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电气强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调度中心,建筑面积12515m2,建筑总高度为47.2米。
半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层为大厅,二层为厨房及职工餐厅,三~十层均为办公及会议室等。
全楼采用空调系统。
二、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92(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0052-95(3)《建筑照明设计规范》50034-2004(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50054-9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50055-93(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45-95(2001年修订版)(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50057-94(2000年版)(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50067-972、业主提供的原始设计条件及有关要求;3、本院建筑、给排水、暖通专业提供的用电与控制要求。
三、设计范围1、10高压供配电系统;2、380/220V低压配电系统;3、照明;4、防雷与接地系统。
四、供配电系统1、主要电气参数安装容量1554.3计算容量813.0补偿前功率因数0.79补偿后功率因数0.95补偿容量420补偿后视在功率1012.52、负荷分级本工程属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电子计算机系统用电、保安监控、防盗系统、消防类水泵、电梯、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消防控制设备用电和疏散应急照明等为二级负荷。
其他为三级负荷。
3、供配电系统及变电所由城市供电网提供相互独立的两路10电源,电缆穿保护管埋地引入本楼。
在地下一层设一座组合式变电所。
变电所高压柜采用负荷开关柜。
变电所内设两台630干式变压器,与高压进线接成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高供低计。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每组变压器的两个低压主断路器与母联断路器互锁自投。
三台断路器只能同时合上两台。
4、保护、电能计量与功率因数补偿10高压侧采用熔断器作为变压器保护。
低压配电系统设短路、过载和接地故障保护。
高压负荷开关采用就地手动操作。
在变压器低压侧设置总计量,动力出线设动力分计量。
在变电所低压侧集中设置功率因数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
5、设备选择10开关柜采用负荷开关柜;低压开关柜采用抽出式低压成套设备;变压器采用芳香聚酰胺绝缘缠绕型干式变压器。
以上设备无油,防火灾、无爆炸,体积小,互换性好,操作方便,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6、低压配电系统及导线(1)普通用电设备均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消防用电设备及其它二级负荷采用双路电源末级自动切换的配电方式。
(2)普通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0.6/1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或450/750V型塑料绝缘电线,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线路采用0.6/1型耐火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或450/750V型耐火塑料绝缘电线。
(4)各层照明配电箱均放置在走道墙上或配电间内。
弱电机房的双电源切换箱设在各自机房内。
水泵配电箱及空调风机等的控制箱均就近设置。
五、照明设计1、照明种类及照度标准本工程设计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示标志。
各工作场所的照明照度值按国家规范要求选定,主要场所的照度值如下:门厅 100办公室、会议室 200网络中心 250设备用机房 1002、建筑物四周及屋顶构架顶部装设低光强航空障碍标志灯。
2、灯具及光源本工程除楼梯间外的室内部分设置吊顶,照明设计力求做到与装修设计完美结合,灯具美观大方,光源采用高效节能灯或细管三基色荧光灯光源。
3、应急照明各公共场所及疏散通道设置疏散照明,疏散通道、楼梯间及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标志灯。
变电所、配电间、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电梯机房等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按规范要求确定,平时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
疏散照明持续运行。
4、照明控制一般场所的灯光由现场配电箱及就地的墙壁开关控制。
应急照明由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联动控制。
5、照明线路一般照明线路采用阻燃型铜芯导线。
应急照明线路采用耐火型铜芯导线。
所有导线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保护,在顶板、地坪、墙内暗敷设或在吊顶内明敷设。
六﹑防雷与接地系统1、本工程经计算得出年预计雷击次数0.115,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2、屋顶沿女儿墙设置避雷带作防雷接闪器并在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 的网格。
3、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体。
4、利用建筑物构造柱内的两根主钢筋作防雷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m,引下线与屋顶的避雷带及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焊连成可靠的电气通路。
5、电力系统接地、弱电系统接地、防雷接地等共用钢筋混凝土基础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6、本建筑做总等电位联结,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设在变电所内,施工方法见《等电位联结安装》02D501-2页11~15。
7、在进户总箱,楼层配电箱及终端配电箱内设置电涌保护器。
8、电子信息系统的机房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信息设备防静电接地、安全保护接地、浪涌保护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等电位连接网络的接地端子连接。
