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六艺礼指什么问题:?答案:古代六艺礼指礼﹑乐﹑射﹑御﹑书﹑数。
【相关阅读】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孔子六艺”“孔子六艺”,也可称“古代六艺”。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乐:是六乐。
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乐舞。
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
尧时有《咸池》。
舜时有《大韶》。
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
禹时有《大夏》。
商时有《大濩》。
周时有《大武》。
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六艺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
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证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法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儒学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的学说。
易:易经;书:尚书;诗:诗经;礼:礼记;乐:乐经;春秋:泛指历史书籍,也有人认为是《春秋》汉字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
六艺1、东汉班周《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在《周礼?保氏》注中把六书定为“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
”3、许慎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解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具体资料】一【象形】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能够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六书之一。
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证明好处。
《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指事字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所谓纯指事字,全部用指事性的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甲骨文“七”字);丨(甲骨文“十”字)等。
这类指事字可能是来自原始的刻划符号。
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加上点画性符号,以证明造字的意图所在。
如“刃”是在刀口处加一点,指明刀刃。
“本”是在“木”字下方加上一短画,指明是树木的下端,“末”与此相反,指明是树木的上端。
这一类指事字,有些文字学著作称为合体指事或加体指事。
三【会意】六书之一。
也叫“象意”。
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好处。
《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撝(同“挥”),武信是也。
“会意字中较普遍的是用不一样的字组成的“异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戍,守边也,从人持戈。
”《手部》:“挚,握持也,从手执。
”还有相当一部分会意字是“叠文会意”。
如《说文?林部》:“林,平土有丛木曰林,从二木。
”《车部》:“轰轰,群车声也。
从三车。
”会意字的结构有助于认识一些汉字的本义。
如《说文?斗部》:“料,量也,从米在斗中。
“段玉裁注:“米在斗中,非盈斗也。
视其浅深而可料其多少,此会意。
”四【形声】六书之一。
也叫“象声”、“谐声”。
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
《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是汉字中最能产的合成字。
因此,形声字在汉字中数量最多,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很灵活,如:?左形右声:江、河?左声右形:锦、刊?上形下声:草、房?上声下形:想、袈?外形内声:街、衷?外声内形:闻、衡有的声符或形符只占字的一个角落,如“胜”,形符是“力”,声符是“朕”。
“宝”,声符是“缶”,形符是“宀”、“玉”、“贝”组成的会意字(西周金文中才开始在这个会意字中加上声符“缶”)。
形声字可能是比较晚起的造字方式。
早期甲骨文中形声字还比较少;后期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二十。
由于这种方式灵活,适应性强,在汉字发展中,它得到了最广泛的运用。
五【转注】六艺转注是古人制造“同义字”的方法,换言之,转注就是用同义字辗转相注的方法造字。
许慎说:“转注者,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同意相受”是统一字首的具体方法,即授与一个同义字,也就是说用一个同义字相注释,作为它的义符。
例如:语言(指“口语”)里〔lao三声〕这个词,既已制造了“老”字来记录它。
之后口语里起了变化,“老”念成“丂”〔kao三声〕,于是就在“丂”的上面注一个同义的“耂(念lao三声,即此刻的“老”字)”字,写成“考”(即造出了一个新字“考”)。
“耂(老)”对于“丂(考)”,就是“同意相受”(即:同义相注。
就是说,用“耂”作了“丂”的义符)。
“耂(老)”、“丂(考)”的基本意思都是“年纪大”,它们是同义字,当然也是“转注字”。
●转注字的特点是:字首(部首)的好处等于转注字的好处,因为用来注释的字首是一个同义字。
决定转注字的两个重要依据: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同义相注。
●转注字的历史好处:转注字的形和义密合无间,只要看看它们的形体就能够明白它的好处,也就能够明白它们是同一群同义字。
这种造字方法解决了语言中同义词的创造问题,是孳乳文字(孳乳zīrǔ:派生,演变,繁殖)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伟大创举。
例如:1。
老、考、耆、耋①老:《说文》云:“考也。
七十曰老。
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
”②考:《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丂声。
”③耆:《说文》云:“老也。
从老省,旨声。
”(注:“耆”今读qi二声: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④耋:《说文》云:“年八十曰耋。
从老省,至声。
”(注:“耋”今读die二声: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2。
至、到、臻①至:《说文》云:“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从一,一犹地也。
象形。
”②到:《说文》云:“至也。
从至,刀声。
”③臻:《说文》云:“至也。
从至,秦声。
”●这类字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形义密合,视其形即可知其义,所以后世还是不断地创造它。
●转注字和形声字的“联系”与“区别”:转注字和形声字有同有异。
就其结构来说,它们是相同的,都是形与声的组合;就其义符来说,它们是不一样的,转注字的义符是同意相受,形和义是密合的,而形声字的义符只是指示字义的类属或关联,形和义不一致。
六【假借】●假借的基本概念: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说语言中的某一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好处。
例如:“长”,《说文》云:“象人之长发猋猋也。
从长从彡。
凡髟之属皆从髟。
必凋切。
又,所衔切。
”(注:①猋〔biao一声〕:暴风。
②彡〔shan 一声〕:长毛。
③髟〔biao一声〕:头发下垂的样貌。
④衔〔xian二声〕:头衔。
)语言中的长久的“长”、长老的“长”、县长的“长”,和长发之长同音,没有造字,于是古人就假借它来寄托长久、长老、县长等好处。
这种方法,古人叫做“假借”。
假借的主要条件是依声。
假借和被借之间的关系,除声音上的联系外,也能够有好处上的联系。
因此,假借可分为两种:a、引申义的假借:引申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而好处和原字有关的。
例如:①凤:《说文》云“古文凤,象形。
凤飞,羣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
”b、纯粹借音的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意而不论原字的好处的,也就是把整个字当作纯粹音符的。
例如:①所:《说文》云:“伐木声也。
从斤,户声。
”假借为助词。
②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
”假借为难易之易。
(注:“蝘蜓”,俗称壁虎。
)●假借的使用范围:假借,是用已有的同音字来寄托新词的好处,因此,汉语的各种词类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假借字。
例如:1。
名词:①“泉”本是“水原”,象形字,假借为货泉的泉;②“钱”是一种田器,竟借为货币的钱;③“才”是“草木之初”,假借为人才之才。
2。
动词:①干求的“求”,本义是“皮衣”,求和裘是异体字。
②升降的“升”,本义是“十合”。
3。
形容词:①“难”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②“易”是蜥蜴,借为容易之易;③“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④“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远。
4。
数量词:①天干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二十二字古人用来表示序数;②量词如“斤”,它的本义是斧斤;“枚”,它的本义是干(干〔gan四声〕同“干”)。
《说文》:“干也,可为杖。
从木从攴”(攴pu一声,古同“扑”,戒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