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复习测试题及答案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必修2立体几何知识点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中心投影,中心投影的投影线交于一点;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的投影叫平行投影,平行投影的投影线是平行的。
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 圆柱侧面积;l r S⋅⋅=π2侧面;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 ⑵ 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3)体积公式: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h S S S S V 下下上上台体+⋅+=31(4)球的表面积和体积:32344R V R S ππ==球球,.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5、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6、线线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7、线面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相交。
8、面面位置关系:平行、相交。
9、线面平行:⑴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⑵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10、面面平行:⑴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⑵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11、线面垂直: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⑵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⑶性质: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12、面面垂直: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⑶定: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质: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第一部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一、选择题1.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都相同,大小均相等,那么这个几何体不可以是()A.球B.三棱锥C.正方体D.圆柱2.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A.棱台B.棱锥C.棱柱D.都不对3.一梯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如右图所示的等腰梯形,且该梯形的面积为2,则原梯形的面积为()A.2 B.2C.2 2 D.44.一个锥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下面选项中不可能是该锥体的俯视图的是()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正视图的面积等于8,俯视图是一个面积为43的正三角形,则其侧视图的面积为()A.43B.8 3 C.8 2 D.4二、填空题6.以下四个命题:①正棱锥的所有侧棱相等;②直棱柱的侧面都是全等的矩形;③圆柱的母线垂直于底面;④用经过旋转轴的平面截圆锥,所得的截面一定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7.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其正视图和侧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________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8.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均为3,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则正视图的周长为________.三、解答题9.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1∶16,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是3 cm,求圆台的母线长.10.已知:图①是截去一个角的长方体,试按图示的方向画出其三视图;图②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试说明该几何体的构成.第二部分: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选择题1.已知三个命题:①若点P不在平面α内,A、B、C三点都在平面α内,则P、A、B、C 四点不在同一平面内;②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 C.2 D.32.如图,α∩β=l,A、B∈α,C∈β,且C∉l,直线AB∩l=M,过A、B、C三点的平面记作γ,则γ与β的交线必通过()A.点A B.点B C.点C但不过点M D.点C和点M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若截面PQMN是正方形,则在下列命题中,错误的为()A.AC⊥BD B.AC∥截面PQMN C.AC=BD D.