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讲义——复句及其类型1、什么是复句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分句。
一个复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复句仍然是一个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具有一个统一全句的句调,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一般用句号、问号、省略号或感叹号来表示。
2. 复句的特点一个复句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主谓关系结构。
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有多长,中间有多少逗号,仍然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
(2)复句里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
即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穿全句的语调。
(4)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
(5)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
3、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区分单复句的主要标准是,不仅看句子的长短,而且还要看该句有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句形式的结构。
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有逻辑关系,但是没有句子成分的那种关系,不能互相作句子的成分。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的结构,彼此间虽有联系,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互不作对方的句子成分的,就是复句。
即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
区分某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还可以利用上述“复句的特点”来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下表进行区别:4、复句与单句的辨析在区分单句和复句时,不仅要考虑上述因素或条件,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不要把单句误认为分句。
单句句子成分之间常有较小的停顿,因此被停顿隔开的句子成分经常被误认为是独立的分句。
例如:住进疗养院以后,他的病情开始好转。
逗号前的句子是整句的状语,整句是单句,不是复句。
②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
复句中的分句常用关联词语来进行连接,但是有关联词语的句子不一定是复句,因为关联词也可以连接单句内的有关成分或分句内也可能存在关联词。
例如: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确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该句中的关联词语“虽……确”是连接定语内部的词语,该句不是复句。
③语音停顿是区分单句和复句的重要标志。
语音停顿在区分单句和复句的作用中十分重要,有时甚至是惟一的区分依据。
例如: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此句是复句,原因就在于停顿见使用了逗号,如果没有逗号,则变成了单句中的连动句了。
5、复句中分句主语的异同和隐现(1)复句中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主语一般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中出现,其余的分句可以省略主语。
例如:听了她的话,我震惊极了,也痛心极了。
(2)几个分句都是主谓句,它们的主语相同,可能都出现,带有强调的意味。
例如:掌握科学道理的人比普通人高明,他们懂得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他们懂得辩证法,他们看得远些。
(3)主语也可能在前一个分句出现,以下的分句省略;或者在前一分句里省略,在后面的分句里才出现。
例如:我们天天穿衣吃饭,应该知道衣和饭的生产过程。
掌握了汉语拼音方案,我们学习普通话就方便多了。
其中第一句话是承前省略,第二句话是蒙后省略。
(4)复句中的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通常是不能省略的。
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6、复句和关联词语一个复句包含几个分句,分句之间有一定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语来表示的。
关联词语就是能够起到关联作用,标志逻辑关系的词语的总称。
(1)常用的关联词语分为以下几类:①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无论”等。
②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如“也、才、又、都、还、就”等。
③词组,如“如果说、正因为、之所以、一方面……另一方面”等。
④动词“是”以及包含“是”的短语,如“是、还是、不是、就是、而是”等。
⑤用于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如“哪里、谁”等。
(2)关联词语的用法有:①有些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用关联词语才能表现出来,去掉关联词语,分句就联系不起来。
例如:尽管她才能过人,但是她还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她的老师。
如果将句中的“尽管”和“但是”去掉,就看不出其中的联系了。
②有时候,一个分句用了关联词语表示一种关系,不用关联词语则表示另一种关系。
例如:或者写封信去,或者拍封电报去,叫他马上回来。
这是选择关系的副句,如果去掉“或者”,就变成了并列关系的复句了。
③同一个关联词语有时候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关系。
例如:就是剩下一个人,我也绝对不会后退。
他学习成绩很好,就是有点骄傲。
第一句中的“就是”放在句首,与“也”呼应,表示让步关系;第二句中的“就是”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
④表示分句之间的不同关系,要用不同的关联词语,情况比较复杂,将在以后进行详细阐述。
7、复句的类型复句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如:(1)复句的逻辑类型依据分句间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将复句划分为因果类复句和非因果类复句两大类。
①因果类复句:是指复句的分句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复句,包括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解说复句等。
②非因果类复句:是指复句的分句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相反或递进、选择等关系,包括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选择复句、承接复句等类型。
复句分句间的关系,多数有关联词作标志,所以记住关联词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关系至关重要。
(2)复句的语义类型根据复句的分句之间的语义类型,可以将复句分为联合类复句和偏正类复句两大类。
①联合类复句。
联合类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
分句之间的联系,有的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必须使用专门的关联词语。
此类复句包括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和解说复句等。
②偏正类复句。
偏正类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有主次之分,正句是全句的正意和主旨所在,偏句从种种联系上说明、限制正句。
一般顺序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
此类复句包括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连锁复句和目的复句。
(3)复句类型表8、复句的分析方法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首先要掌握如下基本方法:①从总体上找出第一层次,弄清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对第一层次中的分句进行分析,弄清关系。
②熟记关联词语,作为判断的依据。
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类复句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作出正确判断。
下面编了一首关于复句关联词的歌决,帮助大家进行记忆: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要么表选择;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如果和就即使也,要是与就表假设。
有些关联词语不好判断,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不管……都……表条件;尽管……也……表转折;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选择;既……又……表并列;要么……要么……表选择;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没有关联词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
如“风大,雨急”,试套关联词“又……又……”就变成“风又大,雨又急”,可以判断为并列关系。
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者为复句。
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后句省略了主语“这种态度”,是并列复句。
9、二重复句(1)什么是二重复句一个句子在意义上包含着两种关系,在结构上形成两种层次,这样的复句就叫二重复句。
例如: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
(2)二重复句的结构形式①单句+复句。
如: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②复句+单句。
如: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③复句+复句。
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3)二重及多重复句的分析方法①符号法。
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
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下标明。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并列因果因果如果用序号①②③④表示上述四个分句,这个复句的关系就可以简单的表示为:①‖②|③‖④并列因果因果②框式图解法。
就是将复句按照层次用阶梯式图形标注出来,便于直观理解。
如上例:如果用符号①②③④代替上述四个分句,就可以这样标注:(4)二重及多重复句的分析步骤①总观全局,把句子完整地看上数遍,了解大概意思。
同时可以带着语气朗读,读出语调、停顿、重音等,便于对复句内容的理解和关系的分析。
②确定分句的界限和数目,可以在分句前标上数字序号。
③辨析分句间的关联词语及逻辑事理关系,确定层次间的大小及逻辑或语义关系。
④用符号法或者框式图解法对第一层次进行划分或标注。
⑤对第二及其他层次进行进行划分或标注。
例如:A、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光有氧,|都不能构成水。
并列并列并列假设B、成绩能够激励人,||同时会使人骄傲;|错误使人倒霉,||||使人着急,|||是个敌人,||并列并列并列因果并列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教员。
C、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
顺承递进D、我于是日日盼新年,|新年一到,||闰土也就到了。
因果条件E、如果我们既放下包袱,|||又开动了机器,||既是轻装,|||又会思考,|那我们就会胜利。
并列并列并列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