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有无反馈对速度知觉的影响
(张研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10150201班1051020145号)
摘要:本实验对山西师大心理系10级45名学生进行速度知觉测试。

本实验采用遮挡范式,即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离终点一定距离时,物体被遮挡,由被试判断何时到达终点。

结果显示:有反馈实验中,被试速度知觉准确性有误差越来越小的趋势。

性别对速度知觉准确性无影响。

关键词:有无反馈速度知觉
1.前言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

长期以来,知觉领域的实验研究多种多样:从知觉的基本问题方面,研究者深入讨论了知觉究竟是直接的刺激信息整合还是经验参与的间接的信息组织和解释。

而今天大多数心理学家已承认并不存在纯粹的直接或间接知觉,所有知觉都是“直接和间接一体两面的过程”;从知觉通道特点和知觉对象的时空属性划分,视知觉、听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都是实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知觉实验甚至涉足无意识的知觉现象——无察觉知觉,从而大大拓展了知觉的研究领域。

本实验研究的速度知觉属于时间知觉的范畴。

速度知觉反应了每个人对速度的感觉的差异,是工作操作实践中和各项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指标。

如驾驶员开车,要对前方有可能碰到的障碍物所需时间做出精确的估计,这段时间称为碰撞时间。

基于前人的研究,本实验假设刺激速度变快时,被试速度差别阈限值会随之减少,即被试对于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增强;速度相同时,被试在有反馈条件下对于速度的估计准于无反馈条件下对速度的估计;速度相同、有反馈条件下,被试对速度知觉的准确性不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2.方法
2.1被试山西师大10级心理系全体48名学生。

10名男生,38名女生。

2.2实验仪器计算机及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系统。

2.3实验材料红亮点以快或慢速(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从左至右移动,距离终点前约1/3处亮点被遮挡。

2.4实验程序
2.4.1被试端坐在实验仪器前,屏幕与被试视线平行。

2.4.2(无反馈实验)为被试呈现指导语: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红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蓝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

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板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任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蓝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

程序自动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实验要求后,请点击下面的“开始实验”按钮开始。

2.4.2.1每次实验红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

若速度移动方式选“混合”,则快慢次数各半,随机出现。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 AE=∑|x-s|/n公式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2.4.2.2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

2.4.3 (有反馈实验)为被试呈现指导语:实验开始后会有一个红色亮点以一定速度从左边(蓝线处)开始向右边移动,亮点距离终点1/3处被遮挡,你要认真观察它的移动速度,这个亮点移到挡板时就看不见了,但它仍然按原来速度移动。

你估计它到达终点(右边蓝线)了就按1号反应盒上的任意键,你将看到你判断的时间误差,然后开始下一次实验。

当你明白了上述实验步骤后就请点击下面的“正式实验”按钮开始。

2.4.
3.1每次实验红色亮点由左向右移动,速度分快慢两种(快4单位/秒,慢2单位/秒)。

若速度移动方式选“混合”,则快慢次数各半,随机出现。

亮点距终点1/3处被遮挡。

速度知觉差别阈限公式 AE=∑|x-s|/n公式中|x-s|为每次测得的绝对误差,x为被试估计时间,s为标准时间,n为实验次数。

2.4.
3.2实验结束,被试可直接查看结果。

3.结果
表1无反馈快慢速均绝对误差与有反馈快速均绝对误差的描述统计
平均值标准差
无反馈快速均误 249.04 120.327
无反馈慢速均误 445.07 170.465
有反馈快速均误 352.76 170.224
M(无反馈快速均误)<M(有反馈快速均误)<M(无反馈慢速均误)
SD(无反馈快速均误)<SD(有反馈快速均误)<SD(无反馈慢速均误)
表2无快均误与无慢均误,无快均误与有块均误的配对样本t检验
平均数标准差 t p
无快均误与无慢均误 -187.356 142.504 -8.820 0.000
无快均误与有快均误 -100.156 197.263 -3.406 0.001
t(44)=-8.820 , p<0.01 无反馈快速均误与无反馈慢速均误差异显著
t(44)=-3.406 ,p<0.01 无反馈快速均误与有反馈快速均误差异显著
表3有无反馈快速均误与无反馈慢速均误的独立样本t检验
平均数标准差 t p
男 237.44 170.311
无反馈快速均误 t(43)= -0.242 0.810
女 248.39 107.157
男 406.44 174.111
无反馈慢速均误 t(43)= -0.589 0.559
女 440.33 149.535
男 422.78 161.798
有反馈快速均误 t(43)=1.565 0.125
女 327.25 164.218
t(43)=-0.242 ,p>0.05 ,无反馈快速均误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t(43)=-0.589 ,p>0.05 ,无反馈慢速均误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t(43)= 1.565 ,p>0.05 ,有反馈快速均误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
4.讨论
4.1 比较被试的两种速度知觉准确性是否有差异,并解释原因。

由表2可知,被试的两种速度知觉准确性有差异。

导致被试的两种速度知觉有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被试很可能是充分利用了视觉信息对速度知觉进行估计; 而当运动速度较慢时, 视觉信息的作用减弱, 物理信息( 速度、方向) 的作用增强,被试对速度知觉估计的难度增加。

再如虽然实验时间不长,当实验需要被试高度集中,这样,就会使被试感到疲劳,速度知觉误差增大。

4.2 在速度知觉实验中还有哪些因素影响被试估计速度的准确性?实验室里的光线。

因实验需要被试高度集中,所以实验的时间不应过长。

挡板的长度也会影响被试估计速度的准确性。

4.3有反馈实验中,被试速度知觉准确性是否有误差越来越小的趋势。

此方法是否可以用来训练人的速度知觉能力?
由表2可知有无反馈对被试的速度知觉精确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无反馈的速度知觉精确性远小于有反馈的速度知觉精确性。

当被试知道自己的估计时间后,更加努力得想要正确地估计碰撞时间,使被试的注意力等得到一定的提升。

使实验中发生了反馈效应。

5.结论
5.1 有反馈实验中,被试速度知觉准确性有误差越来越小的趋势。

5.2 性别对速度知觉准确性无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90~92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32~433
3. 郭秀艳,贡哗,薛庆国,袁小芸.遮挡范式下对碰撞时间的估计.心理科学,2000,23(1):34—37.
Whethe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Speed Perception Consciousness (ZhangYan Shanxi Psychology department Number1051020145)
The experiment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10grade45 students were speed perception testing. This experiment uses the occlusion paradigm, namely at different speed conditions, away from the end of a certain distance, the object is occluded by the subjects, to determine when to arrive.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are feedback experiment, subjects speed perception accuracy error is more and more small tendency. Gender had no effect on speed perception accuracy. Key words:H a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or Not Speed Percep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