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女性是品质标志。

错2.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错3.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错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对5.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对6.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错1.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故不宜提倡。

错2.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错3.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对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

对5.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对6.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错1.为了了解某商业企业的期末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方法CA.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B.采访法C.直接观察法D.报告法2.第2章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B)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员工C.一个百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3.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对4.普查可以得到全面、详细的资料,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

对5.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

对6.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

错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决定的。

错2.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

错3.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

错4.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

错5.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

对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

对7.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B)A.上方B.左方C.右方8.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一般要求(B)A.不重叠B.重叠C.不等D.重叠或不重叠9.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A.正比B.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10.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11.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的界限。

错12.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

错1.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C)B.减少了A)C.扩大3倍D.不能确定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D)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3.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

对4。

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

对5.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

对6.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对1.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BD)A.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B.职工按工龄分组C.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D.企业按年产量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2.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BC)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E.众数3.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

错4.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对5.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对1.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对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对3.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对4.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对5.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错6.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错1.序时平均数又称作(B)A.平均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水平C.平均增长速度D.静态平均数2.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A)A.发展水平B.发展速度C.平均发展水平D.增长速度3.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错4.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对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错6.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错1 .平均增长速度是(D)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2.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A)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3.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4.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A)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5.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C)为权数A.时期长度B.时点长度C.间隔长度D.指标值项数6.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A)A.绝对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1.运用季节指数进行预测时的假设前提是预测年份的季节性变化形态基本保持不变。

对2.所研究现象的一次差(原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在作趋势分析时,要配合抛物线曲线。

错3.季节比率说明的是各季节相对差异。

对4.移动平均的平均项数越大,则它对数列的平滑休匀作用越强。

对5.根据近几年数据计算所的,某种商品第二季度销售量季节比率为1.7,表明该商品第二季度销售(A)。

A.处于旺季B.处于淡季C.增长了70%D.增长了170%6.当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近似于水平趋势时,测定季节变动时(B)。

A.要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B.可不考虑长期趋势的影响C.不能直接用原始资料平均法D.剔除长期趋势的影响7.对于包含四个构成因素(T,S,C,I)的时间序列,以原数列各项数值除以移动平均值(其平均项数与季节周期长度相等)后所得比率(C)。

A.只包含趋势因素B.只包含不规则因素C.消除了趋势和循环因素D.消除了趋势和不规则因素8.在对时间序列作季节变动分析时,所计算的季节比率是(D)。

A.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本年度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B.某一年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C.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某一年水平变动的程度D.各年同期(月或季)平均数相对于整个序列平均水平变动的程度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实际上只与数列的(D)有关。

A.最初水平B.最末水平C.中间各期水平D.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10.在时间数列的预测方法中,在作趋势外推时,若要配合指数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B)A.定基发展速度大致相等B.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等C.逐期增长量大致接近一个常数D.二级增长量大致接近一个常数1.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对2.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错3.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对4.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对5.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错6.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对1.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错2.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错3.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对4.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对5.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对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B)A. 30%B. 32%C. 2%D. 10%7.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D)A.数量指数B.质量指数C.个体指数D.综合指数8.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D)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9.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A)A.基期质量指标B.报告期质量指标C.基期数量指标D.报告期数量指标10.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B)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1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B)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D.调和平均数指数1.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对2.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错3.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对4.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对5.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错6.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对1.统计指数的性质包括综合性、相对性和(D)A.数量性B.总体性C.对比性D.平均性2.指数体系中包含的指数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反应现象总变动的指数;另一类称为反映某一因素变动的指数。

对3.同度量因素有两种作用:一是同度量作用;二是权数作用对4.可变构成指数受两个因素变动的影响:一是各种平均指标变动的影响;二是总体结构变动的影响.对5.平均指标指数又称为可变构成指数,它可以分解为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错6.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的(B)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抽样数1.设A,B为两个互斥事件,且P(A)>0,P(B)>0,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A.P(B|A)>0B. P(A|B)=P(A)C. P(A|B)=0D. P(AB)=P(A)P(B)2.设独立随机变量X,Y分别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X+Y服从(C)A. N(2,0)B.自由度为2的χ2分布C. N(0,2)D.不能确定3.在【0,1】线段上随机投掷两点,两点间距离大于0.5的概率为(A)A.0.25B. 0.5C. 0.75D.14.某次高考分数呈正态分布,以此为基础可以(ABCD)A.计算考生的标准分数B.由P值,计算Z值C.确定某一分数界限内的考生比例D.指导计划录取人数后确定录取分数线5.当n<30时,t分布的离散程度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B)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关系不确定D.两者相等1.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