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第2课“贞观之治”
ZLF
一、情境导课
你知道右图这位雍容华贵、端庄淑雅的人是谁吗?你想
知道她的有关故事吗?据说她的墓碑空无一字,其功过是非
留给后人去评说。

学完本课后,你又会怎样看待她的功过是
非呢?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4.重点和难点: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难点是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学生以学案自学、组内交流、组际释疑、点拨讲解等)
(一)唐朝的建立
1.隋朝的灭亡
①原因:暴虐无道,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瓦解了隋朝统治。

②时间标志: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

2.唐朝建立:年,太原起兵反隋贵族(即)进入,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即位:唐太宗即(李渊次子,曾被封秦王),年号为。

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吸取隋亡教训,不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

3.治国措施(政策)
①(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戒奢从简”。

②(政治)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如任命富于谋略的和善断大事的为宰相,人称“”),虚心纳谏(如敢于直言进谏200多次的著名谏臣)。

4.治世局面的形成:贞观年间,,,。

史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地位和国号: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本唐高宗皇后)。

晚年称帝,国号。

2.治国措施:实行唐太宗、的政策。

3.统治影响:使唐朝,。

人称她的统治“,”。

2.合作探究(先独立思考完成、再组内交流、组代表展示、点拨讲解)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
而身毙。

““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唐太宗常说“君者,舟也;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①材料一中“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各指什么?从材料一中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
②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的一种什么思想?从材料三中可看出他的又一种什么思想?
③唐太宗本着上述思想治国,有哪些突出的治国措施和业绩?
④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启示或借鉴?
⑤你能举出“载舟”、“覆舟”的例子吗?
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3.点拨讲解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中针对重难点知识和学习疑惑适时点拨讲解,启迪学生思维。

4.知识建构
5.巩固检测
1.隋朝被推翻的根本原因是
A.皇族内部争权夺利
B.隋炀帝的暴政
C.隋统治者的贪污腐败
D.少数民族贵族进攻
2.贞观年间在位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3.“水能载舟,亦覆舟”最适合下列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
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
4.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②“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下列人物属于“贞观之治”名臣的是①②③④
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是非。

据你所学知识,为武则天撰写一句碑文,最合适的应是
A.重视人才,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B.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
C.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提高了妇女地位
D.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7.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8.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能为我们深入了解与全面评价唐太宗提供丰富而有效的信息的文献是.
11.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帮夙夜孜孜,惟欲
清净,使天下无事。

——唐太宗。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贞观政要》材料四: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⑴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有没有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

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采取一些统治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⑷由材料四可以看出这位皇帝在政治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⑸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三个“载舟”使统治兴盛和“覆舟”导致统治灭亡的帝王。

12.阅读右图片,回答:
①右图中的人物是谁?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②此人的哪些统治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
③该人物的统治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课后延伸:
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材料,较全面客观地写一篇关于两位帝王的阐评。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以古为镜”:吸取隋亡教训;“以人为镜”:善听大臣进谏;
认识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持统治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

原因:他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认识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材料二反映了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的思想;材料三反映了吸取历史教训,重视纳谏的思想。

③治国措施:(政治上)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合并州县,任贤纳谏;(经济上)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或轻徭薄赋),戒奢从简;(文化上)发展科举,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民族关系上)实行团结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业绩:出现了贞观之治。

④启示或借鉴:保持社会稳定安定;重视人才,科教兴国;坚持改革开放;保持民族团结平等;正视人民力量,以民为本;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统治者个人作为
等。

⑤“载舟”:西汉文帝、汉景帝、东汉光武帝;“覆舟”秦朝隋朝实行暴政而亡。

⑥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巩固检测:
1.B
2.B
3.C
4.A
5.A
6.A
7.C
8.C
9.A 10.B
11. ⑴隋亡原因:隋炀帝的爆政。

有关系,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教训,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励精图治,出现了“贞观之治”。

⑵认识到人民力量伟大。

目的是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

⑶维护唐朝统治。

⑷虚心纳谏,任用贤人。

⑸载舟: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覆舟:秦二世、隋炀帝等
12. ①地位:武则天(唐高宗皇后)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

②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