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押题4篇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押题4篇

2018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押题4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

”②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累积、沉淀、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③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

——某中学某班班训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1.忙里偷闲,别开生面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

这是某中学某班的班训。

什么是闲话?与学习无关的话。

什么是闲事?与学习无关的事。

什么是闲人?与学习无关的人。

果能如此,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能不能做到暂且不说,问题是这样做真的好吗?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

”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为着要保持学术思想的自由,甚至拒绝当大学教授,他宁愿操磨镜片的职业,借以营生。

英国文学家兰姆写得那样一笔奇特而隽永的散文,而他的终身职业只是一个公司的书记。

波兰小说家康拉德在商船上当过多年的水手。

英国诗人罗蒙在伦敦一条小街上经营一个小书店。

对他们来说,什么是正事,什么又是闲事呢?是自由地思想,还是低头磨镜片?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

累积、沉淀、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所以要忙里偷闲。

英国首相丘吉尔,做过好久的海军大臣,却没有学过海军,他本来是文人,当过新闻记者,后来才当总统。

当了总统还不务正业,经常抽空画画,还好写点。

二战结束之后竞选连任失败,倒是无心之作《二战风云》让他在文坛获得了名声,“意外之财”诺贝尔奖金让他晚年过着优越的生活。

爱因斯坦是专利局里的一个小职员,然而却潜心物理,提出了人类最伟大的相对论,研究之余竟然致力于反对核扩散,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还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宣传政治主张和人生态度。

马云更是有钱闲的,又拍什么《功守道》!有人可能会说,他们都是功成名就了,他们的“闲”是锦上添花。

那就听听苏轼是怎么说的吧。

苏轼是大文豪,然而他说,他的文章大多得之于三上——马上,厕上,床上。

有多少人在地铁公交车上看书?有多少人在上厕所时背单词?有多少人在睡前总结反思一天的学习内容?果真有,一定能学好。

仅就学习而言,不学好语文总分能高?不看闲书语文能好?贾宝玉是第一富贵闲人,他就看了很多闲书。

薛宝钗劝他多读四书五经,被他疏远;林黛玉陪他看西厢,感情更近。

都说中学生不能谈恋爱,但谈恋爱也并非一无是处。

去年有对高三恋人双双晒出北大录取通知书,被称“最高档次的秀恩爱”,羡煞众人,想必他俩讨论问题之外,也说了不少闲话吧。

在目前中国,一般人囿于浅狭的功利主义,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结果呢?不仅工作学习没搞好,还把自己搞成一个浅薄无聊的人。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还得靠你忙里偷闲,才能别开生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了一门名为“鲁迅作品选读”的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

“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一位学生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说。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

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请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2.卑之无甚高论,反弹尚需时间“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

” 学生说。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就学了?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钱理群说。

利己主义者?是的,但更是现实主义者。

而出问题也不仅仅出在教育,而是社会。

情况似乎并不是很糟。

据说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

在《拿来主义》中被鲁迅讽刺的梅兰芳博士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真的可以借助戏曲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吗?够呛!真的无关中考和高考吗?是想艺考吧!思想在高处?艺术是灵魂?有点自欺欺人,卑之无甚高论。

可以不无悲观地说,经济的发展必然以文化的相对衰落为代价,文化反弹尚需时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缩短这一时间。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而”者,承接也。

而且还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问题是哪手呢?当然是右手抓物质文明。

更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化,也就跑个龙套而已。

写本小说,先问销量;拍个电影,先问票房:赔钱赚吆喝的事,谁干?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占了全球一半,然而在文化上仍被欧洲视为暴发户。

美国利用优越的经济条件,大量购进欧洲的艺术品,聘请欧洲的思想家。

现在,美国俨然是个文化大国,既有硬实力,更有软实力。

不仅有航空母舰和坚挺的美元,还有肯德基麦当劳和好莱坞大片。

诺奖包括文学奖和平奖多有斩获,哈佛耶鲁成为全球学子梦寐以求的教育殿堂。

面对美国,我们既有赶超的信心,也要看到现实的差距。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国家主导,必不可少。

