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明挖法施工详细介绍
车站主体结 构施工
管线迁改
煤气管
迁改管线 排水砼管
排水砼管
电信管
给水管
迁改管线
电力管
永迁:迁至车站范围之外,并不回迁。 临迁:迁至车站范围之外或附属之上,主体 完工后再回迁。
4
施工场地及交通疏解
交通疏解便道
施工场地一次围挡,场地面积约27000㎡。在围挡东侧设 交通22.5m宽疏解道。
5
车站施工—明挖法
第二、三。。。道为Φ600 钢支 工字钢腰梁 撑 , 间距 3~3.5 米,可加预顶力。 角部为斜撑,中部为对撑。 一般布置在底/中/顶板以上 1.8/1.5/1.2米 换撑 支撑长度大于 25 米时 , 一般设中 间立柱 板撑 保证钢筋连 接要求 设计要求时 减小自由长 度
桩+锚索体系
结构特点 桩 径 0.8~1.2 米 , 桩 间 净 距 15cm。
车站施工—明挖法
项目 前期准备 交通疏解、施工围蔽 明 挖 施 工
内容 管线迁改(临迁、永迁)
分两个阶段:主体工程 和附属工程。
支护系统—桩/连续墙+内支撑/锚。 深基坑施工 止水措施—搅拌桩、旋喷桩。 主体结构—单层、两层、三层、四层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 防水—柔性卷材(PVC、EVA),面或涂料。 抗浮—抗拔桩、压顶梁。
6
7 8
支架、模板 中板、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纵梁、侧墙( 0.5 米) + 侧 墙(0.5米)
侧防水层
9 10
12 13 纵向
支架、模板
顶板、顶纵梁、侧墙(0.5米)+侧墙(0.5 米) 顶部防水层 填土 分段12~25米
主体结构施工
步骤 1 2 3
施工内容 垫层(碎石+C15砼) 底板防水层 底板及侧墙( 0.5 米) +施工缝止水带
地铁车站施工
—明挖法
地铁工点施工常用方法
项目 施工工法
明挖法—应用最多,最常见,国内地下站施工采用最多。 车站施工 地 铁 施 工 区间隧道施工
盖挖法—用于交通繁忙、不能满足交通疏解地段。
暗挖法(矿山法)—较少用,只在交通繁忙、重大管线地 段采用。 盾构法—最常用,地面建筑、交通段,尤其是过江、河。 仅限于单线,双圆只在软土段。 暗挖法—地质条件好(中风化以上),无水(粘土); 可作为盾构段的补充(短区间、双/三线、高硬 度岩石、有障碍物) 明挖法—无地面建筑,对地面交通无影响地段。
主体结构施工
步骤 4 5 6 拆最下一道撑 侧防水层 支架、模板
施工内容
7
中板、立柱、中纵梁、侧墙( 0.5 米) + 侧 墙(0.5米)
主体结构施工
步骤 8 9 10 侧防水层 支架、模板 顶板、顶纵梁、侧墙(0.5米)+侧墙(0.5米) 施工内容
12
13 纵向
顶部防水层
填土 分段12~25米
特点 经济、实用
适合于郊外无房屋、
无道路、无水地段
基坑挖土方
步骤 1 2 3 4 5 6 纵向
施工内容 围护结构(桩/墙),要求封闭 止水措施 开挖至第一道撑/锚下0.5米 施作第一道撑/锚,预顶(拉)力 开挖至第第二、三。。道撑/锚下0.5米 施作第二、三。。道撑/锚,预顶(拉)力 可以分段开挖12~25米,也可以整体开挖
深基坑施工
围护结构 桩 内支撑 锚杆 内支撑 锚杆 放坡 土钉墙 支锚体系
连续墙
敞开
车站施工—明挖法
第一道支撑布置(砼)
横剖面
第二、三、四道支撑布置(钢管)
桩+内支撑体系
结构特点 施工方便,相对经济 砂层、淤泥、侧有大型敏感管线
体系 但刚度小 不宜
桩径 0.8~1.2 米 , 桩间净距 15cm 。 旋喷桩止水 第一道为混凝土撑,通常米字形 冠梁
体系 造价较高 仍能适用 两根旋喷桩
第一道为混凝土撑,通常米字形
第二、三。。。道为Φ600 钢支撑 , 间距 3 ~3.5米,可加预顶力。 角部为斜撑,中部为对撑。 一般布置在底 / 中 / 顶板以上 1.8/1.5/1.2 米 换撑 支撑长度大于25米时,一般设中间立柱
冠梁
工字钢腰梁 板撑 保证钢筋连接要 求 设计要求时 减小自由长度
土钉墙
结构特点 墙厚0.8~1.2米,幅宽5~6米, 工字钢或钢管接头。 第一道锚在冠梁上,钢绞线。 第二、三。。。道锚在设计位 置。 水平钻机钻孔,水泥灌浆锚固 支护与主体之间留出工作空间 (80cm) 坑外空间不允许占用时
体系 两根旋喷桩 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腰梁 抗拔试验 外贴防水层 禁用
放坡开挖
体系 旋喷桩止水
第一道锚在冠梁上,钢绞线。预应力张拉 第二、三。。。道锚在桩间。混凝土腰梁 水平钻机钻孔,水泥灌浆锚 固 支护与主体之间留出工作空 间(80cm) 坑外空间不允许占用时 抗拔试验
外贴防水层
禁用
连续墙+内支撑体系
连续墙+内支撑体系
结构特点 施工安全、防水效果好、刚度大 砂层、淤泥、侧有大型敏感管线 墙厚 0.8~1.2 米 , 幅宽 5~6 米,工字钢或 钢管接头。
连续墙+锚索体系
结构特点 墙厚0.8~1.2米,幅宽5~6米, 工字钢或钢管接头。 第一道锚在冠梁上,钢绞线。 第二、三。。。道锚在设计位 置。 水平钻机钻孔,水泥灌浆锚固 支护与主体之间留出工作空间 (80cm) 坑外空间不允许占用时
体系 两根旋喷桩 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腰梁 抗拔试验 外贴防水层 禁用
明挖顺作法: 围护结构、 垫层 底板、 下侧墙、 中板、
上侧墙、
顶板、
主体结构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顶板 顶纵梁 立柱 侧墙 中板 中纵梁 站台板 底纵梁
结构构件
9
10 11
底板
外包防水层 垫层
主体结构施工
步骤 1 2 3 4 5 施工内容 垫层(碎石+C15砼) 底板防水层 底板及侧墙(0.5米)+施工缝止水带 拆最下一道撑 侧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