异面直线PM与BD 所成的角为45°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则在空间中与三条直线A1D1、EF、CD都相交的直线()A.不存在B.有且只有两条C.有且只有三条D.有无数条5.如图,M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DD1的中点,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②过M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AB,B1C1都垂直;③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相交;④过M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直线AB,B1C1都平行.其中真命题是()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正四棱锥S-ABCD的侧棱长为2,底面边长为3,E为SA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E和SC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二、填空题7.如图,G、H、M、N分别是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与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若△ABC在平面α外,它的三条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交平面α于P、Q、R,则P、Q、R三点共线;②若三条直线a、b、c互相平行且分别交直线l于A、B、C三点,则这四条直线共面;③空间中不共面的五个点一定能确定10个平面;④若a不平行于平面α,且a⊄α,则α内的所有直线与a异面.9.直三棱柱ABC-A1B1C1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三、解答题10.如图所示,已知E、F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AA1和棱CC1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EBFD1的形状.1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AA1=4,点O是AC的中点.(1)求证:AD1∥平面DOC1;(2)求异面直线AD1和DC1所成角的余弦值.第三部分: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一、选择题1.一条直线l上有相异三个点A、B、C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那么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l∥αB.l⊥αC.l与α相交但不垂直 D.l∥α或l⊂α2.如图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线AF与中位线DE交于点G,已知△A′DE是△ADE绕DE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动点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 上;②BC∥平面A′DE;③三棱锥A′-FED 的体积有最大值.A.①B.①②C.①②③D.②③3.设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在命题“α∩β=m,n⊂γ,且________,则m∥n”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三组条件中的一组,使该命题为真命题.①α∥γ,n⊂β;②m∥γ,n∥β;③n∥β,m ⊂γ.可以填入的条件有()A.①或②B.②或③C.①或③D.①或②或③4.设x、y、z是空间不同的直线或平面,对下列四种情形:①x、y、z均为直线;②x、y是直线,z是平面;③z是直线,x、y是平面;④x、y、z均为平面,其中使“x⊥z且y⊥z⇒x∥y”为真命题的是()A.③④B.①③C.②③D.①②5.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命题: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m ∥β,则α∥β;③若m⊥α,m⊥n,则n∥α;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06.若α、β是两个相交平面,点A不在α内,也不在β内,则过点A且与α和β都平行的直线()A.只有1条B.只有2条C.只有4条D.有无数条二、填空题7.已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①若l⊂α,m⊂α,l∥β,m∥β,则α∥β;②若l⊂α,l∥β,α∩β=m,则l∥m;③若α∥β,l∥α,则l∥β;④若l⊥α,m∥l,α∥β,则m⊥β.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8.如图所示,ABCD—A1B1C1D1是棱长为a 的正方体,M、N分别是下底面的棱A1B1,B1C1的中点,P是上底面的棱AD上的一点,AP=a 3,过P、M、N的平面交上底面于PQ,Q在CD上,则PQ=____________.9.已知a、b、l表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三个不同的平面,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α∩β=a,β∩γ=b,且a∥b,则α∥γ;②若a、b相交,且都在α、β外,a∥α,a ∥β,b∥α,b∥β,则α∥β;③若α⊥β,α∩β=a,b⊂β,a⊥b,则b⊥α;④若a⊂α,b⊂α,l⊥a,l⊥b,则l⊥α.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三、解答题10.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侧面对角线AB1、BC1上分别有两点E、F,且B1E=C1F.