鲁迅是不会被遗忘的,也不该被遗忘,只要中国还没有亡,只要中国还不想亡。

京剧是不会被抛弃的,只要民间还有票友,只要高层还有戏迷。

君不见,足球学校不就遍地开花了吗?《平凡的世界》也早已列入中学生必读书目。

不应有微词,更应该喜大普奔啊!厉害了,我的国!而作为老师,只能在教育层面维系着思想艺术的一脉香火,并期待着文化火焰山的早日到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某高中举行“微时代的利与弊”辩论会。

正方:微时代滚滚而来,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不可或缺。

寥寥数十字或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表明观点、启迪思想。

微,让表达门槛变低;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反方:微时代繁荣背后,便是隐忧。

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

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生喧哗的狂欢,价值观被“微”成肤浅化!你作为正方或反方(任选)的主辩手,做总结性发言,写一篇辩论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下水作文3. “微”斯人,吾谁与归?各位评委:大家好,作为反方代表,我认为微时代繁荣背后,充满着隐忧。

微博、微信等“微新闻”“微媒体”虽然方便快捷,内容丰富,门槛很低。

但却快而不久,广而不深,有量无质。

我从这三方面来分别阐述。

微文化虽然方便快捷,但却快而不久。

须知经典都是历史淘炼出来的,不管是《论语》《离骚》,还是《史记》《通鉴》,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明清小说,都是历史的结晶。

而微博,微信虽说短短1分钟,便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但传递的是什么信息?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知识而是花边新闻。

而所谓热点,都是过眼云烟。

几天不看,也不至于“乃不知有汉”!倒是被海量信息淹没,真真不堪其扰。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又有几个?所以谣言不乏横行,更有甚者推波助澜,唯恐天下不乱。

交流的是什么感情?整天晒图,你真幸福?你在网上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微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却广而不深。

虽说能表明观点、启迪思想,但往往缺乏整体思考,懒于深刻认识。

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甚至篡改曲解,散布歪理邪说。

《荷塘月色》是篇多美的文章!幸好当年朱自清没有微信,否则拍张照片朋友圈一发,来一句“今晚的荷塘月色多美啊!”就拉倒,我们也无缘得见了。

读图时代?读图,读图,一塌糊涂!微文化虽然门槛很低,但却有量无质。

是的,人人都可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但往往流于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众声喧哗中却往往遮蔽了真理的声音。

须知孔子的智慧可不是弟子捧出来的,屈原的才情可不是自己吹出来的。

但博主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水军汹涌,兴风作浪。

往往滥竽充数者多,阳春白雪者少。

结果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黄金被黄沙所掩埋,英雄被小丑所取代。

呜呼哀哉!或许微时代已真的到来,或许微博、微信在我们生活中已真的离不开。

但它们只是很小的社交平台,更不是人生的全部精彩。

作为学生,真的希望你们能放下手机,捧起书本,感受一下文化的温馨。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班级举行“老惯性与新常态”辩论会,黑板上写着“所谓老惯性,就是事物保持原来状态的属性;所谓新常态,就是指由过去的状态转变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常态”有同学说,老惯性要不得,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意识要破除;有同学说,老惯性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因素;有同学说,只有打破老惯性,清理“思想旧库”,才能走向新常态;有同学说,新常态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有些也是老惯性的新发展;也有同学说……对此,你怎么看?请以“我看老惯性与新常态”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水作文4.变则通,通则久——我看老惯性与新常态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几种状态:老惯性状态——新状态——新常态——老惯性状态。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否定之否定,事物就是在自我否定中不断发展,实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

这中间蕴含着一个哲理,那就是变则通,通则久。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董仲舒独尊儒术,隋唐开科举先河。

这些都曾是新常态,然而现在呢?骑兵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主导思想,现代教育也是遍地开花。

当新常态变成老惯性,就会有更新的常态来代替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北美大陆因不满英国本土的殖民统治而独立革命,后又因对奴隶制的态度分歧而爆发内战,但100多年来,始终保持世界头号强国的记录。

日本幕府时代被美国入侵,壮士断腕实行明治维新,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而不倒,仍稳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