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测试题2017.11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C、高考理科综合的考试时间为:150min 指的是时间间隔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2、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D、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总大于或等于路程3.下面有关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火车以70km/h的速度从广州开往上海,这里的70km/h是指平均速度B.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这里的600m/s是指平均速度C.小球在第5s 内的速度是6m/s ,这里的6m/s 是指瞬时速度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36km/h ,这里的36km/h 是指瞬时速度4.下列所描述的直线运动,可能的是()A.速度变化很小,加速度很大B.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某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很大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也可以相反。
6. 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位移增加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C.合力的大小可能比一个分力大,而比另一个分力小D.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获胜的原因是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以卵击石,鸡蛋破碎,原因是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C.汽车牵引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驱动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其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8.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只有运动时才体现出惯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9、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如果三尺为 1 米,则水落到地面的速度约为(设初速度为零)()A.100m/s ; B、140m/s ; C、 200m/s ; D、 2000m/s ;10.如图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的9 个位置,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11.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在0-4s 内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V/m/sA.在第 2 秒末,两车处于同一位置20甲B.在第 2 秒末,两车的速度相同10C.在 0-4s 内,甲的加速度和乙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乙D.在 0-4s 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0 123 4t/s12、在水平面上放一个物体,用水平的力推物体,物体仍然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对于物体这时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对地面的压力B.该物体受到四个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推力和摩擦力C.该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二个力,地面的支持力和对地面的压力D.该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二个力,推力和摩擦力13.一只小昆虫从仰放的半球面形小碗内的最低点,沿碗壁向上缓慢地爬行,在其滑落之前的爬行过程中,关于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力逐渐增大B.摩擦力逐渐增大C.摩擦力逐渐减小D.碗对小昆虫的作用力逐渐增大14、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悬挂一个镜框,绳中所受拉力最小的是:()A B C D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F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 ,方向竖直向上B.若木块静止,当 F 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 F 等大反向D.若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16. A、B、C 三物块质量分别为M、m 和 m0,作如右图所示的连接,绳子不可伸长,且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若 B 随A 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速运动,则可以判断()A .物块 A 与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B.物块 A 与B 之间有摩擦力,大小为m0gC.桌面对A、B 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同,合力为m0gD.桌面对A、B 对A,都有摩擦力,两者方向相反,合力为m0g17.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物块 A 、B用跨过滑轮不可伸长的轻细绳相连接,物块 B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用 f 和FN分别表示水平地面对物块 B 的摩擦力和支持力,那么若将物块 B 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物块 B 仍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则 f 和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 .f、 FN都增大B. f 、 FN 都减小C. f 增大, FN 减小D .f 减小,FN增大18、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保持静止,现用水平力 F 推m,如右下图所示,当 F 由零逐渐增加但物体m 仍保持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则()A、物体 m 所受的静摩擦力逐渐减小直到为零FAB、物体 m 所受的弹力逐渐增加θC、物体 m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加D、物体 m 所受的合力不变二.实验题19.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如左下图为某同学做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A、 B、 C、D 是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的计数点,从刻度尺中可以得到x AB=______cm、x CD=______cm,打C点的速度v C =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20.如右图所示,在做“探究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时,需记下 ______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描下 __________;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达到位置______,再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描下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21.航天飞机着陆时速度很大,可用阻力伞使它减速。
假设一架航天飞机在一条笔直的跑道上着陆,刚着陆时速度大小为 100m/s,在着陆的同时立即打开阻力伞,加上地面的摩擦作用,产生大小为 4m/s2的加速度,使飞机停下来,求:(2)飞机在跑道上滑过的距离是多少?22、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的原理图,它能自动随着风的转向而转向,使风总从图示水平方向吹向小球P,刻度盘上的示数反映风力的大小。
现已知P 是质量为m的金属球,固定在一细长钢性金属丝下端,能绕悬挂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求当θ=60°时,作用在小球上的风力大小 ?23、为了安全,我国公安部门规定,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 h.遇到突发事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s ,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为 0.60.32.计算时 g=l0 m/s2。
(1)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什么运动?计算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2)计算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24、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sin37 0=0.6 cos37 0=0.8 g=10m/s2)。
(1)求推力 F 的大小。
(2)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时间t =3s 后撤去,求箱子滑行的总位移为多大?高一物理考前模拟参考答案1.BC2.C3.AD4.ABD5.D6.CD7.C8.CD9.B10.C 11.BD 12.BD 13.B 14.B 15.ACD 16.A 17.B18.BD19.答案: 1.20 2.20 0.1950.50解析:由图可知, A、B、C、D四点对应的刻度分别是0、 1.20 cm 、 2.90 cm 、 5.10 cm ,则x AB=1.20 cm ,x BC= x C-x B=2.90 cm -1.20 cm =1.70 cm ,x CD= x D-x C=5.10 cm -2.90 cm =2.20 cm ,v C=x BC+x CD 1.70 +2.20×10-2m/s = 0.195 m/s2T=2×0.12x -xAB2.20 -1.20- 222根据 x - x =2aT ,a=CD×10m/s =0.50 m/s .2T= 2×0.12CDAB220.答案: O点两细绳的方向O细绳的方向21.解:设飞机的初速度方向为正向,则0100m / s, a4m / s2 , t0由速度公式t0at得t t00 100 m / s225sa4s 1 (0t )t1100 25m 1250m2222.1.732mg23、(16分)解:(1) 匀速直线运动.⋯⋯⋯⋯⋯⋯⋯⋯⋯⋯⋯⋯⋯⋯⋯⋯⋯⋯⋯⋯⋯⋯⋯⋯⋯( 3 分)S =vt ⋯⋯⋯⋯⋯⋯⋯⋯⋯⋯⋯⋯⋯⋯⋯⋯⋯⋯⋯⋯⋯⋯⋯⋯⋯⋯⋯⋯⋯⋯( 1 分)1 =1200000.6m 3600=20m⋯⋯⋯⋯⋯⋯⋯⋯⋯⋯⋯⋯⋯⋯⋯⋯⋯⋯⋯⋯⋯⋯⋯⋯⋯⋯⋯⋯⋯⋯( 2 分)(2)刹车时汽车受到的阻力f mg ⋯⋯⋯⋯⋯⋯⋯⋯⋯⋯⋯⋯⋯⋯⋯⋯⋯⋯⋯⋯⋯⋯⋯⋯⋯⋯⋯⋯⋯( 2 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 1 分)汽车匀减速运动位移s2v23 分)⋯⋯⋯⋯⋯⋯⋯⋯⋯⋯⋯⋯⋯⋯⋯⋯⋯⋯⋯⋯⋯⋯⋯⋯⋯⋯⋯⋯(2a3 分)安全距离 S=S+S⋯⋯⋯⋯⋯⋯⋯⋯⋯⋯⋯⋯⋯⋯⋯⋯⋯⋯⋯⋯⋯⋯⋯⋯⋯(12代入数据得 S194m ⋯⋯⋯⋯⋯⋯⋯⋯⋯⋯⋯⋯⋯⋯⋯⋯⋯⋯⋯⋯⋯⋯⋯( 1 分)24.(1)200N(2)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