求证:EF∥平面ABCD.11.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P-ABCD中,∠ABC=60°,PA=AC=a,PB=PD=2a,点E在PD上,且PE∶ED=2∶1,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F∥平面AEC?证明你的结论.第四部分: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一、选择题1.给出以下命题,其中错误的是()A.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B.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D.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2.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l⊥m,m⊂α,则l⊥αB.若l⊥α,l∥m,则m⊥αC.若l∥α,m⊂α,则l∥m D.若l∥α,m∥α,则l∥m3.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若m⊂β,α⊥β,则m⊥αB.若α∩γ=m,β∩γ=n,m∥n,则α∥βC.若m⊥β,m∥α,则α⊥βD.若α⊥γ,α⊥β,则β⊥γ4.已知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命题“α∥β,且α⊥γ⇒β⊥γ”是真命题,如果把α,β,γ中的任意两个换成直线,另一个保持不变,在所得的所有新命题中,真命题有()A.0个B.1个C.2个D.3个5.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m∥n,m⊥α⇒n⊥α;②α∥β,m⊂α,n ⊂β⇒m∥n;③m∥n,m∥α⇒n∥α;④α∥β,m∥n,m ⊥α⇒n⊥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CD =1,BD=2,BD⊥CD.将四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四面体A′-BCD,使平面A′BD⊥平面BCD,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BD B.∠BA′C =90°C.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为30°D.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1 3二、填空题7.正四棱锥S-ABCD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2,E是边BC的中点,动点P在表面上运动,并且总保持PE⊥AC,则动点P的轨迹的周长为________.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 ⊥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__时,平面MBD ⊥平面PCD.(只要填写个你认为是正确的条件即可)三、解答题9.三棱柱ABC-A1B1C1中,AA1⊥平面ABC,AC=BC=AA1=2,∠ACB=90°,E为BB1的中点,∠A1DE=90°,求证:CD⊥平面A1ABB1.10.如图,三棱锥A-BCD中,∠BCD =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AEAC=AFAD=λ(0<λ<1).(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2)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第一部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选D圆柱的三视图,分别是矩形,圆,不可能三个视图都一样,而球的三视图可以都是圆,三棱锥的三视图可以都是三角形,正方体的三视图可以都是正方形.2.解析:选A从俯视图来看,上、下底面都是正方形,但大小不一样,可以判断是棱台.3.解析:选D直观图为等腰梯形,若上底设为x,高设为y,则S直观图=12y(x+2y+x)=2,而原梯形为直角梯形,其面积S=12·22y(x+2y+x)=22×2=4.4.解析:选C若俯视图是等边三角形且为图中的位置,则正视图是等腰三角形,且高线是实线,故选C.5.解析:选A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正三棱柱,设其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其正视图为矩形,矩形的面积S1=ah=8,俯视图为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S2=34a2=43,则a=4,h=2,而侧视图为矩形,底边为32a,高为h,故侧视图的面积为S=32ah=4 3.二、填空题6.解析:①③④均正确,对②,直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而不一定全等,②错误.答案:①③④7.解析:依题意可知这个几何体最多可由9+2+2=13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答案:138.解析:由题意知,正视图就是如图所示的截面PEF,其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接AO,易得AO=2,而PA=3,于是解得PO=1,所以PE=2,故其正视图的周长为2+2 2.答案:2+2 2三、解答题9.解:抓住轴截面,利用相似比,由底面积之比为1∶16,设半径分别为r、4r.设圆台的母线长为l,截得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4r.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33+l=r4r,解得l=9.所以,圆台的母线长为9 cm.10.解:图①几何体的三视图为:图②所示的几何体是上面为正六棱柱、下面为倒立的正六棱锥的组合体.