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学科:初中音乐
单位:天津市xxx中学
姓名:xxx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大海啊故乡》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
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穷。
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
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
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
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
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
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
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
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不容易。
三、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
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问好!
2、我来自宝坻区新安镇中学,和大家是初次见面非常高兴,我先给大家演
唱一首歌作为见面礼。
清唱《枉凝眉》(展现教师基本功,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大家知道《枉凝眉》作者是谁吗?(引出作者王立平,然后介绍作者)师:今天学习王立平的另一个作品《大海啊故乡》(导出今天要学的王立平的作品《大海啊故乡》)
然后播放课件一幅幅美丽的大海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大海边,感受大海那份情怀。
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歌曲欣赏
1、完整欣赏音乐
2、交流讨论问题
A、音乐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B、力度又是如何变化的?
3、师小结:
A、这首歌的情绪:由深情到激动
B、这首歌的力度:由弱到强
4、完整介绍作品:歌曲《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
母亲深挚的感情
师: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同学们想不想唱这首歌?
(三)教学活动
1、学唱歌曲分析音乐要素
⑴听范唱,学生跟着老师小声哼唱。
⑵片段分析一:前半部分(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力度弱表达情绪深情舒缓
片段分析二:后半部分(大海啊大海是我生活的地方……)力度强表达情绪激动有力
2、利用拍手让学生集体参与
⑴让学聆听音乐力度变化的感受做出相应的(……)动作。
提示:提示随音乐的快慢、强弱,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⑵得出结论: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表达音乐情感塑造音乐形象
3、分小组活动:每组出一种表达音乐情感的方式。
(如有的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打节奏)然后合作,增强学生综合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
五、课外拓展
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能自己搜集一些关于大海的诗歌乐曲与同学们分享。
六、小结:大海的辽阔,让我们羡慕不已,我们热爱大海,但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故乡!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