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0×2’=20’二、论述 2×15’=30’三、案例分析 4题50分
●职业生涯决策以及职业生涯决策的分类。
⑴职业生涯决策
①指大学毕业生为实现个理想,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进行职业取舍的过程,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做出人生选择的一个重要环节
②职业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通过此过程,决策者组织有关自我和职业环境的信息,仔生涯决策就是个人在多项选择之间权衡利弊,以达成最大
③价值的历程。
细考虑各种可供选择的职业前景,作出职业行为的公开承诺
④职业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单单是一种结果。
⑵职业生涯决策类型(两种答案)
①按对职业和自己的了解水平分成四类:犹豫型、直觉型、顺从型、逻辑型
按照在决策时的价值追求可分四种:期望型、安全型、逃避型、综合型
②理智型、直觉型、回避型、自发型、依赖型
●职业生涯自我认识包括几个维度,每个维度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⑴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⑵社会自我----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地位、角色、作用的认识。
⑶心理自我----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的认识和评价
●职业环境分析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1、方法:PLACE分析法 P—职位或职务L---工作地点A---升迁状况C---雇佣条件E---雇佣要求
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遇、威胁
2、途径:网络媒介、书籍杂志、视听资料、展览会、专业协会与学会、职业人物、
★内职业生涯,外职业生涯如何区分?(涉及案例,在案例中分别找出它们)(第四章ppt)
⑴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外在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职务、金钱)①外职业生涯目标一般是具体的,包括工作单位、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收入、福利待遇、声望、职位等等,它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
②外职业生涯是由别人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收回。
③在职业生涯初期,外职业生涯因素的获得往往与付出不相符。
⑵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
①内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观念改善、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等。
②内职业生涯因素不是靠别人赐予你的,而是你通过努力自己获得的,一旦获得后,别人是拿不走的。
③内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锚有关。
④内职业生涯丰富的人会抓住每一次发展机会,甚至能主动地为自己、为别人创造发展机会。
⑤内职业生涯因素匮乏,只是去追求外职业生涯内容的人,往往会陷于痛苦之中,总是会怀疑上级对自己不公,甚至会担心下岗名单里有自己。
★有效的职业生涯方法,如SWOT分析法(对自己所面临的决策进行分析),然
★结合实际,解释什么是能力因素,非能力因素,对职业生涯目标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能力因素--能力因素与职业生涯目标设计的关系方面,应把握三点:
(1)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人职匹配”为基本原则。
(2)寻找优势能力,发挥自身优势。
(3)设计职业生涯目标时,要坚持“有能力论,又不唯能力论”,以取得自身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的最佳综合效应(影响)
2.非能力因素
⑴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⑵兴趣、情感、意志
①兴趣------四个特征:兴趣的广度(兴趣的范围)、兴趣的中心(兴趣中的核心内容)、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持续时间)、兴趣的效能(兴趣对活动能够产生的效果大小)
②情感---心境、热情和激情
√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
良好的心境促使人们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效率。
√热情虽不如心境那样广泛,但比心境强烈;虽不如激情强烈,但比激情深刻、持久。
热情是一种具有巨大推动力的情感。
对事业缺乏热情的人,是无法在生涯中取得成功的。
√激情是强烈的、暴风雨般的、短促的情绪状态。
积极、健康的激情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绪忽高忽低,忽冷忽热,跌宕起伏,见异思迁,是不利于职业目标的合理选择和生涯顺利成长的。
(影响)
③意志
√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状态。
√人的意志品质的内容: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力E.勤奋性
●职业生涯理论是什么?(关于萨帕的理论)
⒈职业生涯认知理论