第二部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当A、B、C三点都在平面α内,且三点共线时,P、A、B、C四点在同一个平面内,故①错误;三棱锥的三条侧棱所在的直线两两相交,但三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故②错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可能是空间四边形,故③错误.答案:A2. 解析:∵AB⊂γ,M∈AB,∴M∈γ.又α∩β=l,M∈l,∴M∈β.根据公理3可知,M在γ与β的交线上.同理可知,点C也在γ与β的交线上.答案:D3. 解析:依题意得MN∥PQ,MN∥平面ABC,又MN⊂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ABC=AC,因此有MN∥AC,AC∥平面MNPQ.同理,BD∥PN.又截面MNPQ是正方形,因此有AC⊥BD,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是45°.答案:C4.解析:在EF上任取一点M.直线CD与点M确定的平面与直线A1D1交于点N,则直线MN 与三条直线都相交,由点M的任意性可知这样的直线有无数条.答案:D5.解析:由于两相交直线可确定一个平面,设l过M点,与AB、B1C1均相交,则l与AB可确定平面α,l与B1C1可确定平面β,又AB与B1C1为异面直线,∴l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如图所示.GE即为l,故①正确.由于DD1过点M,DD1⊥AB,DD1⊥B1C1,BB1为AB、B1C1的公垂线,DD1∥BB1,故②正确.显然④正确.过M点有无数个平面与AB、B1C1都相交,故③错误.答案:C6.解析:设AC中点为O,则OE∥SC,连接BO,则∠BEO(或补角)即为异面直线BE和SC所成的角,EO=12SC=22,BO=12BD=62,△SAB中,cos A=12ABSA=322=64=AB2+AE2-BE22AB·AE,∴BE= 2.△BEO中,cos∠BEO=12,∴∠BEO=60°.答案:C二、填空题7.解析:①③中,GM∥HN,所以G、M、N、H四点共面,从而GH与MN共面;②④中,根据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易知GH 与MN异面.答案:②④8.解析:在①中,因为P、Q、R三点既在平面ABC上,又在平面α上,所以这三点必在平面AB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即P、Q、R三点共线,所以①正确;在②中,因为a∥b,所以a与b确定一个平面α,而l上有A、B两点在该平面上,所以l⊂α,即a、b、l三线共面于α;同理a、c、l三线也共面,不妨设为β,而α、β有两条公共的直线a、l,所以α与β重合,即这些直线共面,所以②正确;在③中,不妨设其中有四点共面,则它们最多只能确定7个平面,所以③错;在④中,由题设知,a和α相交,设a∩α=P,如图,在α内过点P的直线l与a共面,所以④错.答案:①②9.解析:延长CA至点M,使AM=CA,则A1M∥C1A,∠MA1B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连接BM,易知△BMA1为等边三角形,因此,异面直线BA1与AC1所成的角为60°.答案:60°三、解答题10.解:如图,取BB1的中点M,连接A1M、MF.∵M、F分别是BB1、CC1的中点,∴MF綊B1C1.在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有A1D1綊B1C1,∴MF綊A1D1.∴四边形A1MFD1是平行四边形,∴A1M綊D1F.又E、M分别是AA1、BB1的中点,∴A1E 綊BM,∴四边形A1EBM为平行四边形.∴EB綊A1M.∴EB綊D1F.∴四边形EBFD1是平行四边形.又Rt△EAB≌Rt△FCB,∴BE=BF,∴四边形EBFD1为菱形.11.解:(1)证明:如图,连接D1C交DC1于点O1,连接OO1.∵O、O1分别是AC和D1C的中点,∴OO1∥AD1.又OO1⊂平面DOC1,AD1⊄平面DOC1,∴AD1∥平面DOC1.(2)由OO1∥AD1知AD1和DC1所成的角等于OO1和DC1所成的角.在△OO1D中,由题设可得OD=52,O1D=52,OO1=2 2.由余弦定理得cos∠OO1D=(52)2+(22)2-(52)22×52×22=225,故异面直线AD1和D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25.第三部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l∥α时,直线l上任意点到α的距离都相等,l⊂α时,直线l上所有的点到α的距离都是0,l⊥α时,直线l上有两个点到α距离相等,l与α斜交时,也只能有两点到α距离相等.答案:D2. 解析:①中由已知可得面A′FG⊥面ABC,∴点A′在面ABC上的射影在线段AF 上.②BC∥DE,∴BC∥平面A′DE.③当面A′DE⊥面ABC时,三棱锥A′FED 的体积达到最大.答案:C3.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当n∥β,m⊂γ时,n和m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答案:C 4.解析:根据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去筛选知②、③正确.答案:C5.解析:①错,两直线可平行或异面;②两平面可相交,只需直线m平行于两平面的交线即可,故命题错误;③错,直线n可在平面内;答案:D6.解析:据题意如图,要使过点A的直线m与平面α平行,则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经过直线m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n与直线m平行,同理可得经过直线m的平面与平面β的交线k与直线m平行,则推出n∥k,由线面平行可进一步推出直线n与直线k与两平面α与β的交线平行,即要满足条件的直线m只需过点A且与两平面交线平行即可,显然这样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答案:A二、填空题7.