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一章一一部位(手指部位)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一章一一部位(手指部位)
浮间 外间 小间 中间
大间
下 1.0~2.5 分属肺分支神经。 中间穴
五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 取穴 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 手术 针深 1.0~2.5 分。 浮间穴 定位 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 2 分,在第三节横纹上 1/3 处。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 1/3 处是穴。 外间穴 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 (偏向桡侧) 2 分,在第三节横纹上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喉蛾九穴 金肝 金阴 十二猴穴 金阳 金转 金焦 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018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引 言
针灸穴位的发展是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实践,从无到有陆续发展而来 的。每一个穴位的发现到确定都经过了一定的过程、经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 《针灸资生经》 中所载穴位有 359 个,仅增加了 10 穴,到明代的 《针灸大成》 只增加了 2 穴,成为 361 穴,再一直到现在经穴几乎无变化。通过这个发展过 程来看,针灸穴位的确立是非常慎重的,非至成熟阶段,绝不轻易肯定,这 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治学态度。针灸学的发展并不是靠着新穴的出现而发展, 反而是对原有穴位深入的研究、明确穴性、知穴之属、辨穴之长、熟穴之 伍、明穴之用,以穴尽其用,充分发挥穴位应有的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到今天穴位为什么增加得较少,其一个原因就是穴位发展到这些数目, 为数已是不少,已完全适应临床的需求,过多则难以评价其疗效,反而不利 于临床的发展。可是在董氏奇穴发展以来,穴位增加得越来越多。当年董师 写书就提出了 700 余穴,这些穴位已够多了。没想到的是董氏奇穴推广以 穴,且呈有增无减之趋势,让人处于目不暇接之现状。这种局面真是达到了 人身寸寸皆是穴之境地,此现象并不值得乐观,更令人担忧,使初学者望而 却步,已学习者无法适从。对于这种现象不但不能推广董氏奇穴,反而有损 于董氏奇穴的发展,如果不抵制这种不良现象,董氏奇穴的前途不堪设想。 慎重而又积极地创造新穴位,是实属必要的,时代在前进,针灸学要发 展,其中新穴的确立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真正新穴的确立是需要完整资料 的,需要较长时间的应用和观察,积累相当数量的病案,当成熟后方可推广 应用。董氏奇穴依然如此,不要随随便便地增添穴位,是科学严肃的治学 态度。 所以在这里我们并不推荐所有的穴位,只对疗效肯定、应用广泛、笔者 应用成熟的穴位加以介绍。对有些临床应用较多的穴位,笔者临床尚无经 验,只作引述,供大家参考。对于以下介绍的穴位多数都是笔者临床所用之 经验,结合已出版的董氏奇穴图书集合而成。对疗效模糊、作用混乱、尚无 经验的穴位未引入,以便在临床能够正确地学习与运用。 后,穴位增长之快、增加之多难以让人置信,在短短的几年就增长到千余 才确立下来。在晋代 《针灸甲乙经》 中载穴 349 个,到了宋代王惟一所著的
020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小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 2 分。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 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 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 取穴 手术 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外上 5 分针,正下 1 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 方,距大间穴上 2 分是穴。
������ ������ ������木炎穴;������ ������ ������制污穴;������ ������ ������五虎穴。
未列出的穴位仅作大体了解,临床运用较少,笔者对此也无更多的经验
所谈,故只将临床用之较多、临床疗效肯定的穴位加以分析说明,以下将重 要穴位的临床运用进行扼要整理。 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
1. 五间穴 (大间、小间、中间、浮间、外间穴)
大间穴 定位 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 3 分。 主治 指麻木。 取穴 平卧,手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 3 分是穴。 手术 5 分针,正下 1 分属心脏分支神经,正下 2.0~2.5 分属大小肠经。 解剖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心脏病、膝盖痛、小肠疝气 (尤具特效) 、眼角痛、睾丸坠痛、手
穴 (2) ;⑥还巢穴 (2) ;⑦指驷马穴 (6) ;⑧指五金/指千金 (4) ;⑨心膝穴
������ ������ ������妇科穴 (4) ;������ ������ ������止涎穴 (4) ;������ ������ ������制污穴 (6) ;������ ������ ������五虎穴 (10) 。 点掌握。需掌握的穴位较多,主要应掌握以下穴位。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019
第一章 一一部位 (手指部位)
概述 的序号为穴位数) 。 一一部位为手指部,本部位总计 27 穴名,共 104 穴 (注:穴名后括号内 ①大间穴 (2) ;②小间穴 (2) ;③浮间穴 (2) ;④外间穴 (2) ;⑤中间
பைடு நூலகம்
(4) ;⑩木火穴 (2) ;������ ������ ������肺心穴 (4) ;������ ������ ������二角明穴 (4) ;������ ������ ������胆穴 (4) ;������ ������ ������指三 重 (6) ;������ ������ ������指肾穴 (6) ;������ ������ ������火膝穴 (2) ;������ ������ ������木穴 (4) ;������ ������ ������脾肿穴 (4) ;������ ������ ������心
常穴 (4) ; ������ ������ ������ 木炎穴 (4) ; ������ ������ ������ 三眼穴 (2) ; ������ ������ ������ 复原穴 (6) : ������ ������ ������ 眼黄穴 (2) ; 一一部位是董氏奇穴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临床常用的穴位,要求重 ①五间穴 (大间、小间、中间、外间、浮间) ;②还巢穴;③妇科穴;④ 心膝穴;⑤木火穴;⑥肺心穴;⑦二角明穴;⑧胆穴;⑨木穴;⑩心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