职业“自我”的概念-----萨帕:他把金兹伯格的“职业性”看做“自我意识”,认为人的职业性的发展,也就是人们的“自我”概念或意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自我与职业的联系-----萨帕:职业的自我认识、自我概念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实体,在经验表明需要变化以适应现实时,它在生活中就作出转变。
⒉职业发展理论(zhiyeshengya ppt)
⑴萨帕的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
①人是有差异的
②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连续过程
③职业发展过程具有可塑性
⑵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
1)成长阶段 2)探索阶段:①暂定期②过渡期③试行期。
3)确立阶段 4)维持阶段 5)衰退阶段
⑶萨帕的职业生涯层面论
①时间层面:按人的年龄和生命历程划分的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大阶段。
②领域层面:一个人终生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如儿童、学生、公民、赋闲在家者、工作者和家庭主妇等。
③深度层面:一个人在扮演每一个角色时所投入的程度。
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彩虹理论”。
●帕森斯、霍兰德的理论(zhiyeshengya ppt)
⑴帕森斯(Parsons)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
①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求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种类的职业选择与指导的理论。
②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与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社会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其对人的要求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度。
③匹配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特性评价---对将要选择职业的人的各种生理、心理条件以及社会背景进行的评价
因素分析---指职业对人的要求的各项因素进行的分析
二者匹配---指把对个人的特性评价与对职业的因素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寻求合适自己的职业。
人格特性的划分---阿尔波特的人格论;卡特尔的16种特性论
⑵霍兰德(Holland)
①提出的人格与职业类型匹配学说
②人格分类包括现实型R型、调研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传统型C型6种基本类型
☺现实型---喜欢从事技艺性的或机械性的工作,能够独立钻研业务、完成任务。
不足之处是人际关系较差。
适合职业---如飞机机械师、修理工、操作工
☺调研型---较高的智力水平和科研能力,注重理论。
不足之处是不重视实际,考虑问题偏向理想化,领导他人、说服他人的能力较弱。
适合职业---科研人员、药剂师、化学家
☺艺术型---通过媒介表达自己的感受,审美能力较强,感情丰富且易冲动,不顺从他人。
不足:缺乏文书、办事员之类的具体工作的能力
☺社会型---喜欢与人交往,乐于助人,关心社会问题,对公共服务与教育活动感兴趣。
不足之处是缺乏机械能力。
适合职业---社会学家、福利机构工作者、导游
☺企业型---性格外向,直率、果敢、自信心强,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和说服他人的能力,敢于冒险。
不足之处是忽视理论,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差。
适合职业---厂长经理、营销人员、采购员、政治家
☺常规型---喜欢从事有条理、有秩序的工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踏实稳重,讲求准确性,愿意执行他人命令,接受指挥而不愿独立负责或指挥他人。
不足之处是为人拘谨、保守、缺乏创新。
适合职业---记账员、会计、银行出纳、秘书
●职业生涯决策风格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⑴类型:冲动直觉型、依赖型、逃避犹豫型、理性型
⑵特点:
①直觉/冲动型----以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感受或情绪反应做出决定。
这种类型的人做决定时全凭感觉,较为冲动,
②依赖/被动型----指等待或依赖他人为自己收集信息并替自己做决定,有的甚至求神问卜。
决策时不去系统地收集信息,决策较为被动与顺从,十分关注他人的意见和期望。
对于此类人而言,社会赞许、社会评价、社会规范是他们决定的
标准。
较少系统的收集其他的相关信息,但他们能为自己的抉择负责
③逃避/犹豫型---此类型的人虽然收集很多的相关信息,问东问西,但却常常处于挣扎、难以下决定的状态中。
④理性型---决策符合逻辑,系统地收集充分的生涯相关信息,分析各个选项的利弊得失,按部就班,做出最佳的决定
▲职业生涯决策CASVE的内容
⑴执行(开始行动)
⑵沟通(意识到需要做选择)
⑶分析(了解自己和各种选择)
⑷综合(扩大并缩小选择清单)
⑸评估(代价和收益的比较)
●MBTI性格理论将人格分为哪几个维度?
⑴能量获得途径:E-I维度(外向或内向)
⑵注意力的指向:S – N 维度(感觉或直觉)
⑶决策判断方式:T – F 维度(思考或情感)
⑷采取行动方式:J - P维度(判断或认知)
●什么是职业锚?职业细流理论是什么?
职业锚: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遵循着个人的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