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同步学案
第一学时
一、了解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1、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共有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齐唱、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段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齐唱);第五乐章《问边对口曲》(男声对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合唱)。
3、写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二、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请给下面划线的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障(píng zhàng) 狂澜(lán) 哺(bǔ)育澎湃(péng pài) 九曲连环(qū) zhuó(浊)流wǎn (宛) 转气pò( 魄)
2、解释下面的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3)气魄:1.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2.气势。
(4)澎湃:1.形容波浪互相撞击,2.比喻声势浩大。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是指委宛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文中指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抓住“颂”字,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赞美。
)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概括出黄河伟大坚强的“性格”,引出下面的歌词。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生动描写,由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反复的修辞手法。
首先,使歌词部分结构清晰;其次,强调了人们对黄河的敬仰与热爱;第三,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5、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进行赞颂。
6、最后四行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7、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亲切、自然,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浓烈。
第二学时(随堂练习)
1. 下列诗句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C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D、掀起/万丈狂澜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
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流出了________。
A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天边际的黄土地
B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人的群落
D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人的群落3、熟读课文后填充诗句:
(1)、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_______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_______;多少英雄的故事,_______!
(3)、你是伟大坚强,_______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_____
(4)、你一泻万丈,_______,_______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A.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B.“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中,“铁的臂膀”是形容黄河的无数支流。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歌词“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5、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对偶、夸
张)
(2)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比喻)
(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 比喻)
(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我爱你中国
瞿琮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
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
我爱你家乡的甜蔗,好像乳汁滋润着我的心窝。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皑皑的北国。
我爱你森林无边,我爱你群山巍峨。
我爱你淙淙的小河,荡着清波从我的梦中流过。
我爱你,中国!
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1)这首诗歌涵盖内容很广。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它分别写了什么?
从时间上看,它写了春、夏、秋、冬。
从空间上看,它写了天上、地下、南、北。
(2)“我爱你,中国!”诗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四次反复出现,利用具体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抒发的感情越来越强烈。
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3)仿照下面的例句,分别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夏天:我爱你夏天亭亭的荷花。
冬天:我爱你冬日洁白的雪花。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烈歌颂和浓烈的热爱。
7、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也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
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