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各类监管指标及计算公式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运行高度受制于各项监管指标。
比如对于每一笔存款银行内部如何定价,要看流动性指标LCR和流动性匹配率,月末和季末看存款偏离度,一般存款和同业存款差异要看同业存款/总负债指标是否达标,总体上一般存款还需要缴纳10-12%不等的存款准备金。
对于每笔贷款,则要看对资本的消耗,授信集中度是否超标,狭义贷款额度是否够用,贷款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是否超标,出现不良后是否导致不良指标过高,影响拨备覆盖率、不良率指标从而影响MPA和监管评级。
在完成小微指标压力之下,很多银行小微投放贷款的进度决定了本行其他类型贷款的额度。
因为如果普惠型小微贷款投放不足,银行和可能要被迫压制总体贷款规模。
房地产贷款也窗口政策,比例不能超过20%,也意味着想要做房企融资先做其他领域贷款基数。
总之,银行在实际运行中始终面临着非常复杂的监管指标框架,本文尝试只是做一点点粗浅的介绍。
一、贷款相关新政及指标(一)民营企业、制造业、信用贷款相关新政及指标背景:从2018年开始,监管层开始加大对民营企业、制造业和信用贷款的明确倾斜。
2019年6月低国常会要求5大行制造业、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超过往年。
2018年郭树清也曾经说过要制定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存量占比指标,简称一、二、五,不过后续并没有真正落地。
相关数据:据各地银保监局工作汇报会议,截止2020年4月,北京地区:制造业平均贷款利率同比下降31BP;不良贷款率约0.61%;广东地区:制造业贷款余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基础设施行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
不过2020年央行开始有一点改进,在最新MPA评估种,监管当局增加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信用贷款、私人控股企业贷款”等评估指标。
凸显了监管当局对民营企业、制造业金融服务的重视。
以下三项在MPA评估种主要是体现在"信贷政策执行"模块,这个模块100分,此前的基本框架是信贷政策评估结果(40分);信贷政策执行情况(30分)央行资金运用情况(30分);但是在针对不同银行评估的时侯,信贷政策评估的内容不一样,比如对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评估涉农、小微和新增贷款用于当地贷款比例。
此次MPA针对信贷政策执行的三项指标细化,可以说是强化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指挥棒,希望银行资金更多流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以及民营企业。
注1: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增全部贷款注2:新增制造业信用贷款÷新增全部贷款注3:新增私人控股企业贷款÷新增全部贷款(二)中小微企业相关新政及指标1.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历史沿革注1:小微申贷获得率达到90%以上的商业银行,该指标转为日常监测指标;注2:包括利率和贷款相关的银行服务收费;注3:为防止银行年中调节,年末突击完成临时性指标,增速指标改为“小微贷款较年初增速≥各项贷款较年初增速“;注4: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以内;注5:上年末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其各项贷款比重超过一定比例的机构,适度放宽考核要求;注6:国有五大行2019年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年初余额*30%;注7:完成18年“两增”“利率指导”目标且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各项贷款余额*10%的大中型商业银行,适度放宽考核要求;地方性法人行“两增”达标后,当地银保监局可自主实施差异化考核;开发行、政策性银行、外资行、非银金融机构仅监测小微贷款余额及户数,不作考核要求;"注8:提高“首贷户”的占比;注9:国有五大行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上半年同比增速≥30%;注10:完成19年“两增”“利率指导”目标且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比≥各项贷款余额*10%的股份制银行,经报批可适度放宽考核要求;地方性法人行“两增”达标后,当地银保监局可自主实施差异化考核;开发行、政策性银行、外资行、非银金融机构仅监测小微贷款余额及户数,不作考核要求。
"注11:银发〔2020〕120号要求国有五大行2020年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
继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监管当局在政策面上实行了“定向降准”、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大力推行小微金融债的发行的措施。
据统计,截止4月中旬,已发行小微金融债1700亿元,接近2019全年发行总额(约1753亿元)。
2020全年目标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3000亿元。
2.央行购买普惠小微信用贷款银发〔2020〕123号文提出,人民银行计划按季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购买范围为2020年3月1日至12月31日间新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40%,贷款期限不少于6个月。
3.小微不良率尽职免责的比例银保监办发[2020]29号通知明确,普惠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为“不高于各项贷款3%以内”。
受疫重影响严重地区,可适当提高该容忍度,暂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及银行内部考核的扣分因素。
4.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计划银保监发〔2020〕6号文中明确了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还本付息延期计划(下表所示)。
针对湖北地区适用“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企业,设立专项信贷,要求降低融资成本1%以上(较2019年水平)。
5.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相关文件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银保监发〔2020〕29号)。
适用对象:境内依法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要求在2020年10月31日前完成试评价。
因篇幅问题,本文仅对信贷相关的常规指标加以展开说明。
注1:具体评分视不良率绝对值情况在满分至50%分区间酌情得分;注2:“一定比例”具体标准:1)城市商业银行:20%;2)民营银行:30%;3)农村中小银行机构(不含村镇银行):扩大口径40%,小微口径25%;4)村镇银行(如参与评价):扩大口径85%,小微口径70%。
