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途径措施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途径措施





班级:
姓名:
学号: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进民族进步事业的重要力量,而且少数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中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既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能促进各个少数民族的繁荣,因此,需要大力任用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满足民族地区建设急需。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的一个问题。

建国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关于任用和培养民族干部的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被选拔到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随着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的培养教育工作,尽快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越来越显得重要和紧迫。

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国家联系少数民族的桥梁和纽带。

一方面,少数民族干部来自本民族的群众,同本民族的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和“天然”的感情,熟悉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历史、现状及其特点,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了解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同时,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往往把本民族的干部看作是本民族的代表,不仅愿意向他们倾诉心声、反映意见,而且愿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领导。

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干部对改变本民族地区落后的面貌具有强烈的愿望,对加快本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干部,能更好地动员和激发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工作和建设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在民族地区顺利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保证。

斯大林曾说:“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民族地区的发展具备许多所有宝贵资本中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

”一方面,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民族地区却具备很多发展的有利条件,如民族地区蕴藏中丰富的资源,发展前景广阔;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和发达地区的帮助,还有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会。

因此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一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在关键的时候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另一方面,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

实现这项任务的关键是需要具有立场坚定、政治合格、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身体力行地带头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目前少数民族干部面临的主要问题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历来是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
要帮助各个少数民族从本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

但是目前少数干部队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民主政治等客观形势的要求。

综合分析,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数量不足在党和国家有关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人才政策贯彻以来,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从缺少到不断发展、补充,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是民族地区拥有的各类人才数量仍然偏少,人才队伍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看来,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1%,而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国干部总数的6.68%。

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不足仍然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中的干部通过多种途径普遍提高了文化水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决策管理素质仍然偏低,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增强他们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能力。

(三)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
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中,懂经济、会管理、熟悉现代科技、具有开放意识的人才偏少,而且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结构也不合理。

因此必须积极调整和改善少数民族干部结构和分布状况,以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里,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肩负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因此,为培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我们必须针对民族干部的现实状况,采取措施,急需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

(一)搞好民族干部的培训是加强培养干部的当务之急
建国以来,在党的关怀、培养下,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他们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许多人为受过正规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文化基础差,政治理论水平低,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的需要。

据调查,黔南、黔东南两个自治州的民族干部共约23000多名,其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10.5%,具有中专文化的约占40%左右。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份,干部的文化基础就更差了。

如丹寨县在职的1100多名少数民族干部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就占55%以上。

由于文化素质差,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偏低,工作起来感到吃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采取各种形式,分期分批进行轮流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所从事的不同工作或专业,通过各种渠道,对口培训。

对他们的录取条件,应从实际出发,适当放宽,要因地区、因民族制宜,不搞一刀切。

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试办职工中专的指示精神,在民族地区举办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专门为在职干部举办文化补习班,缺什么补什么。

(二)搞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是培养民族干部后备力量的根本任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之所以落后,除了历史和其他原因之外,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跟不上。

今后要改变那些地区的落后面貌,一是靠政策,二是靠科学。

培养干部,培养人才,就是根本大计。

这就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努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为培养民族干部的后备力量打下思想文化基础。

要搞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就得解决好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问题。

搞智力投资,是百年大计,要舍得花钱。

在这些地区,除了专拨的教育经费以外,还应从其他方面适当挤出一部分钱来,直接用于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此外,还可以采取特殊措施和优厚政策,从外地招聘一部分志愿到民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汉族教师,充实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

(三)采取特殊政策,定向定点培养民族干部,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措施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基础都很差。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放宽政策,在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的时候,招收了不少的少数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学生的文化基础太差,每年被录取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有些地方甚至是空白。

为此,在有关重点中学及其民族班招生的时候,实行定点定向,对边远落后地区那些思想觉悟高、学习比较好的少数民族学生,尽量放宽录取标准和条件,先招收进来,再进行培养。

对那些经过实际锻炼和考察,能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勇于改革,有开拓创新精神,实绩突出的人,要及时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逐步替换那些已经不大适应发展形势所需要的同志。

与此同时,还可根据本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需要,开办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专业班。

对其中思想好、做出了成绩、能开拓创新、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可以吸收到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中,从而壮大少数民族干部的队伍。

(四)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锻炼
从1900年开始,中组部,统战部和国家民委本着“学有所用,对口安排”的原则,每年从民族地区选派政治文化素质高、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为期半年的挂职训练。

通过这种实际工作的锻炼,使民族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改革开放意识和全局意识,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少数民族地区搞建设,就要依靠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去实践。

少数民族干部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因此,我们深信,只要各方面相互努力,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将会迅速壮大起来,担负其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发展建设培养和任用
参考文献:摘抄至《论大力任用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