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QR-YF-22-050产品名称: XXXXXXXXXXXX 产品型号:XXXXX-XXX-XXX拟制:审核:会签:批准:顾客(或其代表):二0一0 年月日XXXXX-XXX-XXX XXXXXXXXXXXX质量保证大纲1概述项目来源:XXXXX-XXX-XXX XXXXXXXXXXXX是为XXXXXXX工程专门研制的配套产品,广泛应用于民航、通讯等领域。
研制周期:XXXX/XX/XX~XXXX/XX/XX。
本大纲依据技术协议书、GJB9001B和GJB1406A的规定进行编制。
2引用文件GJB150-86(GJB15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GJB151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JB152A-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GJB179A-97 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JB368B-2009 装备维修性工作通用要求GJB438B-2009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GJB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900-90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9A-2005 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质量控制GJB1909.1-94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总则GJB1909.10-98 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参数选择和指标确定要求电子系统GJB1362A-2007 军工产品定型程序和要求GJB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1378A-2007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GJB1406A-2005 产品质量保证大纲要求GJB1443-92 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的质量管理要求GJB2547-95 装备测试性大纲GJB2786A-2009 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GJB432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GJB5807-2006 军用印制板组装件焊后清洗要求GJB5852-2006 装备研制风险分析要求GJB432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Z102-1997 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114A-2005 产品标准化大纲编制指南GJB/Z299C-2006 电子设备可靠性预计手册GJB/Z1391-2006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SJ/T207.1~8 设计文件管理制度SJ20527A-2003 微波组件通用规范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技术协议书Q/JZDF.QA-100-2008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手册Q/JZDF.QB-702-2008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Q/JZDF.QB-703-2008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Q/JZDF.QB-704-2008 采购控制程序Q/JZDF.QB-705-2008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控制程序Q/JZDF.QB-707-2008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Q/JZDF.QB-803-2008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Q/JZDF.QB-804-200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可参考的类似产品技术文件注:上列军标可根据产品的不同进行增删。
3职责3.1部门各部门职责见表1:3.2项目组项目组职责见表2:表2 项目组成员职责4质量目标4.1技术要求产品技术要求见技术协议书。
4.2环境试验要求产品环境试验要求见技术协议书。
4.3 三防要求产品三防要求:见技术协议书。
4.4 可靠性产品可靠性:见技术协议书。
5 过程、文件和资源5.1 过程产品研制过程及进度要求见表3:5.2 文件 5.2.1 要求a) 设计文件应符合GJB9001B 4.2.3和S/T207的规定; b) 其他文件应符合GJB9001B 4.2.3的规定; c) 工序过程卡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准确、完整的表述每一工序的操作规范;⏹ 应准确、完整的列出每一工序所使用制造设备、工艺装备和辅助材料; ⏹ 对于静电敏感器件的焊接应给出防静电措施;⏹ 对于场效应管的焊接应确定焊接时间、温度和螺钉紧固的力矩。
⏹ 应配上必要的简图;⏹ 应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 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
5.2.2 产品研制过程的输入文件见表4:表5 设计文件5.3资源5.3.1研制人员:a)产品研制人员构成见表8:b)产品研制人员应具备从事产品研制工作所需的能力,并应进行培训、考核,提高对所从事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
培训、考核的记录应予保持。
5.3.2产品研制应具有足量的资金预算,以保证项目研制工作人力、物资和基础设施配置,从而保证产品研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产品研制费用预算:XX万。
5.3.3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地、办公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和支持性服务(如运输、通讯或信息系统)应满足产品研制工作的需要。
a)产品研制必需试验仪器设备见表9:表9 试验仪器设备⏹按《质量信息控制程序》的规定,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系统,构建产品研发信息保障设施;⏹设置外网区,配置专用电脑,供研制人员搜索查询与产品相关的技术信息。
