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黄帝内经》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 年第 ’ 卷第 > 期
适合人体的温度。寒温适度, 既无太热亦无过凉, 才 能为脾胃纳运水谷提供必要的条件。 《灵枢・师传》 指出: “ 食饮者, 热无灼灼, 寒无沧沧。寒温中适, 故 气将持, 乃不至邪僻也。 ” 饮食养生之所以要强调寒 温适度, 除寒温不当易于损伤脾胃阴阳而影响脾胃 运化、 气血生成外, 也有可能伤害其他脏腑。如 《寿 亲养老书》 说: “饮食太冷热, 皆伤 (脾胃) 阴阳之和。 ”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 说: “形寒寒饮则伤肺。 ” 《济生 方》 说: “多食炙 , 过饮热酒, 致胸壅滞, 热毒之气, 不得宣泄, 咽喉为之病焉。 ” 临床观察, 饮食过冷, 极 易损伤脾胃, 造成胃肠血管收缩, 消化腺分泌减少, 久之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营养不良、 体质下降, 这在 儿童喜食冷饮者中最为普遍。而饮食过热, 像甘肃 河西地区有食用热面条的习惯, 由于饮食过热, 加之 进食过快, 极易损伤食道, 现已证实这是引起食道癌 的诱因之一。 !"# 合理搭配, 谨和五味 所含营养 !"#"! 合理搭配 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成分也各不相同, 因此只有做到食物合理搭配, 才能 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 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 求。所以, 食物的多样化与合理、 全面的搭配, 是保 证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 《素问 ・ 脏 气法时论》 的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 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 就明确指出, 粮 食、 蔬菜、 肉类、 果品等为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 又以粮食为主食, 肉类为副食, 蔬菜、 果品为补充。 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说, 粮食含有淀粉、 糖及一定量 的蛋白质, 肉类含有蛋白质和脂肪, 蔬菜、 果品含有 维生素和矿物质, 这些食物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是 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如美国的 $" %& 希尔在 [#] 其所著的 《’ 个神奇的长寿秘密》 中指出: “ 饮食是 长寿的基础。健康的食品包括淀粉与糖类、 蛋白质、 脂肪与油类及其水果与蔬菜。 ” 国内外资料显示, 长 寿地区的人们或长寿老人其饮食都有以品种多样、 素食为主的特点。 苦、 甘、 辛、 咸五味。 !"#"# 谨和五味 五味是指酸、 这五种类型的食物, 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 而且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五味调和, 食 欲旺盛, 脾胃纳运功能正常, 营养丰富, 则健康无病, 亦能获得应有的寿命。 《素问・生气通天论》 指出: “阴之所生, 本在五味; ……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 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 法, 长有天命。 ” 万方数据 五味对人体的五脏有其特定的亲和性, 五味调
$’’! 年第 % 卷第 ( 期 $’’!# )*+, % , -*,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另外, 《素问 ・ 四气调神大论》 在因时养生中还提 到了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的观点。春温夏热, 腠理 开泄, 易于耗散阳气。特别在盛夏, 列日炎炎, 暑气 逼人, 汗液大出, 阳气易于耗散于外; 加之乘凉饮冷, 使阳气进一步挫伤, 所以阳气多有亏虚。据此邱处 机主张夏季 “宜桂汤、 豆蔻、 熟水” , 在东北、 西北农村 也有夏季吃狗肉、 羊肉、 鹿茸、 附子等补养阳气的习 俗。冬季天寒地冻, 人类活动量减少, 腠理闭固, 阳 气外泄较少, 潜伏于体内, 致使阳气相对过盛; 加之 人们常常取暖无度、 恣食肥甘厚味, 或一味补阳, 造 成内热较盛、 阴虚明显。因此, 在兰州冬季就有食用 冻梨、 热冬果的习俗 。 "#!#$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理环 境特点来选用适宜的食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说: “天不足西北, 故西北方阴也……地不满东南, 故 东南方阳也……” 《素问 ・ 五常政大论》 说: “天不足西 北, 左 (北方) 寒而右 (西方) 凉, 地不满东南, 右 (南 方) 热而左 (东方) 温。 ” 说明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寒热 温凉是 有 区 别 的, 而饮食保健方面就要因地制宜 — — —西北地势高, 阳热之气不足, 气候寒冷, 饮食宜 辛辣温热; 东南地势低, 阴寒之气缺乏, 气候温热, 饮 食宜甘淡寒凉。 《素问・异法方宜论》 专门论述了由 于居住地区不同, 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各异, 因 而治疗疾病包括养生防病, 必须因地制宜。譬如南 方地势低下多潮湿, 易于湿困脾虚, 饮食菜肴中宜多 用辛辣之品, 像四川地区就喜食辛辣食物; 北方地势 高上多风燥, 易于风燥伤肺, 宜多食新鲜蔬菜, 像青 海地区就喜食蔬菜。 年 "#!#! 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人的性别、 龄、 体质等来选用适宜的食物。男女生理特点各异, 老少生理状况和气血阴阳盛衰不同, 因此要选择合 适的饮食。