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科学课件: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

外科学课件: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

熟悉: 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的调控机制; 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调控机制;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 碱中毒的调控机制;机体细胞外液的构成;
了解:水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
本章主要内容
概述 体液代谢的失调 酸碱平衡的失调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概述
概述
人体:固体成分、液体成分—体液
水中毒
原发病治疗;禁止摄入水;脱水
第二部分 体内钾的异常
钾的重要性
细胞内最主要的阳离子 参与和维持细胞代谢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维持心肌正常功能
低钾血症的病因
经消化道摄入不足:长期进食不足 经静脉系统补充不足:长期禁食而静脉未充分补
充; 经肾脏途径排出过多:利尿剂、肾衰多尿期、盐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血钠浓度 尿比重降低 血液浓缩 血尿素氮升高
治疗:
病因治疗 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 静脉输液原则: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计算公式: (血钠正常值-血钠测得值) 体重
(kg) 0.6(0.5) 重度缺钠输注方法:优先纠正低血容量,晶体液
和胶体液 酸中毒的治疗
了解有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的症 状和体征;(脱水体征、尿少、呼吸状况 等)
2、即刻的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 (2)血离子; (3)动脉血气分析; (4)血尿渗透压(不常用);
3、确定失调的类型和程度
容量失调 成分失调 浓度失调
•轻度 •中度 •重度
4、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制定纠正 失调的治疗方案
(三)高渗性缺水(重点)
特点:水和钠同时丧失,失水多于失钠, 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 高。
调节机制:1、高渗---抗利尿系统---口渴、 肾脏保水;2、低容量---醛固酮系统---肾脏 保水。
病因:
摄入水分不足: 食管癌、危重病人补充不足、静脉高营养浓
度过高; 水分丧失过多: 高温大汗、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糖尿病渗
皮质激素过多; 经肾外途径排出过多:呕吐、持续胃肠减压、肠
瘘、大汗 钾向细胞内转移:碱中毒、糖尿病、葡萄糖加胰
岛素;
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
肌无力:骨骼肌---四肢乏力,软瘫;平滑肌---腹 胀、肠麻痹、便秘;心肌---心律失常、心衰;
心电图表现: 常与缺水缺钠相伴随—(随着水钠失衡被纠正,
稀释后更加降低而加重。) 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机体代偿机制导致碱中
消化液- 大量丢失,会使体液发生明显变化
概述(续)
阳43;
K+ Mg2+
Cl- HCO3- 蛋白质
HPO42+ 蛋白质
血浆渗透压-290~310 mOsm / L
From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7th ed
钠钾ATP酶作用示意图 (维持细胞外高钠,细胞内高钾)
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机制
缓冲系统的代偿 肾的代偿 肺的代偿 氧离曲线的特点
表现
呼吸浅慢 神经症状 低钾和缺水
治疗
原发病 输注葡萄糖盐水或等渗盐水 补钾 稀释的盐酸 见尿补钾;逐步纠正;
第四节 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1、充分掌握病史,详细检查病人体 征
了解是否存在可以引起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失调的病史;(大量呕吐、频繁腹泻、 长期进食不足等)
体液量(占体重)-
男性:60% 女性:50% 新生儿:80%
影响因素:性别、年龄、胖瘦
体液-
细胞内液:占体重35% 40%
细胞外液:占体重20%,其中
组织间液 15%
血浆
5%
概述(续)
无功能细胞外液-对体液平衡作用小(重要概念) 结缔组织液 脑脊液 关节液 消化液---外科疾病中作用明显。
边观察,边治疗,边调整; 病因治疗最关健!
