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电气初步设计说明

第十章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2、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3、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专业提供的设备用电需求及控制要求;4、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行业及地方的标准、规定;《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2015《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 1340-2015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

二、设计范围: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以下内容:低压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三、配电系统1.供电电源:根据设计资料收集情况,本工程所在园区现有科技馆新建箱变630KVA,供科技馆及本楼配电。

科技馆电气容量为307KW,本工程用电为90KW,变压器总容量为397KW,变压器负载率为74%。

2.功率因数补偿:在箱变低压侧设功率因数集中自动补偿装置,电容器组采用自动循环投切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3.谐波治理:由于谐波分布的多边性和谐波工程计算的复杂性,要求箱变预留滤波设备平面安装位置,待系统运行后对谐波进行实测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谐波治理措施。

变频等设备谐波含量超出标准者,就地设谐波吸收装置。

4.计量:本工程在配电室内设置总计量,一层分计量。

四、负荷分级1.负荷等级:本工程按三级负荷供电。

2.计量:本工程在配电室内设置总计量,一层分计量。

3.进线电源:本工程由室外箱变采用直埋地引来电源,在电源入户处做重复接地。

3.无功补偿:采用变电所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要求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在0.9以上。

荧光灯就地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小于0.9。

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式镇流器,直管形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相适应的电子式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采用的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

五、低压电力配电系统:1.本工程拟在一层设置配电间,进线配电柜设电能计量表总计量,并可根据需求设置低压电力分表。

负荷为三级负荷,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供电。

2.应急照明配电干线回路采用NH-YJY-1KV耐火型铜芯电力电缆,应急照明配电支线采用NH-BV耐火型导线,一般设备及照明配电干线回路采用YJY-1KV铜芯电力电缆,一般设备及照明配电支线采用BV导线。

3.计费:本工程集对在总进线柜内集中设表计量。

4.照明配电:照明、插座均由不同的支路供电;所有低于1.8米的插座回路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

6. 配电干线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敷设,出线槽部分穿SC热镀锌钢管敷设保护,普通电缆与消防设备类电缆分别线槽敷设。

7.消防用电设备(包括应急照明)的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暗敷时,应穿钢管并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和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采取防火措施。

8. 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的管线应按国家、地方标准图集中有关作法施工。

9.电气管线不应敷设在低温热水地板敷设采暖的防水层,填充层、隔热层、面层内。

六、设备选择及安装1. 配电室内低压动力柜为GCK柜,落地式安装。

下进上出式。

竖井及设备用房的配电箱挂墙明装,除注明外,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1.4m。

消防用电设备(包括应急照明)的配电箱,应有明显标志,并作防火处理。

2. 照明开关、插座均暗装,除注明者外,均为250V,10A,安装高度分别为1.3米、0.4米。

4. 电缆桥架:桥架施工时,应注意与其它专业的配合。

设有消防设备配线时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外涂防火涂料。

穿过防烟分区、防火分区、楼层时应在安装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封堵。

二级负荷的主备两个回路同槽敷设时用隔板分隔敷设。

5. 出口标志灯在门上方安装时,底边距门框0.2m;若门上无法安装时,在门旁墙上安装,顶距吊顶50mm;疏散诱导灯底边距地0.5m。

应急照明及疏散标志灯具应采用玻璃或其它不燃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6. 水泵、空调机、风机等各类风机及设备电源出线口的具体位置,以设备专业图纸为准。

7.在走道及出口设置出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在重要的机房内设置应急照明灯,走道内设置疏散照明。

七、照明系统:1.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执行,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根据各场馆、场所的不同需要,营造所需的不同场景氛围。

对于办公区域及展厅区域内选用节能灯管,楼梯间、门厅、休息平台等公共区域采用节能型吸顶灯主要公用场所照明标准值:场所功率密度值照明度 (lx)办公室≤11 300治疗室≤11 300门厅≤7 200配电间≤7 200休闲厅≤9 2002.办公、治疗室等一般场所,显色指数不小于80。

3.光源: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

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4.楼梯间、公共走道等,采用声光控自息开关,一般性场所采用就地控制开关,在大空间公共区域及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达到使用便利,控制灵活,节约能源的目的。

八、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系统:1.本建筑计算年雷击次数0.0367,按三类防雷设防。

