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精细化管理
XXX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组织课标、考纲的学习。
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有制度、有措施、有活动开展、有奖励机制、有改革成果。
(查:(1)二期课改学校培训和个人学习情况;(2)二期课改实施方案,奖惩制度;一期课改成果总结与呈现;(3)参加省市培训的老师培训笔记、心得体会)
2、有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每学期组织4次教学常规检查。
有教学管理奖罚细则,并严格执行,奖优罚劣。
注重过程管理,狠抓督促检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有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课堂教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新、精、活、实”。
变评课为议课,将观课与议课抓实、抓严。
(查:(1)有效教学方案;(2)有效教学考核权重;(3)有效教学落实检查记录;(4)有效教学老师反思、心得;(5)4次教学常规检查方案、记录、总结或通报)
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向同学科教师展课1节;行政成员每学年至少要上校级公开课1节,每学期至少观课30节。
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至少展课1节,每学期至少观课30节;一般老师每学期至少观课16节(本学科原则上不少于10节)。
(查:(1)查制度;(2)查展示课、公开课教案;(3)查听课笔记)
校长每学期结对帮扶教师不少于1人,每周帮扶不少于1次,每周观课不少于2节,每周参加教研活动不少于1次,每周要抽查部分教师课题研究等常规工作。
每项工作记录在案,及时反馈。
(查:工作笔记和听课记录)
3、严格教学管理,规范“五认真”工作并进行认真考核(认真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教学评价)。
(查:(1)教案或导学案,教具、学具和其他教学手段的准备,学生预习情况;(2)作业的针对性、梯度性、选择性、作业批改记录,作业讲评教案;(3)辅导教案;(4)测试卷的针对性、、选择性,批改记录、讲评教案及措施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