需要首先处理的失调
恢复血容量 纠正缺氧 严重的酸中毒和碱中毒 重度高钾血症
复习题:
无功能性细胞外液? 体液平衡失调的三种表现?举例说明。 等渗性缺水的病因? 低渗性缺水分为哪三度? 高渗性缺水的治疗原则? 低钾血症的病因? 反常性酸性尿? 高钾血症的治疗原则? 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体液和酸碱失衡的临床处理基本原则?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 碱平衡失调
体液和酸碱平衡的重要性
人体的基本功能单位:细胞 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细胞正常功能有赖于内环境的稳定:容量、渗透 压、浓度、酸碱度
外科疾病可以引起上述变化。
大纲要求
掌握:高渗性缺水、低渗性缺水、等渗性缺水的病因、表 现、诊断和治疗;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的病因、表现、诊 断和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表现、 诊断和治疗;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症胰腺炎、急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恶心、厌食、乏力、少尿(非特异症状) 不口渴 舌干燥、皮肤干燥松弛 休克前期症状或休克症状 伴发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诊断:
大量体液丧失的病史 体液丧失的临床表现 血液浓缩(血常规) 尿液浓缩(尿常规) 钠和氯离子浓度正常(生化)
治疗:
病因治疗 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具体补充方法 平衡盐溶液和等渗盐水的比较 酸中毒和低钾血症的治疗
醛固酮系统激活---肾脏保水。
高渗性缺水 1、高渗---抗利尿系统---口渴、肾脏保水;2、
低容量---醛固酮系统---肾脏保水。
水中毒
1、低渗---抗利尿系统---肾脏排水;2、容量 过多---醛固酮系统---肾脏排水。
类型
病因
等渗性缺水 消化液的急性大量丧失;大量体液急性丧失
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拮抗:10%葡萄糖酸钙
第三节 酸碱平衡的失调
反应酸碱平衡的三大要素
PH值 碳酸氢根浓度 二氧化碳分压
一、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
碱性物质丢失过多 酸性物质产生过多 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的调节机制
碳酸氢根浓度下降,碳酸浓度相对上升, HP值上升,呼吸中枢----二氧化碳排除增加 ----比值接近20:1
低渗性缺水 消化液持续性丧失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
利尿剂导致经肾脏丢失
等渗性缺水时补充水多过补钠。
高渗性缺水 摄入水分不足:
水分丧失过多:
水中毒
抗利尿激素过多、水摄入过多、肾功不全
类型
表现
等渗性缺水 不口渴;脱水表现;休克症状;尿少,比重
高;血浓缩;血钠正常
低渗性缺水 不口渴;体位性低血压;休克(更容易);
毒和反常酸性尿。)
低钾血症的治疗原则(重点)
病因治疗很关键 分次补钾,边治疗边观察。 静脉补钾有浓度和速度的限制。 见尿补钾。 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
高钾血症的病因
摄入或输入过多:口服或静脉补钾过多; 大量输入保存时间较长库存血液;
肾脏排钾功能障碍: 急慢性肾衰;保钾利 尿剂;盐皮质激素不足;
肾脏排氢离子增加,碳酸氢根离子再吸收 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放在首位 轻度酸中毒不必过早给碱剂 重度酸中毒立即输液和补充碱剂 边治疗边观察,逐步纠正 注意纠正酸中毒后合并低钾低钙的问题 碳酸氢钠的好处
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
胃液丧失过多; 碱性物质摄入过多 缺钾 利尿剂的作用
血容量、渗透压调节
体液渗透压- 下丘脑-垂体-抗利尿激素系统(主要是对水的
控制) 本系统对渗透压敏感但更重视有效循环血量的
维持 血容量-
肾素-醛固酮系统(调节钠浓度,维持有效循 环血量) 存在双重失调时-
优先保持和恢复血容量(重要)
血容量、渗透压调节
晶体渗透压决定细胞外液量,胶体渗透压决定水 分向组织间液移动还是相反。
细胞内钾移出:酸中毒;溶血;挤压综合 征;
高钾血症的表现
神经系统的症状:(不典型); 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发冷、青紫; 心脏症状:心律失常、心跳骤停; 心电图表现:
高钾血症的治疗(重点)
停止摄入
降低浓度:1、转入细胞内(碳酸氢钠、葡 萄糖加胰岛素)、2、阳离子交换树脂、3、 透析
大创面的慢性渗液(大面积烧伤;经过非 消化道途径的慢性丢失)
利尿剂导致经肾脏丢失 等渗性缺水时补充水多过补钠。
临床表现:根据缺钠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135-130mmol/l 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钠减少; 中度:130-120mmol/l 恶心呕吐、休克前期、体位性低血压、尿中
无钠; 重度:低于120mmol/l 神志不清、抽搐、反射消失、休克。
(四)水中毒
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多导致渗透压下降、容量增加 抗利尿激素过多、水摄入过多、肾功不全 颅内高压、神经症状、组织水肿 停止摄入水、利尿
类型
特点
等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高渗性缺水 水中毒
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在正常范 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失水少于失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一)等渗性缺水(重点)
特点:外科最常见,水和钠成比例丧失, 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正 常。
调节机制:容量变化---肾素醛固酮系统--肾脏对水和钠再吸收增加
(一)等渗性缺水病因
消化液的急性大量丧失 (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急性胰腺炎、急
性高位肠梗阻)
大量体液急性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急性重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水过多,血清钠低于正常范 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类型
调节机制
等渗性缺水 容量变化---肾素醛固酮系统---肾脏对水和钠
再吸收增加
低渗性缺水 1、低渗---下丘脑-垂体-抗利尿系统激活---肾
脏排水增加---容量减少---优先保水;2、肾素
透性利尿;
临床表现:
根据程度分为三度 轻度:口渴,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