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案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
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科研兴校、名师立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
为给每一位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课程的改进和实施,制定我校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通过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使每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并且能够把进入更高的境界作为自己修身的自觉追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素养、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有职业理想和追求,而且有终身学习的迫切愿望和实际行动。
二、具体内容培养师德,铸牢“为师之本,育人之基”富脑强功,提高教师基本素质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阅读经典,丰厚教师文化素养三、组织领导组长:张恒宝副组长:吕荣珍毕淑娟组员:陶云林邢宝东李利民孟秀玲李平具体方案如下:花园学校师德培养实施方案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传授先进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队伍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进而影响未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竟争力。
基于这些认识,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是“灵魂塑造者”。
为此,特制定花园学校师德培养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指针,以《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学习法规,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树立良好师德,爱岗爱生的敬业精神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探索新世纪师德建设工作规律,总结师德建设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工作内容和形式有道是:无德有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正品。
学校好比是一座工厂,要有效益,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必须出正品,前提是德,重点是德才兼备。
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
要结合教师实际,灵活掌握和运用,不断拓展师德建设途径,在反复中巩固,在曲折中前进,铸牢“为师之本,育人之基”基石。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
一是充分利用集体学习时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心政治,了解政治,把政治敏锐性作为合格教师的首要标准。
二是及时了解、捕捉教育信息和动态,让老师立于教育教学的前沿,浑身带有时代气息和教师风采。
三是更新观念,摆正大局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树立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师表形象。
2、明职责,重育人,打造名师队伍。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强化师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一是正确的舆论引导。
倡导奉献精神,把教职工议论的话题由经商、下海、待遇引导到敬业、爱生、教学上,淡化“发财”意识,增强“育才”意识。
二是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又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
教师要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则”。
三是牢固树立以德为首,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理念。
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一阵风,要持之以恒,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四是在家庭遵守家庭美德,上赡养父母公婆,下抚育晚辈儿女,积极参与社区、社会公益活动。
3、开展一系列灵魂塑造活动。
(1)深入开展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活动和“为人师表讲理想、立足岗位比贡献”的“三讲四比”活动(讲学习、讲理想、讲奉献,和行政领导比事业心、中老年教师比示范性、青年教师比进取心、后勤职工比主动性)。
(2)举办“学校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教师节期间进行“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演讲比赛。
开展“我的学生,我的爱”征文比赛。
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
(3)开展“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此项活动以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为主体,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师德标兵10名,营造良好的比、学、赶、帮氛围。
激励教师“有理想、讲奉献、重师德、精业务”。
4、健全考核制度和制约措施。
(1)制定《花园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方案》、《花园学校师德规范的实施意见》、《花园学校师德考核方案》、《花园学校领导干部守则》、《花园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十不准》和《花园学校师德建设十项承诺》,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严格收费”等作明确的规定,以“教师公开承诺”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并且明确这些规定是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最低标准,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把教师的事业心、敬业心、进取心、责任心归纳到师德、师能、师表的量化考核上来。
教师的工作作风,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成果,自身素质的提高幅度等,每学期通过考核上墙公布,建立师德考核档案。
对于职称评聘、评优选能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实行“师德优胜”优先制。
建立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更高要求的师德效能制度。
如向家长、社会明确“师德和收费”举报电话;校外设置“家长信箱”、校内设置“校长信箱”,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学生评议,教师和教师互评活动。
对师德不达标的教师在评优、晋级,实行一票否决。
三、实施步骤第一阶段:(8月份)为专题学习阶段。
学习内容主要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行为准则》。
第二阶段:(9—11月份)为创建阶段。
这一阶段要以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
达到“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9月进行“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汇报演出。
10月开展“我的学生,我的爱”演讲比赛。
11月举办“新时期,我们如何当老师”论坛。
12月开展“为人师表讲理想、立足岗位比贡献”反思活动。
第三阶段:(1月)为评选阶段。
评出一批师德标兵,召开校级师德报告会。
花园学校提升教师基本素质实施方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赢得学生尊重,凸显自身魅力的基本条件,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学质量的终极保证,为建立一支一支德艺双馨、素质过硬,在本学科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师队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结合花园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在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学科的骨干力量。
从而形成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较强业务能力、较新教育观念,在课程改革实验与培训中能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达到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一)教育理论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2 、现代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新情境的教学策略等教学理论3、教育科研理论(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1、国家学科课程标准2、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3、学科文化知识的拓宽与加深(三)电教、信息技术培训1 、基础现代化技术培训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四)教学基本功培训1、所有教师“三字一话”能力培训。
2、学科专业培训。
如语文教师的阅读和写作,拼音,字,词,句,段,篇章的把握能力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研究功力,数学教师的计算,应用题,奥数,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同样还有英语,音乐,美术,科学,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学设计和研究的能力。
三、培训措施(一)教育理论:专题讲座、自学反思、研讨交流等。
(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名师辅导、考察观摩、亲自做说讲评课、指导讲评课活动等。
(三)教学基本功培训:专家辅导与自主练习、同行交流结合。
(四)电教与信息技术:看光盘听专题讲座、同行交流、自主学习。
四、实施步骤8月假期学习阶段一是教育理论专题培训阶段。
二是假期学习反思交流9月进行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重点是“目标导学,以学为主、以学定教”思想与实践。
10月开展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比赛。
11月举办教师课件制作大赛。
12月开展诵读经典大赛。
花园学校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方案一、指导思想: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展开,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和核心任务。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科研工作,追求真淳教风、研风,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构建规范而民主的管理制度,创设严谨而自由的氛围。
在工作中自觉进行教科研,在教科研的状态下进行工作,走教科研、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之路。
二、工作目标:1、加强教科研管理力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举行市级公开教学研究活动。
3、抓实课题研究。
规范研究过程,做好资料积累。
4、做好学校新一轮课题的申报工作,赋予学校新的发展动力。
三、主要工作措施:(一)、重视理论学习,紧跟课改潮流1、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理论书籍。
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每推荐书目《走向自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新的《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理论;2、进一步完善业务学习制度。
各教研组内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交流活动。
(1)自主学习活动。
善于收集课改信息,组员每天为自己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至少半小时,有目的地研读一些专著,并随时记录心得体会。
要求青年教师不少于5000字、三年内教师不少于10000字的读书笔记。
(2)组织开展“教师讲坛”交流活动。
为了给学校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本学年起开设“教师讲坛”活动,“教师讲坛”每学期将不定期地开设一到二期,每期将根据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给广大教师以充裕的时间进行专题研究和反思。
然后各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撰写相关文章,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
“教师讲坛”的主题将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讨为研究重点,交流各学科好的做法和想法。
学校将对开展效果好的教研组及个人进行表彰。
(3)鼓励广大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积极投稿。
在开设“教师讲坛”促进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帮助广大教师把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成论文或案例,鼓励他们积极向相关杂志投稿,并尽可能把好的稿件推荐给有关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