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氏奇穴常见穴位

董氏奇穴常见穴位

董氏奇穴常用穴位
绪论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
分为十个部位。 一 手指部:“一一部位” “ 二 手掌部:“二二部位” 三 小臂部:“三三部位” 四 大臂部:“四四部位” 五 足趾部:“五五部位” 六 足掌部:“六六部位” 七 小腿部:“七七部位” 八 大腿部:“八八部位” 九 耳朵部:“九九部位” 十 头面部:“十十部位”
4 肠门穴 取穴:掌面向上,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 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主治(1)肠炎(2)头昏眼花 说明:主治肠系疾病,在腹痛里急后重或急欲如厕之际用手按压 可缓解便意;治疗急性腹泻和急性痢疾时,多伍天枢及足三里, 疗效迅速而确切 肝门穴 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骨六寸处,肠门上三寸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针下后可止肝痛,针右旋可解胸闷 ,针 左旋可止肠痛 主治:急性肝炎 说明:针左手为主,对急性肝炎有特效,合并肠炎者加肠门,成 到倒针,疗效甚佳;配三黄(天黄、地黄、其黄)治疗慢性肝 炎亦有特效,可治理B型肝炎。
木炎穴
5木火穴 取穴: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 手术:皮下针,针尖向小指方向横刺,交叉取穴 主治:半身不遂 说明: 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他各 针有加强作用。 单用疏经活络,活血祛瘀,治疗中风后下肢无力颇有效,尚 能治疗膝内侧痛及小腿 肚酸痛。 注: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 时间和次数均不可多用;木火穴的作用,是调动身体的元气, 而不是调和身体的元气,故不可多用,并要递减用穴时间
一一部位
木穴 取穴:掌面食指第一节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 (D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 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 说明: 本穴位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等皆有疗效。 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 流涕可止于顷刻。 本穴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治其它 各病以对侧为主。
腕顺一穴
腕顺二寸
腕顺二穴
腕顺一穴
三三部位
1 三其穴 其门穴:在手背橈骨之外側上緣,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 靠内侧一寸处。 其角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四寸处 其正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六寸处 手术:手背虎口朝上,臂側放,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 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貼骨進 針 主治1)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 2)脱肛,痔疮痛
8火膝穴 取穴: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主治:膝痛,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说明: (1)本穴在小肠经上,即少泽穴后一分。小肠井穴 附近,心与小肠相表里,故具开窍作用,可用于治 疗神志方面疾病,如生气所致疼痛和精神病。 (2)可治疗手太阳经走向的疼痛
9制污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取穴:拇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采用四分点法, 共三穴 手术:三棱针刺出黑血 主治: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 久不收口。
说明: (一)手五金、手千金为董氏三十二解针之要穴,对麻、胀、 毒等有解除之效。 本穴可配分枝穴,另就膝后太阳区,小 腿阳明区一带放血,效果更佳。 (二)手五金、手千金两穴倒马并用,效果更佳,取穴时,甚 少单独使用。 (三)治坐骨神经痛可本穴配三河穴。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 神经痛及小腿胀痛酸麻,手千金穴治疗手臂疮疡初起特效。
4 灵骨穴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三节握拳),当 食指与拇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 大白穴一寸,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至两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孕妇禁针 主治:肺机能不足之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 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病,妇女月经不调,难 产,经闭,耳鸣,耳聋,偏头痛,脊椎骨痛,小便痛 或者次数过多(此时要配大白用。) 说明:有强烈收缩子宫作用,恐流产。
五虎穴
二二部位
1 重子穴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 一寸处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 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 孩最有效。) 五指并拢,阴掌食指之中央线(即图之C线)之延长线, 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一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 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
6 腕顺一穴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一寸五分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主治:(1)肾亏各种病变;(2)坐骨神经痛; (3)骨肿、重性腰背痛 7 腕顺二穴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主治:鼻出血及一穴主治各症 说明:腕顺一、二穴位于小肠经,治疗太阳经之坐骨神 经痛及腰椎痛、腿弯痛等有特效;其中,腕顺二穴属于 中胸椎部位,而腕顺一穴属腰椎部位,因此腕顺一穴对 腰痛坐骨神经痛较有特效,而腕顺二穴则对胸椎及颈椎 骨刺背痛等较有效
10妇科穴 取穴: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三分,三分点法,计 两穴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 谓之倒马针,右手较佳 主治:各类妇科疾病,久年不孕 说明:(1)本穴可调治子宫位置不正 (2)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内庭治经痛; (3)配还巢治不孕,子宫炎,配姐妹一、二、三穴治疗 月经不调,经闭。