解析:当l∥m时,平面α与平面β不一定平行,①错误;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②正确;若α∥β,l∥α,则l⊂β或l∥β,③错误;∵l⊥α,l∥m,∴m⊥α,又α∥β,∴m⊥β,④正确,故填②④.答案:②④8.解析:∵平面ABCD∥平面A1B1C1D1,∴MN∥PQ.∵M、N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AP=a3,∴CQ=a3,从而DP=DQ=2a3,∴PQ=223a.答案:223a9.解析:①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可令平面A1B1CD为α,平面DCC1D1为β,平面A1B1C1D1为γ,又平面A1B1CD∩平面DCC1D1=CD,平面A1B1C1D1∩平面DCC1D1=C1D1,则CD与C1D1所在的直线分别表示a,b,因为CD∥C1D1,但平面A1B1CD与平面A1B1C1D1不平行,即α与γ不平行,故①错误.②因为a、b相交,假设其确定的平面为γ,根据a∥α,b∥α,可得γ∥α.同理可得γ∥β,因此α∥β,②正确.③由两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易知③正确.④当a∥b时,l垂直于平面α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不可得出l⊥α,④错误.答案:②③三、解答题10. 证明:分别过E、F作EM∥BB1,FN∥CC1,分别交AB、BC于点M、N,连结MN.因为BB 1∥CC1,所以EM∥FN.因为B1E=C1F,AB1=BC1,所以AE=BF.由EM∥BB1得AEAB1=EMBB1,由FN∥CC1得BFBC1=FNCC1.所以EM=FN,于是四边形EFNM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MN.又因为MN⊂平面ABCD,所以EF∥平面ABCD.11.证明:存在.证明如下:取棱PC的中点F,线段PE的中点M,连接BD.设BD∩AC=O.连接BF,MF,BM,OE.∵PE∶ED=2∶1,F为PC的中点,M是PE的中点,E是MD的中点,∴MF∥EC,BM∥OE.∵MF⊄平面AEC,CE⊂平面AEC,BM⊄平面AEC,OE⊂平面AEC,∴MF∥平面AEC,BM∥平面AEC.∵MF∩BM=M,∴平面BMF∥平面AEC.又BF⊂平面BMF,∴BF∥平面AEC.第四部分详解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一条直线可以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平行直线,但这条直线不垂直这个平面.答案:A2.解析:根据定理: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可知B 正确.答案:B3.解析:对于A,由m⊂β,α⊥β显然不能得知m⊥α;对于B,由条件也不能确定α∥β;对于C,由m∥α得,在平面α上必存在直线l ∥m.又m⊥β,因此l⊥β,且l⊂α,故α⊥β;对于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不一定垂直,因此D也不正确.答案:C4.解析:若α,β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b,且a⊥γ⇒b⊥γ”,此命题为真命题;若α,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β,且a⊥b⇒b⊥β”,此命题为假命题;若β,γ换为直线a,b,则命题化为“a∥α,且b⊥α⇒a⊥b”,此命题为真命题,故选C.答案:C5.解析:对于①,由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则另一条直线也与该平面垂直,因此①是正确的;对于②,分别位于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没有公共点,但它们不一定平行,因此②是错误的;对于③,直线n可能位于平面α内,此时结论显然不成立,因此③是错误的;对于④,由m⊥α且α∥β得m⊥β,又m∥n,故n⊥β,因此④是正确的.答案:C 6.解析:取BD的中点O,∵A′B=A′D,∴A′O⊥BD,又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A′O⊥平面BCD,∵CD⊥BD,∴OC不垂直于BD.假设A′C⊥BD,∵OC为A′C在平面BCD 内的射影,∴OC⊥BD,矛盾,∴A′C不垂直于BD,A错误;∵CD⊥BD,平面A′BD⊥平面BCD,∴CD⊥平面A′BD,A′C在平面A′BD 内的射影为A′D,∵A′B=A′D=1,BD=2,∴A′B⊥A′D,A′B⊥A′C,B正确;∠CA′D为直线CA′与平面A′BD所成的角,∠CA′D=45°,C错误;V A′-BCD=13S△A′BD·CD=16,D错误.答案:B二、填空题7.解析:如图,取CD的中点F、SC的中点G,连接EF,EG,FG,设EF交AC于点H,易知AC⊥EF,又GH∥SO,∴GH⊥平面ABCD.∴AC⊥GH.又GH∩EF=H,∴AC⊥平面EFG.故点P的轨迹是△EFG,其周长为2+ 6.答案:2+ 68.解析:由PA⊥BD,AC⊥BD可得BD⊥平面PAC,所以BD⊥PC.所以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答案:DM⊥PC(或BM⊥PC等)三、解答题9. 证明:∵AC=BC=2,∠ACB=90°,∴AB=2 2.设AD=x,则BD=22-x,∴A1D2=4+x2,DE2=1+(22-x)2,A1E2=(22)2+1.∵∠A1DE=90°,∴A1D2+DE2=A1E2.∴x= 2.∴D为AB的中点.∴CD⊥AB.又AA1⊥CD且AA1∩AB=A,∴CD⊥平面A1ABB1.10. 解:(1)∵AB⊥平面BCD,∴AB⊥CD.∵CD⊥BC,且AB∩BC=B,∴CD⊥平面ABC.又∵AEAC=AFAD=λ(0<λ<1),∴不论λ为何值,恒有EF∥CD.∴EF⊥平面ABC,EF⊂平面BEF.∴不论λ为何值恒有平面BEF⊥平面ABC.(2)由(1)知,BE⊥EF,∵平面BEF⊥平面ACD,∴BE⊥平面ACD.∴BE⊥AC.∵BC=CD=1,∠BCD=90°,∠ADB=60°,∴BD=2,AB=2tan 60°= 6.∴AC=AB2+BC2=7.由AB2=AE·AC,得AE=6 7 .∴λ=AEAC=67.-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