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产品质量保证大纲产品编号及版本号(如:)文档编号及版本号(如:)发布日期年月日文档修订记录审核人签字:审批人签字:批准人签字:目录参考文档 (6)缩略语 (6)质量保证大纲的管理要求 (6)1 文档目的及围 (7)1.1 适用产品及特殊要求 (7)1.2 适用的合同围 (7)1.3 适用的研制或生产阶段 (7)2 质量工作原则及质量目标 (7)2.1 质量工作原则 (7)2.2 质量目标 (7)3 管理职责 (8)4 文件和记录的控制 (8)5 质量信息的管理 (8)5.1 质量信息围 (8)5.2 质量信息的确认 (8)5.3 质量信息收集的管理 (8)5.4 质量信息收集的处理管理 (9)6 技术状态管理 (9)7 人员培训和资格考核 (9)8 顾客沟通 (9)9 设计过程质量控制 (10)9.1 任务分析 (10)9.2 设计分析 (10)9.3 设计输入 (10)9.4 可靠性设计 (11)9.5 维修性设计 (11)9.6 保障性设计 (11)9.7 安全性设计 (11)9.8 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11)9.9 软件设计 (12)9.10 人机工程设计 (12)9.11 特性分析 (12)9.12 设计输出 (13)9.13 设计评审 (13)9.14 设计验证 (14)9.15 设计确认/定型(鉴定) (15)9.16 设计更改的控制 (15)10 试验控制 (16)11 采购质量控制 (17)11.1 采购新设计和开发的产品 (17)11.2 外包过程的控制 (18)12 试制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8)12.1 工艺准备 (19)12.2 元器件、零件和原材料的控制 (19)12.3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20)12.4 关键过程控制 (21)12.5 特殊过程控制 (21)12.6 关键件、重要件的控制 (22)12.7 试制、生产准备状态检查 (22)12.8 首件鉴定 (22)12.9 产品质量评审 (22)12.10 装配质量控制 (23)12.11 标识和可追溯性 (23)12.12 顾客财产 (23)12.13 产品防护 (24)12.14 监视和测量 (24)12.14.1 过程检验 (25)12.14.2 验收试验和检验 (25)12.14.3 例行试验(典型试验) (25)12.14.4 无损检验 (25)12.14.5 试验和检验记录 (26)12.15 不合格品的控制 (26)12.16 售后服务 (26)参考文档列举文档参考及引用的规文件(字体:宋体,小四)●国际标准●国标准●合同●与顾客沟通并达成共识的双签字版会议纪要等其他书面依据材料缩略语(示例)):CPRI ………….质量保证大纲的管理要求描述在产品研制、生产开始前,确定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后, 由哪个部门组织制定;明确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合同要求时,应提交顾客认可);本大纲由技术部制定。
哪个部门负责对本大纲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束应形成书面报告,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整改。
大纲由哪个部门负责解释,一旦经过批准实施,产品团队应按计划开展工作,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实现时,责任(外包单位、部门、研发工作组等具体责任体)出具书面报告说明原因。
1文档目的及围1.1适用产品及特殊要求描述产品标识信息及常用简称或产品简称(字体:宋体,小四)1.2适用的合同围描述产品系统构成信息(字体:宋体,小四)1.3适用的研制或生产阶段描述文档编制容框架及编制目的等信息(字体:宋体,小四)2质量工作原则及质量目标2.1质量工作原则描述产品质量工作总要求;技术上借鉴及应用其他产品的程度;采用新技术比例;技术状态管理要求;设计的可制造性。
2.2质量目标描述本产品质量目标。
基本质量目标参考公司质量目标,更具体的产品质量目标和要求,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准,可参考合同要求。
3管理职责描述本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团队外职责划分(团队职责及团队与职能部门间职责划分)、接口式、接口责任人及团队沟通式等要求。
4文件和记录的控制描述本产品文件和记录的控制要求,可参考公司质量制度《文件控制程序》及《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如能确定更多要求细节,在此表述作为约定规。
5质量信息的管理5.1质量信息围描述本产品覆盖的质量信息围。
通常产品质量信息包括市场分析、相关科技发展动态、中试生产记录、质量和财务报表、销售记录、售后服务报告、监视和测量记录、顾客的需求期望等。
5.2质量信息的确认描述本产品所涉及质量信息由哪些相关部门收集、提供、确认。
5.3质量信息收集的管理描述本产品收集的质量信息收集如管理,归档权限?存储式及保存期限。
5.4质量信息收集的处理管理描述本产品通过对质量信息运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和实施纠正措施(或改进措施)。
寻找改进的机会。
这些产品质量信息的处理应满足顾客的需要。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对所发现问题应格执行产品质量归零等要求确保正式发布产品的质量。
6技术状态管理描述本产品技术状态管理要求。
技术状态一经确定,应在设计、工艺文件、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质量记录等要求中体现。
各相关部门应通过技术状态标识、控制、记录和审核等一系列技术、管理活动进行控制。
使产品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达到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
技术状态的更改应格控制,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并经顾客或其代表同意后可实施。
7人员培训和资格考核描述本产品参研人员培训及岗位任职资格面要求。
基本要求可参考公司质量制度《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如有合同中规定的其他要求(如人员涉密管理面要求),在此一并表述。
需注意,当关键加工过程不能满足要求,工艺、参数或所需技能有较大改变,或加工工艺较长时间未使用时,应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要求重新进行培训和考核。
8顾客沟通描述本产品与顾客沟通面的职责分工及沟通容、式要求:产品商务合作及顾客售后服务要求、顾客满意度调查等面事宜由产品开发与市场支撑部市场支撑专员负责,产品售前案沟通及售后技术服务由产品团队技术支撑人员负责。
