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8颐和园(删减版,开可用)
18颐和园(删减版,开可用)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 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 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总结:
课文按照游游览览((地地点点转转换换))的顺序,记叙了长长廊廊、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色。
长廊
颐和园 美又大
万寿山 昆明湖
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读写生字:
gōng diàn
宫殿
清 爽 qīng shuǎng
cōng yù
葱郁
lán gān
栏杆
yuǎn tiào
远眺
长廊 cháng láng
fó xiāng gé
佛香阁
jiàn
横槛 琉liú璃lí 瓦
画舫 huà fǎng
hóng qī
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
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句话Leabharlann 写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
的哪些 特点?
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没有 哪两个是相同的。
这真是一条( )的十七孔桥
• 这座石桥上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 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 哪两只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 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 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 清气爽。
补全:这是(风景怡人)的长廊。
一眼望不到 头七百多米
长 273间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横槛上五彩的画
花木
美
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作者都看到哪 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默读第3自然段,用:“ ”画出看到的景 观,用“_”画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 静)态描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镜子子,绿 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说明方法,具体、形 象地写出了昆明湖( 静 )和( 绿 )的特点。
句式练习:
1、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像 2、太阳真红,红得像
读3-5自然段,哪句话让你体会到 景色美丽?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细 细体会。
颐和园导游示意图
大门
结束
长廊 其它景点
万寿山 昆明湖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十七孔桥
昆明湖
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1):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 象。 第二段(2至5):介绍了长廊、万寿 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6):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 美之情。
颐和园有什么特点?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红漆
耸立 sǒng lì
dī’àn
堤岸
hén jì
痕迹
读写生词:
大殿 长廊 耸立 葱郁 痕迹 堤岸 栏杆 远眺 姿态不一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多音字
杆 gān 旗杆 gǎn 笔杆
佛 fó 佛经 fú 仿佛
几
jǐ 几个 jī 几乎
尽 jǐn 尽管 jìn 尽头
金碧辉煌:金碧: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 石青和石绿;辉煌:光辉灿烂。形容 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香阁。下面的一
下
排排金碧辉煌的
宫殿,就是排云
殿。
作者登上万寿山,都看到了什么?分别向哪 三个方向望?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用“〇”画出 表示往方向看的词语。
•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 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 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 美景多
总
分
总
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七百多米 273间 上百根石柱 打比方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
块碧玉。
句式练习:
1、漓江的水真清,清得像 2、太阳真红,红得像
写作方法
动静结合
•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 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我是小导游
大门
大殿
( 长廊 ) ( 万寿山
( 昆明湖 ) )
过渡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 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 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这是(奇特华丽)的佛香阁。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 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静
昆明湖
绿
游船、画舫
写作方法:打比方
昆明湖
装饰华美、专供游 人乘坐的船。
画舫
•● 颐
• yí • 1. 面颊,腮 • 2. 休养,保养:~神。~ 养。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公里, 占地约290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 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 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 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 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 家园林博物馆”。
神清气爽:神、气:精神状态。形容人 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耸立:高高的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 感觉不很明显。
朗读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游览顺序
练习
自由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2.画出作者游览颐和园顺序的句子。 3.第一句跟最后一句有什么关系?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动)态描写
能否换成“划”?为什么?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 冰”
“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
(一个“滑”字,颇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
静。)
远眺:向远处看。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 的 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表示看的词语有哪些?
注视 俯视 看见 仰望 环视 浏览 凝视 观望
我会填空:
远眺
仰望
环视
凝视
表示向四周看( 环视) 表示向上看( )仰望
表示向远处看(远眺) 表示注意力集中看( 凝)视
写作顺序
半山腰 佛香阁
山脚
高
下面
1、长廊的特点是( 长 )( 美 ),作者按照 ( 由内向外 )的顺序介绍的。
2、万寿山的特点是(雄伟壮丽 ),佛香阁的 特点是(高大壮丽),排云殿的特点是 (金碧辉煌 )。
3、昆明湖的特点是( 静 )( 绿 )。十七 孔桥的特点是(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
总结:
课文按照游游览览((地地点点转转换换))的顺序,记叙了长长廊廊、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景色。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列数字)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许多间 。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
(用具体的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 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
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 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 横槛(jiàn):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长廊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抓住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来写?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 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 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 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长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
长廊,在1992年被认定为 世界最长的长廊,列入“世界 吉尼斯记录。”
“滑”字用得好? “滑”与“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
一动一静,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例如:山林里,十分幽静。忽然听到了一声清 脆的鸟叫。
更加突出了山林的静。
总结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 化顺序。
你能读出这种皇家建筑的雄伟的气势吗?
耸立:指高高的直立。
佛香阁
(矗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 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 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排云殿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 是排云殿。(面积大)
抬头一看,
一座八角宝塔形
上
的三层建筑耸立
在半山腰上,黄
色的琉璃瓦闪闪
发光。那就是佛
门槛(kǎn): 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
石等)。
横槛 门槛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 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横 槛
古人花鸟画
苏武牧羊
三顾茅庐
今天,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长廊。导游说“长廊全 长700多米,在两侧的房梁上都画着中国四大名著里 的一些典故呢!”我们离开导游,急忙走进长廊 中……呵!果真不假,眼前这幅便是刘备三顾茅庐的 画面,再看旁边,啊!那不是西游记中大闹天宫图吗? 只见图中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和 天兵天将杀的难解难分。再看上面,红楼梦的一些故 事情节画得惟妙惟肖。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这 不是火烧博望坡的故事吗吗?”我们都围过去看,只 见借着火光,关羽和张飞挥舞着大刀和钢矛,而曹军 见了抱头鼠窜地逃跑。……我们又接着向前走着。这 时又有人喊了起来“这不是著名的隆中对策吗?”我 们围过去看,只见诸葛亮正摇着羽扇,好像在侃侃而 谈,而刘备则在旁边侧耳恭听。这时,我又看见了几 朵菊花,欣然怒放,就像活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