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3.植物妈妈有办法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2)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课件出示: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谁能读读这句话?
(2)提示:有标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停顿。可是,没有标点的句子内也有停顿,我们应该怎么停顿呢?
指导学生“停”后能“连”,这样既能读出停顿,又能连续地读好长句子。
(2)教师点拨:“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泛指全国各地。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2.指导多音字“得”。dé děi de
3.自由读第2~4节,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她们的办法画出来。
4.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
德育主题
保护动植物
德育
教育
内容
我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大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所以,请把绿色留给茁壮成长的小树,不要让他在你手中损之折叶;请把清澈留给灵动的河水,鱼儿需要一个舒适洁净的家。因为他们是地球活力的代表,纯朴生命的象征。我们只有热爱自然,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用心保护大自然,地球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也会更好的在地球上生活,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吧!
同桌交流仿写自编诗歌,然后上台展示交流。
板书
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反思
3.学生练写。
提醒规范姿势: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4.写完一个字后对照范字观察、点评。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准备
观察 炸开 底下 带刺
如果 知识 粗心 蹦着跳着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第2课时)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长句子,你会读好停顿吗?
课件出示: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一读?
②送回诗歌里,还能读好吗?一起来试试。(齐读)
2.读好押韵。
(1)师读课文第1小节。
比较每行诗歌的最后一个字,有什么发现?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要点:出现在每行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大、家、法”的韵母相同,都是“ɑ”。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叫作押韵。告诉大家一个朗读小秘密,押韵的字语速放慢,声音延长,就能读得更好听。
4.齐读这节诗歌,练习背诵。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学习第5小节。
1.引读课文,理解词语。
(1)看来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学生读后面的诗句)
(2)理解“观察”。
①填空练习:观察______(观察小动物、观察大自然、观察云朵、观察生活……)
②那你理解了什么是“观察”吗?
2.自读课文,背诵课文。学生自由练读第5小节,指名背、齐背。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她们画出来。
2.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学生回答,可以说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板书:传播种子)
二、指导朗读,理解词句。
1.引读第1小节。理解词语“四海为家”。
(1)“四海为家”是一个成语,猜测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
(2)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四海为家。
4.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三)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
2.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
课件出示:
播放豆荚炸开的视频,并出示词语:炸开。
3.比较理解,积累运用。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2.学生质疑,理解“铠甲”。
(1)你有什么不懂的吗?(2)查字典理解“铠甲”。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大家真会学习!“铠甲”是指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那在文中这里指的是什么?
3.角色体验,拓展想象。
(1)苍耳妈妈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你们猜猜:苍耳妈妈会请谁来帮忙带走自己的宝宝呢?(小猫、小狗、小羊……)
课题
3.植物级
二上
实际授课时间




1.会认12个生字、2个多音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4.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指导书写“更、它、毛、脚”。提示:“更”,撇和捺舒展,重心平稳。
“毛”,独体字,最后一笔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宝盖头”先写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
(3)指导书写“法、知、识”。
提示:“法、知、识”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2.老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找找诗歌中其他小节的押韵的字,圈出来,试着读读。
小组内试读,组内互相评价。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注意关键,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女字旁”的字。
指导学生写好“女字旁”的字,注意左小右大。“女字旁”撇点收在竖中线,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
“它、她” 都是第三人称,“它”一般指动植物,女生用“她”,男生用“他”。在课文中找找这两个字,注意它们的不同用法。
3.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准备 观察 炸开 蹦着跳着 底下 带刺 如果 知识 粗心
2.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3.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现在,课文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
课件出示: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6.朗读体会。
(二)学习第3小节。
1.收集资料,认识苍耳。
(1)指名读第3小节。
(2)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介绍介绍?
①苍耳有小刺,摸着扎手。②外皮硬硬的。③能挂在毛茸茸的衣服上。
教学重点
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分别指的是什么。
2.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2课时
媒体使用
班班通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认识“植、如”等14个生字,会写“法、知、识”等10个生字。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
2.填一填。
蒲公英是靠_____来传播种子的。
3.出示课件: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1)做动作理解“轻轻”。(2)理解“纷纷”。
①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在风婆婆的帮助下,蒲公英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句内停顿、句末押韵”的方法,初步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认识“植、如”等14个生字,会写“法、知、识”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句内停顿、句末押韵”的方法,初步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②你能用“纷纷”说一句话吗?
③教师朗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5.创设情境,训练表达。
你们看,这就是蒲公英,风儿轻轻一吹,蒲公英的娃娃就纷纷出发,他们飞向天空,落到了森林里,落到。了校园里,落到了田野里——他们飞啊飞啊,想一想,他们会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花、草、树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总称叫什么吗?
课件出示:出示词语板书“植物”,指名读。指导“植”字的读音:“植(zhí)”字是翘舌音,这个字是形声字,左边的“木”字表义,右边的“直”字表音。学生齐读。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3.迁移运用,练习仿写。
(1)孩子们,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除了这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柳树靠风传播种子;睡莲靠水传播种子;凤仙花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2)你能照着课文的形式说说柳树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吗?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4.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