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临床输注
免疫复合物机制:药物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与血小板上的Fc受体结合,介导血 小板的破坏。
半抗原机制:药物小分子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形成 新的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 而破坏血小板。
怀疑患者因应用药物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时,应准备相 应的药物。如果为液体剂型,可以直接使用。如果为固体剂 型,需要将其破碎、溶解于蒸馏水中。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数据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实验结果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处
区分HLA、HPA抗体
理 组
二磷酸氯喹可以破坏血小板膜上HLA抗原。
包被血小板后,处理组板条中加入2滴二磷酸氯喹;对照组 板条加入2滴生理盐水,37℃水浴30分钟,洗板三次,然后继续 检测
未处理孔 阳性 阳性 阳性 阴性 阴性
处理孔 阴性 阳性 弱阳性 阴性 阳性
抗体类型 HLA抗体 HPA抗体 HLA抗体(+ HPA抗体) 无相关抗体 重新实验,查明原因
PN
氯喹处理组 盐水对照组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广州血 液中心临床
输血研究所)热带医学杂志 2012年11月第12卷第11期 • 文中观点:
通过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采用 ELISA 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 PCR-SSP法对患儿及父 母进行 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22例NIT患 儿中,14 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 27.3%(6例)由 HLA抗体引起 ,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 抗体引起 ;9.1%(2 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 )由自身抗体引起 。其中,同种免疫性 抗体以抗 HLA-A2、19,抗-B40 及抗 HPA-3a多见。 • 结论: 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小板无力症、抗血小板药物
输注剂量及方法
成人每次输注一个治疗量,严重出血或易产生 同种免疫者可一次输注2个治疗量。 儿童根据年龄和病情决定输注量 新生儿输20-30ml
取回的血小板尽快输,以患者可耐受的 最快速度输!
输注剂量及方法
➢给成人预防性输注 血小板时,推荐使用 一个治疗量。如果不 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 这将使体内血小板水 平至少增加20×109/L
阳性 水浴 洗30涤m5i次n
反应板 (已包被血小板单抗)
血小板单层
阴性
指示红细胞 (人IgG致敏红细胞)
抗人IgG 各50μl/孔
200g,5min离 心
200g,5min离 心
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青年女性流产率逐年上升
◆ 每一次怀孕、流产都可能造成母体因外来抗原刺激而 产生抗体,危及下一次妊娠
◆ 如何在孕前/孕期正确地评估因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 引起的流产、NAIT的风险?
◆ 曾有反复流产史的育龄妇女,可在怀孕前进行夫妻双 方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对由于母婴血小板血型不 合而导致的流产或 NAIT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 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 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
◆严重患儿可能发生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aemorrhage, ICH),占15%-20%。
◆与FMAIT相关的ICH80%发生在子宫内,其中14%发生在妊娠20 周前,28%发生在妊娠30周前。
NAIT早期诊断与筛查
◆母体血清抗HPA抗体检测,然而母体抗体水平到 预产期时逐渐下降,约有30%的病例抗体阴性。
轻离心
重离心
富血小板血浆
红细胞
PRP法
重离心
贫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
全血分离的 血小板
轻离心
贫血小板血浆
白膜 红细胞
Buffy coat 法
单采血小板
又称机采血小板,来自单个供者,一个 治疗量的血小板从10U(200ml)全血中分离 得到。我国规定一份单采血小板含量不低于 2.5×1011个。
手工血小板VS单采血小板
◆目前在我国,对于肝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及血 栓并发症研究较少,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字。
总结
1. 血小板表面有很复杂的抗原系统;
2.血小板表面的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导致血小
板输注无效、输血反应、NAIT、流产等疾病;
3. 对于不相合的血细胞输注,人们无法容忍,而对于不相合的
血小板输注却认为是常规,事实上血小板输注无效,同样 面临着死亡-出血而亡;
受血者血清/血浆 50μl/孔
阳性 水浴 洗30涤m5i次n
反应板 (已包被血小板单抗)
血小板单层
阴性
指示红细胞 (人IgG致敏红细胞)
抗人IgG 各50μl/孔
200g,5min离 心
200g,5PLT3 PLT4 PLT5
PLT6 NC PC
血小板交叉配型意义
对于免疫复合物机制,可以将药物直接加入待检标本中; 对于半抗原机制,可将其加入0.5%BSA中。
检测时加入药物的浓度,应参照相应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数据,选用下列三个浓度:
1.略低于谷浓度 2.峰浓度 3.峰浓度的5-10倍。
对照标本与血小板
无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健康人标本,作为本 实验的对照标本。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危害
1)患者发生免疫反应,加重病情。 2)患者病情得不到改善,病危甚至死亡。 3)浪费财力、物力、宝贵的血小板资源。 4)存在医疗纠纷隐患。 5)不利于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业务水平的提高。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固相凝集法
血小板配型
供血者血小板 50μl/孔
50g,5min离心 洗涤3次
4-6人份混合,O型血小板。该血小板与待检 血小板做配型实验,结果应为阴性。
每一个标本使用三条试剂,一条用于免疫复合 物机制,两条用于半抗原机制。
检测标本
对照标本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免疫复合物机制
试验布局
PC
NC
半抗原机制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 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而主要并发症却是病理性(通常是致命 性的)血栓形成。
血小板临床输注
血小板制品
◆全血分离的血小板:又称手工血小板。由 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1个单位,所 含血小板数应≥2.0×1010个。制备方法有富 血小板血浆法和白膜法。
◆单采血小板: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单采血小 板1人份(袋),即为一个治疗量,所含血 小板数≥2.5×1011个
全血分离的血小板
NAIT
NAIT
NAIT
NAIT
PTR
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 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 注后,仍处于无反应状态,即:临床出血表现 未见改善;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有时反 而会下降;输入的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期很短; CCI和PPR未能达标.
1.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血小板消耗 或破坏增加的因素,如感染、发热、脾肿大、 DIC。
2. 病情稳定,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 3. 血小板计数低于5×109/L,立即输注。 4. 实施侵入性操作时,血小板计数应提高至
50×109/L以上。
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针对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 出血,输血小板以达到快速止血。
• HIT禁忌血小板输血。(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PLATELET
TRANSFUSIONS,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03,122,10-23)
肝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HIT
◆在美国,每年有近 1200 万人因肢体或肺部血栓、 心脏病或血管成形术而接受肝素治疗,这 1200 万人当中,有 36 万人将出现 HIT,其中可能有 12 万人会出现血栓并发症(中风、截肢或死亡), 而有 3 万 6 千人可能会死亡 (Warkentin T E et al. 1995)。
血小板输注疗效评价:临床+检查
血小板回收率(PPR):1h、24h 1h PPR<30%,24h PPR<20%,考虑血小板输注无效
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1h、24h
1h CCI<7500,24h PPR<4500,考虑血小板输注无效
NAIT机制
母体同种异体抗 体通过胎盘
母体同种异体免疫 胎儿血小板减少
◆因多数病例在出生后才得以诊断,故此病也称作新生儿同种 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初次妊娠妇女即可发生FMAIT,其发病率大约为1/800-1500 。
NAIT临床表现
◆FMAIT患儿病情变化较大,具有自限性,常在出生后 2-3周恢 复。
◆轻度血小板减少患儿有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病情较重患儿 临床表现为皮肤、体内外黏膜出血,出现紫癜、瘀点或瘀斑。
1. 血小板生成障碍:骨髓抑制、骨髓衰竭 2. 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大量输血时 3.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抗血小板药
物
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