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2课 鸦片战争

第10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
学习要求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3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
一鸦片战争(1840.6-1842.8)
1 背景:(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中国封建主义落后,导致战争的必然爆发)(1)政治上:英国是先进的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

(2)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了,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中国:封建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3)军事上:英国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中国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4)对外政策上: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到处进行;
清政府推行政策。

(5)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①起因:为扭转,英国等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

②过程:清政府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_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烟。

③意义:极大地鼓舞了。

总结: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企图打开中国大门,抢占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的禁烟运动仅仅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2 过程: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

3.结果:(1)《南京条约》的签订
内容包括①开放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给英国。

③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由中英双方协定。

④列强取得了、片面、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美法等国相继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等条约。

4.影响(1)政治:中国的遭到破坏。

(2)经济:独立发展的道路中断,中国被卷入。

(3)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经过:自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略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清政府战败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
(1)增开等11处城市为通商口岸;(2)外国商船可在往来;(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4)清政府赔赔偿英法军费各白银等。

4.影响
(1)社会性质:中国丧失更多,中国社会的程度加深。

(2)清政府发生变化,设立总理衙门和总税务司。

(3)兴起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中国开始起步。

概念解读
1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种待遇称为“最惠国待遇”。

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为根据。

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

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2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

这是一种治外法权。

它的存在,形成对所在国家属地主权的例外或侵犯。

实际上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事裁判权就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
3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就国家主权的完整性而言,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非全部主权;从历史进程来看是一种历史的沉沦。

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既保留了封建主义,有发展了资本主义。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合作探究
1 鸦片战争的背景
史料 1 (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问题1 史料反映了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有何内在联系?
史料 2 一般说来,人们过高估计了天朝老百姓的需求和购买力。

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社会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马克思《英中条约》
问题2:史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为此列强提出“修约”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史料3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问题3:根据史料三,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试评价这一观点。

2 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 4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问题4 史料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有何影响?
史料5我们反思这场战争,……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向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摘自《百家讲坛》
问题5 史料从什么角度评价鸦片战争?
史料 6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

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

问题6 史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危害?
3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
第12课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 鸦片战争的背景
问题1 史料反映了英国殖民者要求英国政府借口中国禁烟运动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因此,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要打开中国市场。

问题2 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使列强无法扩大中国市场。

西方列强提出“修约”要求,实质是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问题3 (1)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2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经销市场和原料产地。

(3分)
2 鸦片战争的影响
问题4 政治: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粉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冲击了自然经济走向解体。

问题5 角度: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

认为鸦片战争客观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和社会转型。

问题6 中国进一步丧失了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延伸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