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应届毕业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应届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能力的人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好工作,相反欠缺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职业规划、良好的求职动机、成熟的求职技巧,可能到哪都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所以给你一些求职过程中的共性建议:我个人强调不管是学习专业还是寻找工作,都有一个原则,就是热门的东西未必是适合你的东西,待遇好、工作轻松、环境好的岗位未必就是最有利于你发展的岗位,大可不必人家说什么好、拿钱多就往哪里钻,适合自己的发展,能学到东西是第一位的考虑因素!等到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待遇自然会好起来的。

没学历可能只是暂时没有了做白领的敲门砖,并不代表就没有前途,学好一门技术,凭本事吃饭,日子过得并不比白领差啊!以于现在新时代的年轻人而言,找到工作其实并不难的,难的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当今的年轻人,往往大多喜欢“钱多、活少、离家近、坐坐办公室”的工作,但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先找一份更适合自己发展,能累积到很多实践经验的基层工作,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再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或是在原有岗位往更高的岗位发展就不难了,那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首先是要了解下自己的综合实力,再次就要密切留意下社会上的岗位需求,总结起来说,就是要回答三个问题:1、我想做什么?-也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目前自己所了解到的所有职业中,哪些是自己非常乐意去从事的。

2、我能做什么?这个和前一个问题不同了,喜欢的未必是自己有能力去胜任的,尤其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而言,一定不能眼高手低,必须客观判断自己目前有哪些技能可以去胜任社会上的具体岗位(比如打字快,一般写作都比较拿手的的女孩子可以先从文秘类、客户服务类的岗位开始一点点发展自己……)3、市场要什么?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水平,所对应的岗位需求是大不一样的,了解社会招聘需求的最佳途径,就是经常翻阅当地主流权威的招聘报纸或是浏览当地比较著名的人才招聘网站,另外千万不要一直待在家里面找工作,多跑跑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的人才现场交流会,也是非常好的选择,除了能了解岗位需求之外,还有在现场与用人单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对于了解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面试、沟通等经验是非常有帮助的!总之,只要好好回答这三个问题,找出三个答案中的“交集”,前途在何方就马上心知肚明了!当然了,现实和理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复杂多变的职场竞争中,我个人建议大家还是重点把握好“我能做什么?”和“市场要什么?”这两个问题即可,毕竟,想要找到既是自己想做的,又是自己目前就可以胜任的,还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岗位,对于应届生或是职场经验不多的年轻人而言真的是不太现实的,我们还是要注重在基层岗位上的积累和锻炼,分步分阶段的给自己做个规划,逐步向自己理想的岗位目标去努力去靠近。

当然在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上,应该做一些循序渐进的事情。

第一,尝试自己专业的工作。

毕竟是大学读了4年的专业,里面有着4年的时间成本在里面。

尝试自己专业的工作最好是到这个行业最好的公司去实习,如果确实不喜欢,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可以幻想的空间,直接果断转行。

当然,我们在选择我们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大学的四年成本很贵,但是更贵的是以后职业生涯几十年的成本。

如果你大学确实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你觉得用大学四年时间学习了这个专业如果不从事这个专业则很浪费,那么如果你从事了,那么你将会是浪费了一辈子。

第二,尝试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工作。

或许你大学的专业并不是学习这个,你现在的基础也不是很好。

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学毕业后不学此专业的人而你从头开始,想象一下用1~3年的时间去实践它,你所学习到的将会远远超过别人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

所谓兴趣爱好,就是那么一件事情你无论重复做多少遍你都不会厌倦。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赶快去寻找吧!而当我们找到工作之时,又会面对另一些悖论,选喜欢的工作还是选好的平台?其实,有时候这还真由不得你。

即便是喜欢的,就真的是你以后愿意做的吗?很多时候我们没有选择,而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做好你现在惟一的选择吧。

我所认识的一位领导,他曾经的同事是某连锁卖场的高管,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一流大学毕业,平步青云,不到30岁就做到接近高层。

而年轻气盛的他却在人事争斗中失败,于是,开始寻求另一份工作。

他很长时间无法选择,最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已从超市的低端岗位做起——理货员。

理货员的辛苦程度与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本身超市的工作量就已高于其他行业,但他当时没有选择,只有坚持下去。

8年后,他又成为500强中某企业的大区经理。

著名的建筑师米斯•凡德洛说过一句话“Less is more”,简单?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

当然,在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不必看得过于严重,但是也不由轻视。

让自己的目光更长远一点,站在人生的角度,用3~5年的时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准备。

曾经好一段时间在职业生涯上的视野也是模模糊糊,就在身边寻找了一位资深的职业规划师咨询,那时候他给了一个问题我,我想了好久,终于一个月后才想出自己觉得最好的答案。

那个问题就是,在职业生涯的30年里,你用什么来维持这30年?那时候,我很直接地回答我认为最好的答案——兴趣爱好。

但是被反问,你认为你的兴趣爱好3年后、10年后不会变吗?谁也不能确定。

所以不是。

如果想不答案也没有关系,或许是我们这个年龄所不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请留3~5年的缓冲时间给自己吧!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1.正如大家说的,行业确实很重要,基本你进来,就很难再出去的了!!!工作时间越久,更换行业的成本与代价就越大。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讲,这代价,承受不起!2.对于应届的你来讲,看清楚哪个行业发展好,其实很难,哪怕是我们,也做不到!唯一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职业轨迹,我以前的老师和我讲,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