在 《内经》 中尤其对体质特别重视, 提出 要辨明体质、 因人制宜。 《灵枢 ・ 通天》 根据人体先天禀赋阴阳之气多少 的不同, 把人分为太阴、 少阴、 太阳、 少阳、 阴阳和平 五种类型。 《灵枢 ・ 阴阳二十五人》 从五音太少、 阴阳 属性、 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方面, 把人分为阴阳二十五 种类型。 《灵枢 ・逆顺肥瘦》 则把人分为肥人、 瘦人、 肥瘦适中人三种类型。体质决定着对某些疾病的易 感性, 而体质可以通过外界环境、 发育条件、 日常生 活等的影响发生改变。所以对于不良体质即可通过 改变环境、 改善生活条件以及饮食调养、 健身运动等 积极的养生措施, 纠正其偏差,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 万方数据 抗能力, 从而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如阴虚体质的
%##" 年第 - 卷第 , 期 %##"’ 6708 - 8 978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医多学科研究】
《黄帝内经》 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探析
邓 沂
!"####)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关键词:黄帝内经; 饮食; 养生; 食疗; 药膳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冠心病、 糖尿病等影响人类生命的诸多疾病的发生。 如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指出: “ 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 肠 为痔” ; “高 梁 (膏 粱) 之 变, 足生大丁 (疮 疡 肿 毒) 。 《素问 ・ 奇病论》 《素问 、 ・ 通评虚实论》 说: “此人 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 满, 故其气上溢, 转为消渴 (糖尿病) 。 ” “ 消瘅 (糖尿 病) 仆击 (脑卒中) , 偏枯 (半身不遂) ……肥贵人则高 梁之疾病也。 ” 晋 ・ 张华 《博物志》 也说: “所食逾多, 心 逾塞 (相当于冠心病、 高血压) , 年逾损焉。 ” 《尚书》 指出: “食哉惟时” , 即饮食的摄取宜定时 进行。 《内经》 中虽无饮食定时的明确记载, 但我国 传统的习惯是一日早、 中、 晚三餐。按照固定的时间 有规律的进食, 可保证消化、 吸收功能有节律地进 行。而脾胃协调配合、 有张有弛, 饮食在体内才能有 条不紊地被消化、 吸收并输布于全身。 饮食定量、 定时是保护消化功能的保健方法, 也 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内经》 认为, 人体的 阴阳气血在一日之内随昼夜变化而盛衰各有不同 — — —白昼阳气旺盛, 精力充沛, 新陈代谢也旺盛, 需 要的营养供给较多, 故饮食量宜大; 夜晚阳衰阴盛, 身体困倦, 一般要安卧入寝, 需要的营养供给较少, 故饮食量略小。所以, 自古以来就有 “早饭宜好, 中 饭宜饱, 晚饭宜少” 的养生箴言。 《老老恒言》 曾说: “ 《内经》 曰: ‘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虚’ , 故早饭 可饱, 午后即宜食少, 至晚更必空虚。 ” 晚饭宜少, 不 仅有利于胃肠的消化功能, 而且也可避免 “胃不和, 则卧不安” ( 《素问 ・ 逆调论》 ) , 而使睡眠安定。另外, 发现夜间食用碳水化合物 ./01234 ( 通过实验观察, 易于储存, 而早晨进食则易于分解。分析其原因是 因为体内糖异生与糖酵解两个生化过程各在一天的 不同时间占优势, 前者在夜间, 后者在早晨。因此, 晚饭宜少又能预防肥胖症的发生。 (’(’% 寒温适度 寒温适度是指饮食的寒热应该
[ ]
养生, 又称摄生, 是保养、 调摄生命的意思。养 生学说是研究和讨论养生原则和方法的学说。食 疗、 药膳是通过食物或药物与食物结合, 达到防病治 病目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被后世尊为 “医家 之宗” 。 《内经》 非常重视养生, 其体系完整、 内容广 泛、 方法具体, 饮食养生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同时, 《内经》 还是最早记载食疗理论的书籍, 一些药膳方 剂也是其首创。从现代长寿老人调查资料和健康新 兴理念来分析, 《 内经》 的饮食养生与其颇相吻合。 《内经》 提出的食疗理论与药膳组方方法, 对后世食 疗、 药膳的起源和发展亦奠定了基础。因此, 系统整 理和研究 《内经》 饮食养生与食疗药膳的理论和方 法, 对发展医疗保健事业,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一 定的积极作用。下面根据 《内经》 的认识分饮食养生 与食疗药膳两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 饮食养生 脾胃是人体运化水谷、 吸收精微的重要脏器, 食 物是供给人体营养、 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因此, 人 的养生保健既要调理饮食又要顾护脾胃。如果饮食 不当, 就会损伤脾胃, 导致疾病, 甚至减损寿命。 《素 问 ・ 上古天真论》 在谈到上古之人 “尽终其天年, 度百 岁乃去” 的原因之一即是 “食饮有节” 。 (’( 饮食有节, 寒温适度 有节制、 节律的意思。所以 (’(’( 饮食有节 “节” 饮食有节, 一是饮食要节制, 不可过饱过饥, 即饮食 定量; 二是饮食有节律, 按时进餐, 即饮食定时。 《灵枢 ・ 五味》 曰: “ 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 则气少矣。 ” 《素问 ・ 痹论》 曰: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 即饮食定量、 适度饮食, 既不可过饥又不可过饱, 尤 其不要过饱, 这样就不至损伤脾胃, 近则可保脾胃运 化功能正常, 使精微化生旺盛, 远则无营养缺乏或过 万方数据 剩之忧, 即使到了老年亦可减少肥胖乃至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