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生态结构方面,包括教育生态的锥体结构、宏观生态(学校、家庭、社区等生存环境)、微观生态(课程、教学、评价)、以及教育的行为生态(个体行为生态和集群行为生态)等。
我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意识、生态哲学、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等方面。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Lawrence Cremin)在1976年刊布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
教育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
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就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美国另外一位教育学家克来因在谈到教育生态的重要性时曾指出:我们是不是与莎士比亚、牛顿和甘地有一样的潜能?如果是,那么莎士比亚们只是有比较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罢了。
也许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克来因在这里谈的其实就是适合学习者的教育的或学习的生态问题。
总之,教育生态理论源自自然生态,融合生态学的精髓,立足于“生命观”,终极目标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旨在探索符合学校和社会发展要求,与
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存在和持续发展的方法体系,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
它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符合国内、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我们的视野所及,目前关于教育生态的研究只是处于理论研究状态,还没有进行具体的实践层面的研究,实践层面缺少必要的探讨,更没有初级学校生态的要研究的领域。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绿色学校,长期以来我们对绿色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发开发研究,形成我们关于绿色教育经验和基础,深化绿色教育研究突出绿色教育特色,因此我们的研究有特殊的价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从绿色教育的理念出发,对学校生态建设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形成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校本理解,可以丰富学校素质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结合学校绿色教育经验,将绿色教育融入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实践活动中,探索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实践模式,为学校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3 、借助学校生态研究这一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总体提升。
课题研究对于我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绿色教育理念:
绿色教育理念是指绿色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思想,绿色教育原意是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强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生态教育。
实践中将
绿色作为隐喻,引申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具体指向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重视问题解决的创新性教育,因此,绿色教育理念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绿色价值取向,促进人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
学校生态:
1、“生态”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为“住所”或“栖息地”,生态学研究重点主要指栖息地各要素的平衡、和谐发展。
2、在上个世纪末许多教育研究者用生态学原理来解决教育问题,解释教育现象,一所学校就是复杂的生态教育系统。
3、所谓学校生态是指学校社区环境,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制度环境及其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调控所构成的结构体系。
4、学校内部各要素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关系的核心,但也包括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和谐关系;以及学校内部各要素自身所构成的生态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关系。
5、学校生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过程,教育效能的提升关键在于整体优化学校生态。
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
“学校教育理念下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研究”意指以绿色教育理念的价值引领下,从学校生态整体入手,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能为目标,通过学校内部各个要素的优化来实现学校生态系统的要素和谐与结构优化,是学校校本探索绿色教育的行动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在绿色教育理念下通过对学校生态建设的文献研究和理性思考,提高对素质教育和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2、总结我校绿色教育的经验,在学校生态整体优化新的研究视角下,深化绿色教育实践,进一步彰显学校绿色教育特色。
3、从学校生态的各要素的研究入手,明确自然成长的绿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完善绿色课堂教学模式,落实资源节约的思想,探索学校生态整体优化的实践模式。
4、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合理互动中,探索学校生态有效的开放体系,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生态和谐。
5、在学校生态的整体优化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自然成长,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的内容
1、我校绿色教育经验与教育生态现状的研究。
对我校绿色教育与教育生态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学生问卷和教育生态案例分析等方法,调查教师的绿色教育理念、绿色教育行为、学校教育生态(课程、教学、评价)现状等。
2、绿色教育理念下学校教育生态的理性思考。
主要研究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内在要求,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内涵、特征及实施策略。
3、绿色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生态的研究。
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对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
源,师生互动、课堂生成等方面,研制评价量表,设计分析框架。
4、教师自我发展的学校生态环境营造策略的研究。
研究的内容从四个层面进行:一是学校生态环境对教师的自我成长的功能以及现状调查与分析;二是研制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三是构建教师自我发展的成长目标;四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发展平台的构建。
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需要。
5、绿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
在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从校本出发,对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类活动内容进行整理。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法、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研制棋类校本课程和兴趣活动校本课程。
6、基于学生自然成长、和谐发展的评价方式的研究。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状态。
“和谐”既是一个古老的教育内容,也是一个常新的教育话题。
要使每个学生能够和谐发展,在清凉小学教育的过程中,整体规划每个孩子的六年学习生活与成长目标,让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价值追求。
因此,研究的内容主要从从学生生活领域入手研制“七彩少年”的评价方式,把评价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拓展学生生命质量的长度和宽度,促进学生自然成长、和谐发展。
7、以学校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制度生态优化的研究。
制度生态是影响学校教育行为、决定资源配置与办学效益的最重要的环境变量,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