(三)并购贷款集中度比例定义:对于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用于支付交易价款和费用的贷款实施集中度管理。
(四)户均贷款余额指标除了村镇银行外,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并未设置硬性的户均贷款余额指标。
近年来,监管极其重视“户均贷款”,要求金融机构降低户均贷款余额。
(五)项目资本金要求及其他贷款融资比例1.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定义:国务院发文降低原2015年发文中的部分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同时对项目资本金的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的基础上,也可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筹集资金。
法规依据:2019年《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的通知》(国发〔2019〕26号)2.银团贷款《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修订)》(银监发[2011]85号文)明确要求: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其承贷份额原则上不得少于银团融资总金额的20%;分销给其他银团成员的份额原则上不得低于50%。
3.汽车贷款定义:为落实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对汽车消费信贷设置了贷款标准。
法规依据:《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银发〔2017〕234号)(六)农村金融机构特殊指标定义:银保监会制定的针对了农商行的监测和考核指标体系。
文中将考核的15项指标分为4大类。
注3: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超过80%的,可替换为“涉农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注4:单户授信在500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以及重复部分的计算口径参考银保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S71。
目前主要是限制县域和城区农商行资金外流,同时服务本地三农和小微。
同时,要求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
法规依据:《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5号)(七)村镇银行监测考核基础指标定义:注:“各项贷款、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户均贷款”可根据辖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原则上各项贷款占比不低于60%;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不低于70%;户均贷款不高于100万元。
法规依据:《关于推动村镇银行坚守定位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233号)二、存款准备金定义: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构成是存放央行,不包括存放同业资金)。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定义: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将一般存款的一部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存入人民银行。
如果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帐户出现透支,将受到央行包括罚息在内的相关处罚。
1.缴纳范围的演变注:目前主要是非金融机构一般存款需要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
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为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或压缩银行流动性,实现基础货币投放的调节及产业结构政策的引导。
自2014年6月份以来,央行多次用定向降准或差别化存款率的方式试图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比如小微或三农,但货币政策试图影响产业的尝试总体并不成功。
下图为近两年来央行各类普降及定向降准情况。
(二)超额存款准备金及超额备付金定义: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总行在央行开立的准备金账户余额超过法定的部分。
超额备付金作为银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是日常清算必要头寸,具有一定刚性。
公式:超额备付金=各分支机构或独立开具的准备金账户日终余额+纸质现金库存+超额存款准备金。
三、资本充足率背景:在银行业严监管的大环境下,资本监管的执行力度和检查力度逐年趋严格。
也是银保监会最近3年每年检查重点之一,正是关注资本计提的规范性。
其中,资本充足率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当然资本充足率实际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结果,银行一般总是处于缺资本状态,好也缺资本,因为业务发展太快;怀也却资本因为不良太高侵蚀银行利润。
(一)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背景:作为国际新资本监管标准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不仅在资本要求、资本定义、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全面风险治理等各方面都保持了与国际新资本监管标准的基本一致,而且在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等指标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定义:资本充足率划分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计量:法规依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2年第1号)及其后续一整套配套文件。
截止2019年末,我国主流上市银行均已达到监管指标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披露的结果一定是达标的,不达标基本意味着接管或者不披露年报去找新股东注资才敢披露。
当前商业银行最核心的监管指标约束就是资本充足率,尤其缺乏一级资本,所以银行当前的融资需求是发行优先股和永续债来补充一级资本。
但是需要注意,资本充足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笔者认为只要超过20%,说明这家银行的资产扩张能力可能存在缺陷,无法找到合适的资产,导致资本金大量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