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中差异化教学的对策研究
摘要:差异化教学即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天赋和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课后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自身的教育,进而保证整体教学的同步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学进行研究,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孩子们凸显其个性,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教学方法
—、差异化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框架,加上这时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望较强烈,在课堂中喜欢表现自己。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差异化教学法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讨论,同时在小组中竞赛。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及需求,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最终优化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每一位学生的模仿能力、认知能力及个性特点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并不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不能够真正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

但采用差异化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
点而开展的教学方式,在此教学模式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了解中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在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的时间已久,这种教学法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并没有充分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往往是教师“自导自演”,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作用。

而开展差异化教学可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差异化,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中,有效体现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一)为学生制订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教师在为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时,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依据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教师才可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

因此,要求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同时,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

女口,学习“运算律”时,我依据学生的情况,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三个层次的设置,针对基础扎实、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我根据教材大纲的要求,设置了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算律的应用,学会根据生活中的情况验证运算律。

针对基础知识一般,成绩中等的学生,我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算公式,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开阔。

而针对基础知识较差、接受能力不强的、成绩欠佳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
单的运算就可以,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容差异化。

差异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原有的数学教学基础上对数学教学进行改进和发展,差异化教学突破了数学教材在容上的限制,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这样才可以引领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一般认为数学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厌烦情绪。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学习的现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学习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方向的理解,帮助学生开展数学学习。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

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技能。

对小学生来说经验主要是指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起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就能把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萌发探究欲望。

但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就造成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适应自己的学习。

(四)关注个体,合理分层。

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分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与学生交流、课堂观察等途径,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基本情况,按智力、技能、个性特点
等进行分层,可分为学优生、中等生、潜力生三层。

当然,对学生的分层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采取隐形分层的方式,即只分层不分班。

分层是相对的,即使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各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同一层还可以分成几个小层次。

分层也是动态的,分层并非固定学生,学生会发生变化,有些学生会往上跃进,而有些学生则会下滑,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对学生分层。

分层的比例不是固定的,每个层级的人数并非一定要相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五)设置差异化的作业练习。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不同要求的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差异化的作业练习,既有数量上的差别,更有难易
上的差别。

有时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教师还可以通过必做题、选做题、挑战题等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理的区间得到最大效益的练习。

小学一年级“认识1元以的人民币”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分别布置了“完成书后练习”、“向家长介绍所学容”、“向家长或到超市里兑换零钱”这三项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

这里既有基本作业,又有补充练习;既有课本练习,又有实践操作。

学生兴趣很浓,人人都选择了力所能及的题目,还提高了生活能力。

(六)差异评价,均衡发展。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结果的判定,更是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的主要方法。

故而教师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后,都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评价环境给予针对性的差异评判。

如:批改作业时,虽然有些学生的解题错误较
多,但教师也应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学生字迹工整则可以于作
业本后用文字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批“字迹工整,但是在习题解答上面还需继续努力”,等等。

这些差异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优点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不足之处,保证学生各种能力得以均衡发展。

但是仅仅是差异评价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对此,笔者认为,可在差异评价增强学生信心之后,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辅导,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数学知识。

总之,差异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在教学过
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会提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还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