9、安装低于1.8米以下的插座回路、环境特别恶劣或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采取漏电保护措施。
弱电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6-9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6-87(2001年修订版)(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0116-98(4)《智能建筑设计规范》50314-2000(5)《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32/181-1998(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50311-2000(7)《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50200-942、业主提供的原始设计条件及有关要求;3、本院建筑、给排水、暖通专业提供的用电与控制要求。
二、设计范围1、有线电视系统;2、综合布线系统;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4、公共广播系统5、保安监控系统三、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来自城市有线电视网。
系统采用750邻频传输模式。
本建筑系统采用分配—分支形式,将电视信号送至各个终端输出单元。
主要由线路放大器、分配器、射频同轴电缆、分支器、用户盒等组成。
系统组成结构见系统图20。
终端输出口技术指标:输出电平:64±4载噪比():≥44交扰调制比():≥47载波互调比:≥58相邻频道输出电平差:≤2系统中所有元器件均选用高频接插件,并有良好的电气特性且能互相匹配。
系统供电采用~220V±10%,50电源。
共计有线电视系统终端总数为106个。
电视信号传输干线采用75-9同轴电缆,电视信号传输支线采用75-5同轴电缆。
所有线路均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四、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用于通讯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网络。
系统组成结构见图19。
网络中心设在一楼,主配线间设在网络中心。
各楼进户处设光纤配线架和电话总配线架,各楼层设楼层配线架。
主配线间与分配线间相连的干线子系统采用光缆(用于数据网)和五类大对数电缆(用于语音网)水平子系统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最大距离为90米。
工作区内的信息插座采用45插座,共计数据信息点248个,语音信息点250个。
所有线路均采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50116-98,本工程为二级保护对象,设置集中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整个系统由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应急对讲,声光报警系统等组成。
在值班室设置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一台接线端子箱,和六台重复显示器。
主控制器及层显示器能接收各楼层的各种消防报警信号,故障报警信号,并能显示报警部位,同时通过消防中心能控制各层的各种消防设备,和进行火灾警报。
在地下车库和厨房内设感温探测器,其余场所均设感烟探测器,在公共场所按规范要求设置编码式手动报警开关,设备机房、电梯机房等处设消防对讲电话,所有手动报警按钮处设消防对讲电话插座。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总线制布线方式,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线路采用阻燃型导线。
对于特别重要的消防设备(如消火栓消防泵、喷淋水泵、电梯、防火卷帘、排烟风机、屋顶正压风机等)除有总线制自动联动控制外,还在消防中心设置了手动控制功能。
所有线路均采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在非燃烧结构内暗敷设的部分,其保护层的厚度应大于3,在其它部分敷设的线槽或保护管应采取防火措施。
消防应急广播和公共广播共享扬声器,扬声器的设置数量满足从本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大于25m,功率不小于3W。
应急广播按照疏散楼层划分分路配线,各输出分路设有输出显示信号和保护控制装置。
发生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能首先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自动切换到火灾应急广播状态,播送紧急疏散通知,延时有序地将其它楼层的扬声器自动切换到火灾应急广播状态,播送紧急疏散通知。
系统组成结构详见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图21。
六、公共广播本工程在各工作场合设置有线广播。
有线广播系统正常情况下主要用作播放背景音乐,火灾或其它紧急状况下播放紧急事故广播,紧急事故广播优先。
有线广播系统的主机设备设在消防控制中心。
本系统的音源为调频调幅接收机、卡座、镭射机、麦克风拾音器等。
公共场所扬声器的功率按照3W配置,工作场所的扬声器的设置除满足紧急事故广播要求外,还充分考虑声音场强的均匀性。
所有线路均采用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七、保安监控系统根据本工程的使用特点、功能及保护风险等需要,运用计算机系统、通信手段、电视监控、报警系统等技术组成安全防范体系。
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中心设在一层值班室。
在主要出入口、大厅、主要通道、停车库、车道、电梯轿箱及其它有需要重点监视的场所设置闭路电视摄像机。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模块化设计以方便系统扩展。
监控中心内包含控制器、监视器、长时间录像机、字幕发生器、时间发生器等设备。
附带云台的摄像机其变焦镜头及云台的操作可在保安监控中心进行遥控。
本系统前端设备采用集中供电形式,电源采用24V,电源装置设在监控中心。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视频信号线采用75-5同轴电缆,控制线采用4x1.0屏蔽导线,电源线采用3x1.5导线。
所有线路均采用金属线槽或穿金属管保护,在弱电竖井内、吊顶内、墙内及楼板内敷设。
系统组成详见保安监控系统图22。
六、其它按规范要求对各弱电系统的电子设备采取防雷措施。
弱电系统的接地采用和其它系统共用的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具体做法参见电气部分的说明。
建议甲方根据本次初步设计各系统的图纸要求进行招标,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确定产品供应商,方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各系统作进一步的深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