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关于托尔斯泰
整体感知 欣赏品读 总结练习
作者简介
中文名 斯蒂芬·茨威格 性 别 男
外文名
国 籍 民 族 职 业
Stefan Zweig
奥地利 犹太
出 生 年 月 日
逝 世 年 月 日 出生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98年11月22日
1942年2月22日 维也纳
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小 说 记 篇 《最初的经历》、《象棋的故事》等; 《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返回
品味文中的语言
(1)文章中反复描写了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其中 “没有”、“无”、“不”等表示否定的副词出现了16次之多, “只是”、“只有”、“更”、“最”等表示范围和程度的副 词使用了13处。 通过这些副词的大量运用,“有”与“没有”的对比,从而 强调了托尔斯泰墓外形的朴素,突出托尔斯泰人格的伟大,抒 发了作者对托尔斯泰强烈的敬仰之情。 (2)文中不仅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也通过大多数名人 的墓地与托尔斯泰墓的不同,以及人们的态度和环境描写,从 侧面反映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1)这只是 一个长方形的 土堆而已,无 人守护,无人 管理,只有几 株大树荫庇。
(2)它只是树林 中的一个小小长方 形土丘,上面开满 鲜花,没有十字架, 没有墓碑,没有墓 志铭,连托尔斯泰 这个名字也没有。
(3) 这个小小 的,隆起的长 方形包容着当 代最伟大的人 物当中的一个。
返回
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周围环境的句子。
返回
说一说下面这段景物描写的句子运用了什么 修辞,有何作用。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 片幽暗的土地。
拟人修辞(嬉戏、温柔)
景物描写 的作用:
1、表现了坟墓与自然的和谐,安睡其 中的墓主人肯定是幸福的;
2、渲染坟墓宁静肃穆的气氛,也表现 了坟墓的朴素。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与其他 名人墓的对比?
•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 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 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 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 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 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 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
美,不仅在 于外表。
(1)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 (2)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 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 围在四周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 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 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返回
(3) (4)
课文中有关描写参观墓地的感受的句子。
代表
传 名
作品
《马来狂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感情的紊乱》等。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 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 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 才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 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 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 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 抗争,因此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 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 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 4) 成百上千到他安 04 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 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 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 朵花留作纪念。
05
06
(6)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 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 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 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 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 感情。 返回
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此“朴素”的 一座坟墓是“最美”的?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1
思考问题2
思考问题3
思考下列问题,
在文中找出相 关语句
托尔斯泰墓的
外形是什么样 子的?
坟墓周围的环
表达作者参 观感受的语
境是什么样子
的?
句有哪些?
文章中“这个特殊的日子” 指的是什么?
1928年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
从副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
游记散文
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外形的句子:
返回
结尾运用了什么手法?
把伟人和伟人对比,有何作用?
反衬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突显托尔斯泰崇 高的精神世界。
这里的对比有没有贬低其他三个伟人的意思呢?
没有否定其他三伟人,只是更强烈的赞 美托尔斯泰。
返回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篇 游记 散 文,写的是他瞻仰19世纪 俄 国伟大的现实 主 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墓地时的所见、所闻和 所感。墓主人出身贵族,又是伟大的文学家, 声名卓著。但是他的坟墓却是“一个 长方形的 土堆而已”。 文章反复描写了墓地“逼人的 朴素”,但 是作者却认为它是“世间最 美 的坟墓”,抒 发了对墓主人强烈的敬仰 之情,使读者深切地 感受到这位文学大师品格的高洁与非同凡响。 在写法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衬托 手法。
(1)我在俄国所见到 01 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 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 了。
02
(2)他的坟墓成了 世间最美的、给人印 象最深刻的、最感人 的坟墓。
03
(3)这里,逼人的 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 观赏的闲情,并且不 容许你大声说话。 (5)人们重新感到, 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 最后留下的、纪念碑 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 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