自己的时间要把握好,要在最初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所处位置的技能。

3.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但是如果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是走不下去的。

个人来讲,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我觉得一旦兴趣变成工作,就不是兴趣了,尤其是你干久了之后,在工作中,理智永远大于情感。

还想说一句的就是,你确信你所想象中的这项和兴趣相关的工作的真实的样子真的能让你感兴趣?4.所谓的薪酬与福利,要尽力去争取好的,不能委屈了自己,要坚信付出是必须等于收获的。

生活都过不去,其他兴趣什么的都是浮云!!!(如果你觉得这点可以牺牲,那就自动忽略我上面的话)5.别在意专业,就我身边的人看来,专业不对口就业的比比皆是。

6.学历是就业的敲门砖,进门之后其实也没多大用处了。

7.评估一下自己的基础知识,学习力,耐心,细心,专注是否适合你想要的这个职位。

自己给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

工作三个月之后,自己给自己做一个1-2年的职业提升计划。

应届大学生应注意的相关问题应届生签约9个注意事项一般来讲,签约分为两种:签offer和签三方协议。

其中,前者对个人及企业的约束效力远不及后者。

下面分别来介绍。

1、签offer offer一般是单位提供给你的一个录用意向,以合同的形式提供给你,要求你在上面签字,表明你接受对方的录用意向,愿意到单位工作。

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个人和企业签署的一个合同。

一般这种形式在外企中比较常见,另外就是那些不给解决户口的单位,通常也会跟你签署一个这样的offer,然后等你正式工作后,再签署劳动合同。

在此提醒大家,签offer前应了解以下几点: 1)offer的作用。

offer是你和公司签署的一个录用意向,并不涉及学校,所以,对你的约束力不大,同样,对公司的约束力也不大。

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不去,而公司也可以随时不要你。

所以,如果你非常想去这家单位,一定要和他们签三方,这样才能保证你肯定被录用。

而如果公司不肯和你签三方,只签offer,那说明它无法帮你落户,这种情况在北京和上海的企业中比较常见,因为受到户口指标的限制,很多单位确实无法帮你落户或接收你的档案,所以他们无法跟你签三方,只能签offer。

这种情况下,你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在毕业前找一家单位挂靠户口和档案(如天津人才市场),即和这家单位签三方;要么,毕业时户口和档案被打回原籍。

无论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毕业后,你的户口和档案留在挂靠单位或打回原籍,然后,你与之前签offer的这家公司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过去上班。

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以外地人的身份在北京或上海打工,换言之,你不属于这个城市,跟民工没有什么区别。

2)如果签了offer以后,又不去这家单位了,算不算违约,需不需要交违约金?答:需要。

尽管offer不是三方协议,但它实际上是你和公司之间签署的一个非正式的合同。

所以,如果在offer中约定了违约金,那么,当你不去时,就算违约,仍然要交违约金。

这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违offer也是需要交违约金的,如果上面规定的话。

如果offer上没规定违约金事宜,那么一般情况下是不用交违约金。

但这时,你损害的是个人信誉。

所以,在签offer 时,还是要慎重。

总之,大多数情况下,签offer并不妨碍你找其它工作,但并不代表对你毫无约束力。

所以,在签offer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这个offer所提供的待遇以及工作地点等因素你是否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那么,建议不要签。

2、签三方这是应届毕业生与单位、学校签署的正式协议,对单位、学校、个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是正式的签约形式。

这个过程涉及到非常多的因素,下面向大家一一介绍。

首先,在签约前,一定要向HR或其他人打听清楚以下信息:1)户口要问清楚,这个单位是“保证解决户口”、“尽力解决户口”、“不保证解决户口”还是“不管户口”。

尤其对于签约北京、上海单位的同学,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北京、上海对于双外卡得比较严,所以,用人单位能否给你解决户口,这点非常重要对于北京户口,一般来讲,大多数国企、事业单位、研究所、公务员都是有能力解决户口的,但是,除了公务员外,其它还是要问清楚。

外企和私企解决户口的能力跟前面的单位比要差很多,但是不同的单位也有很大的差别,像IBM、华为每年就能拿到很多名额。

所以,对于这些单位,更要问清楚,到底有多大可能性解决户口。

上海户口历年来采用的是打分制,即根据你的个人情况进行打分,超过分数线就可以获得上海户口,企业对于你能否获得户口的影响在于打分标准中的“单位信誉5分”和“地域导向2分”,所以,在签约前,要把这几个要素核实清楚,在这两项中单位到底可以打几分。

然后,根据个人情况,参照上海的打分标准对自己进行打分。

注意:所有的获奖和专利情况都是以你就读最高学历期间获得的为准。

核实清楚自己的分数后,再跟历年的分数线作比对,以确定自己能否拿到户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