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totheclassicsofChineseculture.
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系、部)
制定人:刘成荣
审核人:洪涛(课程组长)
经典自
为学生
ozhuan,Shji,Lunyu,Zhuangzi,Shijing,Chuci.Wewillstudymanycontentsinthisco urse,suchasthehistoricalinterpretivetraditionofthesebooks,thesubjects,th efamousscholarsandwritings,themethodsofstudying.Throughthiscourse,thestu dentscannotonlycomprehendwhatweretheancientbooks,butalsoknowhowtostudy,a ndfinallytheywillgetgreatimprovementonindependentthinking.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周易》、《礼记》、《左传》、《史记》、《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等八部经典文本的集中研读,达到对古代经典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四、师资团队
刘成荣:文学博士,讲师,
五、教学资源
教材:朱自清《经典常谈》网络:国学网
传》)

王逸《楚辞注》,朱熹《楚辞集注》,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游国恩《离骚纂义》,姜亮夫《屈原与楚辞》,金开诚《屈原集校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王力《楚辞韵读》(以上为《楚辞》)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章炳麟《国学概论》,吕思勉《经子解题》,朱自清《经典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钱钟书《管锥编》,张之洞《书目答问》。

(以上为综合类)
六、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先秦文学的学术训练,具备相关的专业修养,知识储备丰厚,有相关的科研背景,并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合理开展课堂教学。

七、学习要求
选修本课程的所有同学,必须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成课后作业,撰写期中小论文,并最终通过期末考试。

八、考核方案
本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即课堂讨论、期中论文、期末论文。

各部分所占总分的
第一章《周易》作者、构成及成书第一节《周易》释名
一、连山释名
二、归藏释名
三、周易释名
四、易之流变
第一节《周易》之象
一、观象设辞
二、象辞关系
三、八卦象义
第二节《周易》之数
一、八卦之数
三、六爻之数
三、周易逆数
第三节《周易》之理
一、《周易》之理
二、《易经》之理
三、《易传》之理
第四节《周易》之占
一、筮法规则
二、筮法详解
三、《礼记》音乐
第四章《礼记》的接受、价值及读法第一节《礼记》之接受
一、先秦礼学
二、清前礼学
三、唐前礼学
四、现代礼学
第二节《礼记》之价值
一、个体价值
二、家庭价值
三、社会价值
四、礼超越性
第三节《礼记》之读法
一、梁启超
三、秦末战祸
四、后世想象
第三节《左传》价值的重新考量
一、经学价值
二、史学价值
三、子学价值
四、文学价值
第六章《左传》、孔子与《春秋》三传第一节《左传》与《春秋》
一、《春秋》之产生
二、《左传》之解经
三、《左传》之作者
第二节《左传》与“公”“谷”
一、《春秋》之经解
三、壮游天下
四、个性特点
第二节悠久家学传统
一、家族专史
二、史官责任
三、临终托志
第三节“成一家之言”
一、经典序列
二、天人之际
三、一家之言
第八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一节《史记》基本知识
一、编写体例
二、篇目增补
三、《论语》之成书
第三节《论语》读法
一、苏轼的读法
二、程颐的读法
三、今人的读法
第十章《论语》文本专题解读第一节孔子世家
一、孔子家世
二、孔子形象
三、孔子周游
四、孔子传说
第二节孔门弟子
一、颜回
二、子路
第十一章庄子、《庄子》与庄学第一节庄子其人其友
一、庄子其人
二、庄子交游
三、作者之谜
第二节《庄子》简释
一、《庄子》之构成
二、《庄子》之异说
三、《庄子》之艺术
第三节《庄子》佚文
一、汉志篇目
二、寓言故事
三、宋人特点
第十二章庄子思想体系之考察第一节庄子为什么写作
一、基本组成
二、基本特征
三、六义之说
第二节《诗经》的作者成书
一、成书过程
二、诗篇作者
三、经外逸诗
第三节《诗经》的时空分布
一、地域分布
二、时间跨度
三、文学地图
第十四章《诗经》的性质及其接受第一节春秋时期的《诗经》之用
一、贵族教育
二、宋朱熹与《诗集传》
三、方玉润《诗经原始》
四、闻一多之社会学向度
五、钱穆关于历史学解读
第十五章《楚辞》与屈原
第一节关于《楚辞》
一、文学溯源
二、楚辞释名
三、楚辞雏形
四、楚辞特征
第二节屈原其人
一、屈原有无
二、历史资料
三、仕途变迁
一、
第三节《九章》
一、基本篇目
二、写作时地
三、作品赏析
四、作品比较
第四节《天问》
一、《天问》释名
二、《天问》结构
三、《天问》主题
四、《天问》神话
五、《天问》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