2.在楼座屋顶设避雷带作为防直击雷的接闪器,用∅12镀锌圆钢沿女儿墙及图中所示位置设置明设防雷接闪器,避雷带连接网格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凡突出屋面的所有金属构件,设备外壳等就近与屋面避雷带焊接;突出屋面的非金属构件如不在避雷带保护范围内应设避雷带。

当利用建筑装饰栏杆做防雷接闪器时,建筑装饰栏杆的材质,壁厚及施工做法需满足防雷设计规范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3.利用结构柱或剪力墙内不小于∅16的两根主筋做引下线;该线上连避雷带,下连接地装置。

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可靠连接成网状接地装置。

4.为防雷电波侵入,在室外地坪下0.8米四周的柱子上设置等电位联结板。

联结板均与防雷接地装置可靠焊接。

凡进出本建筑的所有金属管道(如水管,煤气管等)均应就近与上述联接板可靠连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电源系统、弱电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5.电子信息系统的各种箱体、壳体、机架等金属组件应与建筑物的共用接地网作等电位连接。

6.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 -S系统。

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当接地电阻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防雷接地材料要求采用镀锌材料。

7.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连接,等电位及局部等电位具体做法参见《等电位联结安装》。

九、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在一层设配电间一处。

本工程有线电视节目源由本建筑东侧的园区管廊引来市政有线电视信号,引入弱电机房有线电视前段设备,考虑自办闭路电视系统,在前端设备中预留两路节目输入端。

系统由前端设备、干线、放大器、分支分配器、支线及用户终端等组成。

系统采用862MHz邻频双向传输,系统输出口的模拟电视信号输出电平要求69±6dBμV,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在弱电间设有线电视信号前端箱,采用SYV-75-9同轴电缆从园区引来的市政有线电视信号,经过前端箱放大分配后,采用SYV-75-7同轴电缆,通过弱电线槽从弱电间经电气竖井引至各层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箱,经分支分配后,采用SYV-75-5同轴电缆引致各层弱电线槽,并最终送至各层末端电信点位。

除已确定的电信使用点位外,本系统仅设弱电线槽路由预留,供二次装修使用,避免管线及设备浪费。

十、通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在一层设配电间一处,由本建筑东侧的园区管廊引入市政电信信号,为用户提供宽带综合业务的通信服务,按光纤引入考虑。

在弱电间设电信光电转换主机、主路由器、交换机,管理主机、配线架、机柜等综合布线所需设备,从综合布线机柜引出的通信信号,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对绞8芯网线UTP-CAT5e-4P,通过弱电线槽从弱电间经电气竖井引至各层弱电线槽,并最终送至各层末端电信点位。

除已确定的电信使用点位外,本系统仅设弱电线槽路由预留,供二次装修使用,避免管线及设备浪费。

十一、建筑机电工程抗震电气说明:1.重要电力设施可按设防烈度提高1度进行抗震设计,但是8度及以上是可不再提高。

2.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3.系统和装置的设计3.1地震时应保证正常人流疏散所需的应急照明及相关设备的供电。

3.2地震时电梯应能够自动就地平层并停运。

4.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1配电箱(柜)、通信设备的安装螺栓或焊接强度应满足抗震要求。

4.2.壁式安装的配电箱与墙壁之间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

4.3.设在建筑屋顶上的共用天线应采取防止因地震导致设备或其部件损坏后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

4.4.安装在吊顶上的灯具,应考虑地震时吊顶与楼板的相对位移。

5.导体选择及线路敷设:5.1.在电缆桥架、电缆线槽盒内敷设的缆线在引进、引出和转弯处应在长度上面留有余量。

5.2.接地线应采取防止地震时被切断的措施。

5.3.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5.4.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的直线线段部分每隔30m,应设置伸缩节。

5.5.配电装置至用电设备之间连线当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管过度。

当采用金属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进口处应转为挠性管过度。

电气节能设计1.变压器设置靠近负荷中心,到本楼的供电半径不大于300米。

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2.合理选择线路路径:负荷线路尽量短,以降低线路损耗。

3.合理分配相位,使三相尽量平衡。

4.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提高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做好谐波的预防。

荧光灯配用优质电子镇流器,单灯就地补偿功率因数cosΦ≥0.9。

5.光源的选用:充分利用天然光,人工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

6.除总计量表外,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种用电设备分项设计量表计做计费计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