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法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9.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1.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 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 某些波长(wavelength)的光 而让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 即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 亦即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 补光的颜色。
物理性因素:
难以获得真正的纯单色光。 分光光度计只能获得近乎单色的狭窄光带。复合
光可导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 什么是分光光度法?
– 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 方法。包括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 度法。
使用中用到分光光度计,因此是一种仪器分析方法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化学分析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什么不同?
化学分析:常量组分(>1%), Er 0.1%~0.2% 准确度高 依据化学反应, 使用玻璃仪器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摩尔吸收系数ε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常数; (2)与浓度无关。 (3)ε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波长有关, 与温度
有关; (4)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收系数ε max:
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 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透射比T及吸光度的加和性
透射比T : 描述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 I0
吸光度A与透射比T 的关系:
I AlgTlg0
bc
I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即同一入射波长下, 多个物质有吸收时, 总吸 光度为各个物质吸光度之和)。
A 总 A 1 A 2 A n 1 b 1 2 c b 2 c n b n
A
0.5
0.4
0.3
0.2
0.1
0
λ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 最高。
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以及max 不同 —
—定性分析的基础。 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状
500
600
700 /nm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9.1.2 光的吸收基本定律
─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
A=lg(I0/It)=εbc
吸光度
介质厚 度(cm).
朗伯定律(1760)
A=lg(I0/It)=k1b
比尔定律(1852)
A=lg(I0/It)=k2c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朗伯—比耳定律数学表达式
AlgI0 bc
注意量纲
I
式中 A:吸光度;描述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b:液层厚度(光程长度),通常以cm为单位; c: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 mol·L-1; ε :摩尔吸收系数,单位 L·mol-1·cm-1;
或: A = lg(I0/It) = a b c
c:溶液的浓度,单位g·L-1 a:吸收系数,单位L·g-1·cm-1 a与ε的关系为: a = ε /M (M为摩尔质量)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摩尔吸收系数ε的讨论
ε 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法测定该 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ε >105:超高灵敏; ε = (6~10)×104 :高灵敏; ε = 104~ 103 :中等灵敏; ε < 103 :不灵敏。 (6) 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电子能级的越迁
注意体会: 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 红外 光谱, 原子吸收等 吸收光谱的来源
电子能级间跃迁的同时总伴随有振动和转动能级间的跃迁。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λ
A
420 0.199
430 0.211
440 0.237
450 0.283
460 0.313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9.1.3 偏离郎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 现象 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时,发现:标准
曲线常发生弯曲(尤其当溶液浓度较高时),这种现 象称为对朗伯—比耳定律的偏离。 2. 引起偏离的因素(两大类) (1)物理性因素,
即仪器的非理想引起的; (2)化学性因素。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470 0.333
480 0.371
490 0.395
500 0.445
510 0.476
520 0.451
530 0.401
540 0.321
550 0.242
560 0.157
570 0.122
580 0.118
吸收光谱or吸收曲线
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 不同,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光度A, 画图。
.
光的互补:蓝➢ 黄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波长及其互补光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当一束光照射到物质或其溶液上时: M可以是分子,原 子,或离子
M + h M*
M +热
基态
激发态
M + 荧光或磷光
E1 (△E) E2
E = E2 - E1 = h
能级结构的量子化 : 物质只能吸收某些特定波长的光; 分子或原子间能级结构个性化: 不同物质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g, 则m(Fe)≈0.1mg
重量法 m(Fe2O3)≈0.14mg, 称不准 容量法 V(K2Cr2O7)≈0.02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波粒二象性
E hc
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 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相同,Amax 不同——定量分析的基础。
.
《分析化学》第九章 分光光度法
Cr2O72-、MnO4-的吸收光谱
(Absorption spectra of Cr2O72-、MnO4- )
350
525 545
1.0
Absorbance
0.8
0.6
Cr2O72-
MnO4-
0.4
440
nm
0.2
3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