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高一语文专题训练-辨析并修改病句

最新高一语文专题训练-辨析并修改病句

高一语文专题训练辨析并修改病句Ⅰ解题技巧一、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把握三项原则:针对性原则。

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

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

真实性原则:要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切忌违背原意,另起炉灶。

经济性原则:调整语序可以,就尽量不增删;改一处可以,就不改两处。

三、了解三步程序一是理解原意,二是诊断病因,三是对症下药。

四、掌握四种方法(1)语感感知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看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作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

(2)主干枝叶梳理法(结构分析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3)仿句类比法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特别是表意的不明和错误方面,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

也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看有无主客颠倒,互相矛盾,两面对一面,暗换主语,强加因果,“模棱两不可”分类不当,以偏概全等错误。

Ⅱ常见语病解析一、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b.表时间或处所的;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3、关联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的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的前面。

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正确:如果他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二、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

(“本世纪初是目标”属于主谓搭配不当。

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2、动宾搭配不当他多么渴望一个学习机会呀!(“渴望”后缺少动词“有”。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2)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我们有吃苦耐劳的人民,又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优裕”不能修饰“自然资源”,改为“丰富”)(3)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到晚上,他就吓得胆小如鼠,不敢出门。

(“胆小如鼠”不能作“吓”的补语,改为“胆战心惊”)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一)成分残缺1、缺少主语①由于游戏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戏活动提供了条件。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误将主语放在介词短语之中了,去掉“由于”)②他是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暗中更换了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第三分句前加“上级”,“并”可删;也可改为“他被上级安排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2、缺少谓语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3、缺少宾语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4、缺少修饰成分①缺定语这是一个多么深刻而有趣的寓言啊!(寓言本身是体裁,无所谓“深刻”,应指“意义”。

可在“一个”后面加“意义”。

)②缺状语听说战士们要来,王大娘早就把炕烧得热乎乎的,(“要来”前加“将”或者“很快就”。

)(二)成分赘余1、字面上的重复。

他们设立方便群众的电话,部分地解决了群众买东西难、修电器难、送小孩入托难等部分问题,(两个“部分”)2、语意上的重复。

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怕艰难,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顶点”就是“最高的”)3、主语、谓语、定语的重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这些革命战士”多余)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举行”是多余的,改为献了花圈)解放区文艺和民间文艺的传统保持着密切联系的血肉关系。

(写到“密切联系”,句子就可以结束了,再添上“血肉关系”,岂不累赘?应删去“的血肉关系”或删去“密切联系的”)四、结构混乱1、两种结构扭合搀杂。

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

如果把不同的句式搀杂在同一个句子中,就犯了杂糅的语法错误。

目前我公司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都是文革后的大学毕业生担任的。

(这句话的谓语用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担任”,另一种是“是……毕业生”。

用前一种,要在“是”后加上“由”,用后一种则删去“担任的”)2、前后两个分句该用同一句式却杂用不同的句式,干起事来,他比谁都说得好听,可是做得比谁都差。

(后面的两个分句用了不同的句式,十分别扭,要将它们统一起来可改前一句为“说得比谁都好听”,或改后一句为“可是比谁都做得差”。

)3.该分开说的两句话糅合在一起说了。

前一句话表述完,后一句却借前一语句的后半截开头。

当学校把参加决赛的任务交给我时,我立刻产生了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真是难以形容”要另起一句,前面加上主语“这种感觉”。

)五.表意不明(歧义)1.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

(“想”可以指“回忆”,也可以指“打算、希望”。

)2.词语与词语的关系不明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其他”是修饰“学校”,还是修饰“学校领导”?有歧义)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说话得照顾前后,说滑了嘴,不思前顾后,就会有自相矛盾的情形。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是“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大小(1)有时候,由于没有把概念的范围分辨清楚,也会说出自相矛盾的话滇西大股土匪虽已大部分被击溃,但云南全省土匪仍然猖獗。

(“云南全省”应改为“省内其他地区”)(2)部分和全体不能并列。

在恢复和建设上,缺乏各项学科专家与各项人才。

(改为“缺乏各学科的专家及其他人才”)(3)分类列举时,必须坚持同一标准。

倘若甲项用一个标准,乙项用一个标准,必然会有一部分互相包容。

因为各方面都有需要,特在这里把《标点符号用法》全文发表,希望读者们和作者们共同遵守。

(两者不能并举,任选一个)3.主客倒置说到两个人或两件事,往往有主客之分,或是从这句话的意思可以决定,或是顺着上下文来自然就有分别。

在那个时候,报纸和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接触报纸,不是报纸接触我。

“报纸”与“我”应对调)4.否定与肯定一句话里用两个否定词,就含有肯定的意思,譬如“未尝不可”的意思是“可”,“无孔不入”的意思是“有孔皆入”,“不无可议之处”等于说“颇有可议之处”,“没有一个人不相信”等于“大家都相信”。

如用三个否定词,那么负负得正,负正得负,就又变成否定了。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等于说“我们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刚好跟作者的原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5.一面和两面所以院系调整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能否因此而更顺利地改造。

(“原则”是一面性的,“能否……”是两面性的。

应该说“原则是教学能够顺利地改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可能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的意思。

两种改法,或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是不是深入群众。

”或是把第二个分句改为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的结构也得调整一下:“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Ⅲ强化练习题1.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什么对人民不应该歌颂呢?B.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天生的,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和生活环境决定的。

C.如果从作品的整个描写作全面分析,就不能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D.关于零件不配套的问题,他们十分重视。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篇议论文写得兴味盎然,可以说是作者对于什么是好的语言的一次示范。

B.在首都王府井大街,车水马龙,热闹繁华,商店穿戴上节日的盛装。

C.那时候读书应该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

D.讽刺显示他进攻的威力,而幽默又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

3.选出数量表达正确的一项()A.质量如太阳大小的恒星,它的半径如果从目前的七十万公里缩小到三公里,即缩小二十多万倍,就要演变为黑洞。

B.中学民办教师原来全省只二千二百多人,现在则有七万一千七百多人,增加了三十二点六倍。

C.木星绕太阳公转一次,约需十二年,比地球上的一岁大十一倍。

D.一车间去年的产量超过年度计划的百分之九十,是全厂完成生产任务最好的一个车间。

4.下列各句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老师用那双由于少眠而略显疲倦的眼神看着我们。

B.我国的陶瓷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C.让我们在通向四化的航道上阔步前进吧。

D.考古工作者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5.下列各句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有错误的一组是( )A.感人的事迹,像成串的珍珠数说不完。

B.皎洁的月光像银纱似的照着整个校园。

C.我们的老师把应该讲的东西讲得非常清楚。

D.我们学校的两位有三十年工龄的优秀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6.主语和谓语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周围的181个县。

B.这两年来,小王的工作作风和政策水平大大提高了。

C.基层干部特别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