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地区检测卷(王)

青藏地区检测卷(王)

中国地理阶段性检测测验卷(青藏地区)一、单选题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D.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界线、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2.下列解释正确的有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4- 5题:4.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上游凸出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迎风坡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5.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青藏铁路穿越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

据此回答6—8题。

6.高原地区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7.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A.三江源地区B.横断山及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C.藏北高原和昆仑山南麓D.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8.规划中的进藏铁路有青藏、滇藏等线路,目前首先兴建青藏铁路的最重要原因是A.滇藏铁路要穿越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破多地区B.滇藏铁路线路太长、且沿线地区气候恶劣C.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达,铁路建设的投资较大D.青藏铁路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开发藏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读图,回答9—11题。

9.根据图上反映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10.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流量丰富,前几年经常出现断流,其原因是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②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③黄赤交角缩小,太阳直射点北移④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11.该地区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雨量充沛B.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优越C.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下图是我国城市甲(25°N)和城市乙(26°35′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丙河是发源于我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一条国际河流。

回答12.城市甲在城市乙的()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13.对甲、乙所在地区地理特征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年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B.乙地地表崎岖,漏水现象严重C.年降水量甲多乙少,气温年较差乙大甲小D.甲乙两地人民都以谷子为主食14.图中所示丙河()A.自北向南流经5个国家,最后注入印度洋B.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大,水力资源丰富C.下游是世界主要的黄麻、茶叶和稻米产区D.水流湍急,山高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

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4~6题。

15.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净化地表径流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净化空气、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17.在所列的哈尼族文化习俗中,对农业生态起着重要作用的是()A.新年祭祀树神B.长街酒宴庆新年C.稻田养鱼D.土司制度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56—4,回答5~7题。

18 A地形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19 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A.水能、生物能 B.太阳能、地热地C.石油、天然气 D.核能、生物能20 A地形区比B、C两地形区人口密度小得多,最主要原因是( )A.开发历史较晚 B.自然条件恶劣 C.经济落后 D.交通落后21.下列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的界线均通过本区22 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湟水谷地 C.河套平原 D.宁夏平原23 青藏地区的农田、村镇和城市多分布在( )A.青海湖和察尔汗盐区周围 B.柴达木盆地边缘的绿洲 C.公路和铁路沿线 D.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读下图56—3,回答24、25题。

24、河流①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的河流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河水的流量十分丰富 B.河流的落差巨大 C.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D.河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小2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因,A所在地区的农业特色应为( )A.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生产 B.以河水、冰雪融水、地下水为主的灌溉农业C.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生产 D.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谷地农业26、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C0z浓度高 C.雨量充沛 D.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27、下列地理事项中,与青藏高原“高”、“寒”特征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二、综合题28.举世瞩目的世纪工程——青藏铁路早已开通运行,读“进藏铁路线(正在建或待建)方案示意图”(图3—4)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进藏铁路的选线最初有三个方案(图3—4):北线(青藏铁路)、中线(川藏铁路)、南线(滇藏铁路)。

在这几个方案中,有关部门最终决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主要原因是因为青藏铁路与其它两条进藏铁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条线路的具体情况如表3—3。

名称总里程(千米)投资(亿元)建设周期隧道长度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滇藏线1960 65410年以上43川藏线2015 76810年以上42.5青1118 不到200 6年 2.8(1)滇藏线隧道长度占到了铁路线总长度的43%,其原因主要是。

(2)青藏线的起止点城市分别是和,它们分别位于(填河流名称)谷地和(填河流名称)谷地中,这两个谷地地区是所在地形区著名的农业区,请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条件。

w.w.w.k.s.5.u.c.o.m(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试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4)滇藏线和川藏线起止点城市之间的相对高度比较,较大的是(填铁路线名称)。

(5)请综合分析有关部门决定首先修建青藏铁路线的主要原因。

29、.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

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业、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

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

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3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示意图(1)写出图中重要的矿产地是:煤、石油、铅锌钾盐。

(2)柴达木盆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灌溉农业区著名的高产作物是。

就热量状况而言,柴达木盆地属于区。

柴达木盆地著名的天然气输送工程为:。

(3)柴达木盆地气候为什么十分干燥?(4)柴达木盆地气温低、日变化大,这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5)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综合题28、(1)滇藏线是从云南的昆明到西藏的拉萨,途中穿过山河相间分布的横断山区(2)拉萨西宁雅鲁藏布江湟水 (必须与前面的城市一一对应)有利条件:谷地地区地势低,气温高,风力较小(2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较丰富的灌溉水源等不利条件:气温低w.w.w.k.s.5.u.c.o.m(3)在内力作用方面,板块挤压碰撞,岩层隆起抬升,并易形成断层;在外力作用方面,雅鲁藏布江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显著,从而形成“V”型峡谷川藏线w.w.w.k.s.5.u.c.o.m(4)青藏铁路的建设里程短;沿线地势平坦,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工程量最小,投资少;工程技术难度已基本解决(冻土层施工技术);周期短;可以加快青海、西藏两省区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促进民族的团结29(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

(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答出4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

(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30(1)鱼卡冷湖锡铁山察尔汗盐湖(2)青稞小麦;高原气候区;涩宁兰工程(3)深居内陆,地势高峻,夏季风难以进入,降水稀少;(4)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农业区多布局在河谷地带,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5)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较大,有利于原材料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