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表面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m P<m Q)的两个木块,按照甲、乙、丙、丁四种方式放置,分别在水平力F1、F2、F3、F4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丙图中速度是1m/s,丁图中速度是2m/s,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F1>F2B.F2>F3C.F3<F4D.F3=F4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扬州六月份平均气温约为20℃B.电动自行车的一般行驶速度为40m/s C.500mL瓶装饮料的重约为50N D.一杯水对桌面压强约1000Pa3.以下关于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首先提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B.安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了发电机D.赫兹首先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4.如图所示的家庭电路中,当开关都闭合时,灯L不亮,用试电笔测试插座的左、右孔,氖管都发光,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下面有关电路图及故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能表的单位是千瓦时B.三孔插座是为了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发生触电事故C.若在导线a和b之间接一个灯泡L1,则它和L是并联D.根据测试结果,应该是m与j之间断路5.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开瓶器B.核桃夹C.钳子D.食品夹6.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机在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很多,但本质上只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C.两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D.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所以0℃的物体没有内能7.如图所示为汽车启动原理图。
汽车启动时,需将钥匙插入钥匙孔并旋转(相当与接通电路)。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启动后通电螺线管产生磁性B.启动后通电螺线管F端的磁极为N级C.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D.工作时通电螺线管两端电压与电动机两端电压不同8.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结冰B.雾气消散C.露珠形成D.冰雪消融9.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A.中学生跑完50m用时约3sB.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约为1000WC.5月份苏州地区的平均气温约为20℃D.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5000N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灯L1和L2都正常发光.一段时间后,突然其中一灯熄灭,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不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灯L2断路1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平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20sB.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 5N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做的功约为150JD.家用液晶电视的电功率约为2000 W12.“网课”让学习更加便捷,但也容易使人们用眼过度。
如图所示,电加热眼罩可以缓解眼疲劳。
它有两个发热电阻,当开关S1闭合时,R1工作,为低温状态;再闭合S2,R1、R2同时工作,为高温状态;若断开S1,眼罩停止发热。
以下简化模拟电路设计正确的是()A.B.C.D.1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樟脑丸逐渐消失—―熔化B.擦酒精解暑降温——汽化C.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14.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已知质量关系为M b=M c)三种物质加热至沸腾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b的比热容大于c的比热容B.t1-t2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温度从T1升高到T2时,a物质吸收的热量比b多D.如果a、b是同种物质,b的质量大于a的质量15.测量电流时,需要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通常,电流表的电阻比待测电路的电阻小得多因此对测量值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下列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在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将两个相同的小车从不同的高度释放B.根据被压物体形变大小反映压力作用效果C.在探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选用轻质卡片D.在研究光的传播现象时,引入光线16.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可用铜丝代替熔丝B.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线C.控制电灯的开关必须接在火线上D.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电极17.同学们梳理了教材中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用一个装水的瓶子和海绵无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B.乙图所示,小孩通过沼泽地时垫木板可以减小对地面的压力,从而减小压强C.丙图所示,拦河大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丁图所示,“瓶吞鸡蛋”实验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若瓶子侧放则无法完成实验18.在以下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不发生变化的是()A.帆船从江中漂流入海B.小石块从江中被冲入大海C.海面下的潜水艇逐渐浮出水面D.给停泊在海港内的货轮装货19.《舌尖上的中国2》的《心传》一集中介绍了苏式糕点,捧红了得月楼糕点传人阿苗,关于“枣泥拉糕”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蒸烂的红枣去皮去核碾成枣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B.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能够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将枣泥米糊倒入模具中上锅蒸,升腾的“热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拉糕是否蒸好以筷子插入不粘为准,但此时拉糕内部分子之间依然存在吸引力20.下列对光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树荫下的光班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图中,猎豹在河面上的倒影是猎豹在水中的实像C.图中,渔民将鱼叉对准所看到鱼的下方叉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D.图中,雨后的彩虹是由于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静止后,两容器中液面相平,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与F乙及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甲=F乙,p甲=p乙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D.F甲<F乙,p甲<p乙22.下列四个实验中,其能量转化方式与图示汽油机对应冲程类似的是A .电火花发生器点火后将盒盖顶出B .滚摆向下运动C .向下压缩空气引火仪D .酒精灯加热杯中冷水2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B .湿裤子晾干C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D .钢水浇铸得到钢件24.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 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R M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从A 端到B 端,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图线中a 、b 两点对应的电功率均为P 1,且c 点对应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P 2,且12:3:4P P ,则图线中b 点对应的电路状态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A .02RB .03RC .2R 0D .3R 025.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杠杆在力F 作用下水平平衡,如图所示,现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变化情况是()A.一直变小B.一直不变C.一直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二、实验题26.如图是建造楼房时常用的混凝土泵车,它使用柴油提供动力,能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抽到高处进行浇灌,该车满载时总重为2.5×10 5 N,为了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它装有四只支腿,支腿和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m 2 ,该车正常工作时每小时可以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求:(g=10N/kg,ρ 混凝土=4.3×10 3 kg/m 3 ,q 柴油=4.3×10 7 J/kg)(1)该车满载时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2)该车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克服混凝土重力所做的功;(3)该车将60m 3 的混凝土输送到10m高的楼上,消耗柴油2kg,则泵车的效率为多少?27.右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电流表使用0~0.6A的量程,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 1A”的字样,纯电阻元件R的阻值为8Ω.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4A时,求:(1)元件R两端的电压;(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3)元件R的内部是由两个定值电阻R1、R2连接组成的,其中R1=40Ω,则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4)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多大?28.小明利用烧杯、清水、天平、量筒、盐和玻璃棒,测量花生米的密度。
(1)实验操作如下:a.把花生米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发现花生米沉入水中;b.往水中逐渐加盐,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花生米悬浮在盐水中;c.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甲图所示)m1=______g;d.将部分盐水倒入空量筒中,液面如乙图所示,则倒出盐水的体积V=______cm3;e.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90g;(2)通过以上测量,算出花生米的密度为______kg/m3;(3)有一体积与花生米相同但质量比花生米大得多的物体,图丙中的四个点表示四种物质,其中C为水,则可能表示这种物质密度的是______点。
(用字母表示)29.小明想粗略测量两块不同种类的石块(不吸水)的密度,暂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量筒,他用足量的水(水的密度为ρ水)、油性笔及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测量石块A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2)请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后面的实验步骤(在不添加实验器材的前提下,可用文字或图来描述实验步骤,所测量的物理量用相关的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可算出石块A的密度ρ石=____(用上述的字母来表示);(3)小明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B重复了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石块A和石块B 的密度,则ρA______ρB(选填“>”,“=”或“<”)。
30.小明在家里测量土豆的密度(大于水),找来一个不吸水的正方体木块、一个圆柱形容器,还有待测土豆(不吸水)、刻度尺。
实验操作和分析如下:(1)将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水(液体)的容器中,如图甲,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
(2)将土豆放在木块中央,如图乙,静止后测出木块露出水面高度为h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分析可知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与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