3还巢穴
取穴:无名指中节内侧(靠近小指之侧)黑白肉际中 点。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主治:各类妇科病 说明: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通过理三焦、疏肝 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治疗不孕症。 禁双手同时取穴
还巢穴
还巢穴
4木炎 取穴: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之中央线内开二分处 (D线),上穴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三 节横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主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善治肝火旺疾 病-口苦、易怒、烦躁) 说明: 功效同上三皇,但是以上三皇为主 本穴配耳穴肝区可以治疗B型肝炎
火腑海穴 取穴:手捂胸取穴,在桡骨与尺骨之间、肘横纹 下二寸五分处取之,即手三里下五分外五分处,火 山穴后三寸五分。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主治:(1)咳嗽、气喘、感冒等;(2)贫血、 头昏及眼花 说明及发挥:本穴与大肠经之手三里位置相当,主治 亦相似,有补虚的作用,用灸的效果颇好
3手五金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手五金穴在尺骨外侧,腕横纹上 六寸五分,即火山穴外五分处。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手千金穴 取穴:手抚胸取穴,手五金穴上一寸五分为手千金穴, 腕横纹上八寸,肘横纹下四寸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两穴同时运用,但忌双手取穴
木穴
归经;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 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或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配伍: 本穴与胆穴相配(均左右单取)治疗更年期妇女烦 躁、易怒效佳。 木穴配制污穴(左右交替取用)隔日一次治疗多种 慢性皮肤病
2脾肿 取穴:掌面中指第二节之中央线上,上穴 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三节横纹六 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主治:脾炎、脾肿大、脾硬化
2重仙穴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 两寸处,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 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主治:(1)背痛,尤其是膏肓穴附近背痛。亦可治疗 膝痛、颈痛、肩痛。(2)治疗落枕,配承浆疗效更 佳。(3)肺炎、退烧 说明: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有效;本穴治疗子宫瘤; 卵巢炎亦有效。 注意:重子、重仙倒马针对肩胛骨痛有特效;小儿气喘 则用三棱针放血疗法
妇科穴
11五虎穴: 取穴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五分线,分成六等份,每 一点为一穴,共五穴 手术:于大指桡侧黑白肉际下针,每穴可下针二至四 分,依治疗远近而定 主治:全身骨痛(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说明:五虎一:手指酸痛、腱鞘炎 五虎三:足趾酸痛 五虎四:脚踝、脚背酸痛 五虎五:脚跟酸痛 五虎二:为一、三之倒马针 配合动气针法,获效神速。董师在治疗疾病时,强调以骨 治骨,以筋治筋,以肉治肉,以脉治脉以皮治皮。eg贴骨 进针治足跟痛效果尤佳。浅刺皮下治疗足麻木效果很 好。
重子穴
重仙穴
重仙穴 重子穴
3 大白穴 取穴:手握拳当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虎口底)向外 一寸是穴,可透重子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 孕妇禁针 主治:小儿气喘、高烧不退(特效)、急性肺炎、肺机 能不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说明:本穴配灵骨治疗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效。 若人气滞与气虚,则将导致血瘀血滞。 血瘀上焦则肺疾胸痺;血瘀中焦则为症瘕、血瘀下 焦则为少腹疼痛、妇女疾病;血瘀经络则关节痺痛、 风湿诸病、半身不遂;瘀血内蓄则性情变化而为神经 诸疾。所以取用灵骨穴、大白穴通气补气,而能散滞 消瘀。
木火穴
6指三重 取穴:无名指指背中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一中点 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计三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主治:驱风、偏头痛、脸面神经麻痺、乳肿大、 肌肉萎缩 本穴同小腿部位之三重穴,但效果稍小 7指肾穴 取穴:无名指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一的中 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计三穴 手术: 针深一分至二分 主治:口干、肾亏、心脏衰弱、背痛 治背痛三针同下
说明: 三穴均位于大肠经上,单用即对痔疮有效,针 刺时斜入皮下,自其门向其角横透,效果尤 佳,配合委中放血有特效; 三穴对顽固性便秘及小腹胀气有特效;
2火串穴:手背朝上平伸,从手腕横纹中央上二寸五分 处取之,即外关穴上五分处。 火陵穴:在火串穴上兩寸,腕橫紋上四寸五分 火山穴:在火陵穴上一寸五分,腕橫紋上六寸 主治:胸痛、背痛、重听、胸闷,手下臂痛,小腿 前侧痛 手术:三穴均直刺五分—一寸五分,左手下臂痛針 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針左手穴。 说明:三穴位于三焦经上,与心包经成表里,故治 胸痛、胸闷、背痛。火山穴深度透刺侧腰灵穴,可治 肾盂炎、腰酸、坐骨神经痛。
5 中白穴 取穴: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骨与指骨 连接处(中渚)五分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主治:(1)起坐之际腰痛;(2)肾亏各种病变; (3)高血压病、前头痛 6 下白穴 取穴: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掌骨与指骨 连接处一寸五分,中白穴上一寸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主治:同中白穴 说明:俩穴成倒马,入肾经治肾亏各病;尚可治疗少阳 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闪腰岔气、骨刺、坐骨神经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