5.3.4工作环境应满足产品研制工作的需要。
对需要控制的工作环境,应保持监视、测量、控制和改进措施的记录。
5.3.5通过信息保障设施,对外与用户和协作单位沟通,对内与项目研制相关人员沟通,按《质量信息控制程序》的规定,及时收集、传递、反馈和分析研制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满足用户的需求。
6验证、确认、监视、测量、检验和试验活动,产品接收准则6.1验证6.1.1设计和开发过程应按Q/JZDF.QB-703的规定,在初样和正样输出阶段进行验证,以保持与设计和开发输入的符合性。
验证的方式包括类比、计算、模拟演示、含公司内部检测和权威机构检测。
对于顾客要求控制的内容,应通知用户参加设计和开发验证,并保持记录。
6.1.2设计和开发更改的验证应按Q/JZDF.QB-703的规定,在设计和开发更改时进行,对重要的设计更改应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应履行审批程序,必要时,邀请用户参加,并保持记录。
6.1.3对试验发现的故障和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并按《试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试验验证,并保持记录。
6.1.4采购产品应按Q/JZDF.QB-704和外购件检验规则的规定进行验证,并保持记录;外协(外包)加工产品应按Q/JZDF.QB-704和外协件检验规则的规定进行验证,并保持记录。
6.1.5对于用户用于产品配套、发回公司维修的产品(硬件和软件),应对其符合性予以验证,如发现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应向用户报告,并保持记录。
6.1.6不合格品经返工修复后,应按Q/JZDF.QB-804和外协件检验规则、过程产品检验规则、最终产品检验规则进行验证,并保持记录。
6.2确认6.2.1若用户提出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在签定合同(技术协议)前,应按Q/JZDF.QB-702的规定请用户签字确认,并保持记录。
6.2.2产品应在预研、初样和正样阶段进行确认。
确认的方式包括用户签审(设计方案)、权威机构检测、技术鉴定和交用户试用(样机),并保持记录。
6.2.3用于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软件在使用时应按Q/JZDF.QB-705的规定进行首件试验确认,并保持记录。
6.2.4对于特殊过程应按Q/JZDF.QB-705和《特殊和关键过程评价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包括对使用的设备和参与的人员进行确认、采用的方法和流程的确认,并保持记录。
在产品要求、加工方法、工艺流程、材料变更、设备大修和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进行重新确认。
6.2.5对于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软件,应按Q/JZDF.QB-707确认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
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并保持记录。
6.2.6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并保持记录。
6.3监视和测量6.3.1设计和开发过程应按Q/JZDF.QB-803的规定对产品研制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跟踪监督),并保持记录。
6.3.2产品采购(含外协、外包)过程应按Q/JZDF.QB-704的规定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保持记录。
6.3.3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和交付产品应按Q/JZDF.QB-803的规定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保持记录。
6.4检验和试验6.4.1检验6.4.1.1采购产品(含外协、外包)应按《元器件检验规则》、《外协、外包产品检验规则》和GJB179A的规定进行检验,以保证其符合性,并保持记录。
6.4.1.2过程产品应按《过程产品检验规则》的规定进行检验,以保证其符合性,并保持记录。
6.4.1.3最终产品应按《最终产品检验规则》的规定进行检验,以保证其符合性,并保持记录。
6.4.1.4交付产品应按《接收准则》的规定进行检验。
6.4.2试验6.4.2.1设计和开发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器材、新工艺,应进行试验,并保持记录。
6.4.2.2设计和开发中的试验应按《试验大纲》的规定和以下要求进行,并保持记录。
a)环境适应性应按GJB150.3~GJB150.5、GJB150.9~GJB150.11、GJB150.16和GJB150.18的规定进行;b)可靠性应按GJB899A的规定进行;c)三防试验应按GJB150.9~GJB150.11的规定进行;d)电磁兼容试验应按GJB152A的规定进行;e)产品交收试验应按《接收准则》的规定进行。
6.5接收准则6.5.1应根据《技术协议书》和相关标准的要求编制《产品规范》,作为产品的接收准则。
6.5.2用户有要求时,应按编制《产品验收细则》,作为产品的接收准则。
7记录7.1记录应符合GJB9001B 4.2.4的规定。
7.2产品研制过程形成的记录见表7:表7(续)8标准化要求产品标准化要求见《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大纲的编制应符合GJB/Z114A的规定。
9计算机软件工程化管理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化应符合GJB2786A的规定。
通过《软件需求分析报告》、《软件设计报告》、《软件源代码》、《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报告》、《软件配置管理》和《软件用户手册》等文件予以管理控制。
这些文件的编制应符合GJB438B相关条款的要求;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应符合GJB/Z102-1997的规定。
10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10.1可靠性产品可靠性大纲的编制应符合GJB450A的规定;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预计应符合GJB813的规定;可靠性设计计算应按GJB/Z299C-2006的规定进行;可靠性试验和验收应符合GJB899的规定。
10.2维修性产品维修性大纲的编制应符合GJB368B的规定;维修性分析应符合GJB1378A的规定;维修性设计应符合GJB1909.1和GJB1909.9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