与顾客沟通的容包括:a)产品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信息;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修改;c)顾客反馈,包括抱怨及其处理式。
9设计过程质量控制9.1任务分析本节描述并分析产品任务阶段及任务拆解框架结构,通过此分析确认对设计最有影响的任务阶段及综合环境,确定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人机工程等各种定量及定性因素,并将结论纳入规作为设计评审的依据和标准。
9.2设计分析描述公司从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原则出发,对性能、质量、可靠性、费用、进度、风险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开展优化设计。
通过本节分析描述,确认产品特性、容差以及必要的试验和检验要求。
9.3设计输入本节描述产品设计开发输入的要求,包括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证性、环境条件等要求,以及有关的法令、法规、标准等要求。
输入应形成文件并对其进行评审和批准。
应编制设计规和文件,以保证设计规化。
设计规和文件应符合和军用标准要求,为使设计采用统一的标准、规,在设计前应编制文件清单,供设计人员使用。
9.4可靠性设计本节分析产品可靠性设计大纲要求,按照此要求开展后续可靠性设计工作。
9.5维修性设计本节分析产品维修性设计大纲要求,按照此要求开展后续维修性设计工作。
特别提醒,集成电路元器件等产品类型因其自身结构特点一旦出现问题不适用维修性设计,说明此情况即可。
9.6保障性设计本节分析产品保障性设计大纲要求,按照此要求开展后续保障性设计工作。
9.7安全性设计本节分析产品安全性设计大纲要求,按照此要求开展后续安全性设计工作。
9.8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本节描述分析本产品线在原材料选择、验收、贮存、发放控制、使用面的管理要求。
例如:对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如下几个面:●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才能投入加工和组装;●工作现场不存放与本工序无关的原材料;●易老化或易受环境影响而变质的产品经确认后应进行标识,并注明相应的日期;●在存贮、搬运和制造加工期间技术部部负责对器材和产品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控制措施;9.9软件设计本节描述本产品引用并遵循的GJB软件开发相关标准要求对软件开发、运行、维护、引退进行工程化管理,并依据GJB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规定进行软件分类、分级分析,制定如对软件整个生存期的管理过程和工程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的管理措施。
9.10人机工程设计本节描述本产品是否需要编制人机工程设计大纲,分析如在保证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的情况下,能确保操作人员正常、准确的操作。
9.11特性分析本节描述对本项目产品进行特性分析,按照GJB190特性分类的原则进行特性分析,确定关键件(关键特性)和重要件(特性)。
9.12设计输出本节描述对产品设计开发输出即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成果面的要求,可参照公司质量制度《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通常:设计开发输出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式提出,在放行前应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做到:a)输出的式可证明其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c)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给出采购物品的正确要求,以保证通过采购、生产和服务过程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物品。
d)产品接受的准则,用以判断后续的各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出是否符合设计开发要求,这些准则包括在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中所依据的检验和试验要求。
e)规定并表述与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关系重大的产品设计特性,如产品操作、存储、搬运、维修和处置要求,类似特性需规定在产品的使用维护说明书中编制相关规定,如操作规则、物理参数以及环境要求等。
f)根据特性分类,确定关键件(特性)和重要件(特性),汇总后编制关键件(特性)和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并在零、组件目录以及产品设计图上进行标识。
g)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案和保障资源要求。
9.13设计评审本节描述按照GJB1310设计评审的要求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完成时进行评审。
基本评审要求可参照公司质量制度《设计开发评审管理规定》,如有其它细节要求,可在此规定及描述。
举例:评审应达到的目的包括:a)对本阶段的设计结果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价。
b)识别和发现设计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必要的措施,明确有效解决期限。
评审工作由设计开发技术部负责实施,应召集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参加,并负责保存评审的结果以及任必要措施的记录。
需要时,军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评审,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需要时,进行专项评审或工艺可行性评审。
9.14设计验证本节描述本产品需要规定进行设计验证的项目和验证法。
整个研制过程中应能保证对各项验证进行跟踪和追溯。
举例:按照《设计开发计划书》中策划的阶段组织设计开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