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齐沙漠西段肉苁蓉产业化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二OO六年十一月目录第1章总论 (4)1.1 项目简述 (4)1.1.1 项目名称:库布齐沙漠西段肉苁蓉产业化开发项目 (4)1.1.2 项目管理单位:内蒙古地区开发促进会 (4)1.1.3 项目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日成生态治理有限公司 (4)1.1.4 法定代表人:宋炳刚 (4)1.1.5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 (4)1.1.6 项目建设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 (4)1.1.7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4)1.1.8 项目建设目标 (4)1.1.9 项目投资 (5)1.1.10 项目建设期限:5年(2007——2011年) (5)1.2 编制依据 (5)1.2.1 国家林业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5)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5)1.2.3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
(5)1.2.4 当地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5)1.2.5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法规、规范。
(5)1.2.6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濒危中药材肉苁蓉人工栽培试验及产业化开发的研究》成果鉴定证书(内科鉴字[2003]第113号)。
(6)1.2.7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肉苁蓉人工接种及梭梭种植的产业化”(项目编号:2005EC000080)证书(证书编号:050085)。
(6)1.3 编制原则 (6)1.4 研究结论 (6)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8)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8)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2.2.1 遏制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环境 (10)2.2.2 保护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 (10)2.2.3 带动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 (10)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2)3.1 自然条件 (12)3.1.1 地理位置 (12)3.1.2 气候 (12)3.1.3 土壤与水文 (12)3.1.4 植被 (13)3.2 社会经济条件 (13)3.3 技术条件 (13)第4章项目建设方案 (15)4.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5)4.1.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5)4.1.2 项目建设原则 (15)4.2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5)4.3 附属设施建设 (16)4.3.1 基础设施 (16)4.3.2 设备购置 (16)4.4 建设进度安排 (17)第5章主要技术措施 (18)5.1 梭梭林营造技术要点 (18)5.2 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措施 (18)第6章项目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9)第7章投资估算 (20)7.1 投资估算依据 (20)7.1.1 土建安装工程:根据当地类似工程单价进行估算。
(20)7.1.2 设备购置费: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包括运费及安装费。
(20)7.1.3 预备费:按工程费用的2.5%计算。
(20)7.1.4 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1‰计算。
(20)7.2 投资估算 (20)第8章产出估算与效益分析 (15)8.1 产出估算 (15)8.2 效益分析 (15)8.2.1 经济效益分析 (15)8.2.2 生态效益分析 (16)8.2.3 社会效益 (16)第1章总论1.1 项目简述1.1.1 项目名称:库布齐沙漠西段肉苁蓉产业化开发项目1.1.2 项目管理单位:内蒙古地区开发促进会1.1.3 项目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日成生态治理有限公司1.1.4 法定代表人:宋炳刚1.1.5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1.1.6 项目建设地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1.1.7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按照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集中治理、集约经营的原则,营造梭梭人工林11000公顷(160000亩),并在梭梭林下人工栽培肉苁蓉4928万穴。
1.1.8 项目建设目标根据项目区条件,使用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的肉苁蓉人工栽培先进技术成果,结合本地区治理沙漠的实践经验,大面积营造梭梭人工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进行肉苁蓉人工栽培,获取产业利润,实现沙漠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发展肉苁蓉栽培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统一”,向将库布齐沙漠西段建成梭梭沙漠森林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1.1.9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22522万元。
1.1.10 项目建设期限:5年(2007——2011年)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林业局《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1.2.3 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
1.2.4 当地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
1.2.5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等法规、规范。
1.2.6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濒危中药材肉苁蓉人工栽培试验及产业化开发的研究》成果鉴定证书(内科鉴字[2003]第113号)。
1.2.7 国家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肉苁蓉人工接种及梭梭种植的产业化”(项目编号:2005EC000080)证书(证书编号:050085)。
1.3 编制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引进,实施产业化开发,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多年积累的防沙治沙经验,积极运用可操作性强的新科技、新方法;本着规模投资、规模经营、创规模效益的原则进行项目建设。
1.4 研究结论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西段,面积广、沙丘高,生态环境恶劣,沙漠化问题在鄂尔多斯市最为严重,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存,制约着全旗经济的发展,肉苁蓉人工栽培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日成生态治理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紧密合作,运用最新科技手段,积极进行了适用性试点,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备了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项目实施后将实现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卓著,特别是对转变沙区蒙古族牧民的产业结构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将在带动社会资金投资沙产业项目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经过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2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我国是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大国,沙漠大面积分布在西北部。
我国政府和西北各地各族人民对沙漠进行了长期的治理,取得了不少成就;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沙漠化面积依然扩大了。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加加大了荒漠化治理的力度,局部地区的荒漠化进程得到遏制;但怎样在治理沙漠的同时提高利用水平,创造经济效益,使沙漠化治理工作不仅在生态效益方面可持续,还要在经济效益方面永续利用,一直是限制沙漠治理工作的“瓶颈”。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有效。
种植梭梭治理沙漠,利用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根部这一特性提高其经济价值,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梭梭和肉苁蓉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梭梭植株高达2-5米,枝条茂盛,寿命长达50年,甚至百年以上;抗旱能力极强,易成活,抗风蚀沙埋,耐盐碱,是治理沙漠的首选树种,常常形成大面积的“荒漠森林”;对维护大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抗御逆向演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天然梭梭林面积大幅减少,在对天然梭梭林进行更新复壮的同时,更急需大力营造人工林。
梭梭枝条为良好的牧草,树干平茬后是优良的薪柴,热值达4300大卡,更有价值的是在其根部可寄生药材肉苁蓉。
肉苁蓉(C . deserticola Ma)是列当科多年生根寄生草本植物,专性寄生在梭梭的根部,以其肉质茎入药,作为传统中药材“肉苁蓉”的正品使用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现在又成为现代植物药的重要原料。
传统中医学认为肉苁蓉有补益等功效,一直在几乎所有的补益类中药药剂中大量使用。
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分离出肉苁蓉的主要成份有苯乙醇苷类22个化合物及D-甘露醇、甜菜碱等化合物,有提高性功能、抗疲劳、抗衰老、保肝、健脑等功效。
除在传统中药中使用外,已开发出现代植物药(西药)、保健品和多种食品,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原料有大量需求,但现有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非法采挖和走私。
梭梭林的衰退和大量盗挖致使肉苁蓉野生资源受到极大破坏,产量锐减;又因其自然落种更新困难,现已濒危,迫切需要采取人工栽培手段满足市场需求,保护野生资源。
肉苁蓉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可采收十次以上。
肉苁蓉人工栽培寄生成功率一直很低,是制约肉苁蓉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因素。
该项目的技术依托单位内蒙古梭梭肉苁蓉研究所的成员经过多年研究,已使肉苁蓉人工栽培寄生成功率大大提高。
该项成果于2003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于2005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标志着进行肉苁蓉产业化开发的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了。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遏制土地退化、改善生态环境项目区所在的库布齐沙漠西段,是库布齐沙漠面积最大,危害最烈的地区,也是沙尘暴的源头之一。
沙漠化蔓延的速度很快,大面积的草原在沙漠的侵袭下退化为荒漠化草场。
严重威胁着牧区群众,特别是蒙古族牧民的生存。
又因气候干旱,土地退化严重,自然恢复困难,迫切需要增加积极的人类活动干预和逆转沙漠化进程。
营造梭梭人工林,防风固沙效果优异,可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2.2.2 保护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肉苁蓉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目前肉苁蓉深加工企业使用的原料大部分来源于非法采挖和走私。
非法采挖大量破坏野生资源,使这一物种在我国迅速濒危。
同时,加工企业因原料价格大幅攀升,成本增高,利润降低,严重影响了产量和生产积极性。
对肉苁蓉进行人工栽培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保证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野生资源。
2.2.3 带动当地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社会沙区的群众多为蒙古族牧民,一直保持着放牧的生产习惯。
近年来,鄂尔多斯全境实施禁牧舍饲,但因种种原因屡禁不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调整产业结构的好办法。
本项目的实施为沙产业开拓了一条新路,将起到良好的示范效;,解决牧民生存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变“生态破坏者”为生态建设者,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件实事。
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自然条件3.1.1 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库布旗沙漠西段,地理坐标N40°18′253,E108°42′753。
行政区划属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原属白音乌素镇)。
3.1.2 气候项目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干旱少雨。
平均气温6-8℃,无霜期142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2900小时,日照时数3300小时。
多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
多集中在7、8、9月份。
3.1.3 土壤与水文项目区为库布齐沙漠高大流动沙丘段,上覆风沙土,下面为第三纪红层,厚达百米,缺失地表水,但浅层地下水较丰富,埋藏浅,在丘间低地约2米,水量较大,易开采,水质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