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官僚组织理论解读

官僚组织理论解读


“建立一个对事不对人、恪守规则、有效率和以功 绩制为基础的官僚体制最符合公众的利益。依据 理性的法律,其正义代替了韦伯所称的法官正义, 或依据超凡魅力领导人在一念之间的正义;官僚 的理性主义会弥补政体的浪漫主义倾向,这是社 会的善” ——尼古拉斯· 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 (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 98页
韦伯认为:权威和权力是不一样的,组织都是以 权威为基础的,权威意味着人们对命令的自愿服 从。合法的权威不能靠注入上级的喜爱或赞赏之 类的动机,也不能指望理想的动机。 权力则代表强制力,人们由于某种畏惧而服从。 每一种权威都必须让人相信其合法性,有三种方 式,神秘化组织模式、传统组织模式和合理合法 化组织模式
神秘化组织模式:权威的基础是领袖人物的超凡 魅力,典型形式是宗教和政治组织 传统性组织模式: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习 惯是组织中的最高法律依据。继承来的职位被赋 予了相应的权威,权威的内容则是习惯所决定的。 典型形式是世袭制组织和封建组织。 合理化和合法化组织模式:权威的基础是组织中 的规则,组织成员是平等的,组织中担负一定职 务的成员必须依据规则和程序去行事权威。这就 是官僚制组织。 韦伯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官僚行政从形式和技术 的角度看永远是最理性的类型,从大众行政的需 要看,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官僚制的特征
安东尼· 唐斯认为,官僚组织首先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 必须是大型组织 2 组织的绝大多数都是全职人员,且他们的大部分收 入都是依靠其组织中的收入 3 初期雇用的人员的提升、留用和评估的方式至少都 是基于他们在组织中的职责而定,而不是按照个人 特征或者由官僚组织的外部选民选出的官员来评定 4 组织产出的主要部分并不是由组织外有一系列完整的规则和 程序,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保证组织目标和任 务的完成。所以,领导人一时的错误和某些不再适用 的传统程序,都不大可能危害组织 5正式的文书和档案制度:重要的命令和决定都要形成 正式的文件,并以此作为组织成员行为的依据。这样, 既可使下级组织成员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又可明确 上级领导的责任界限。建立档案是要避免因组织成员 的流动而造成的稳定性欠缺,同时有利于随时查对。 6职业化的人事行政制度:官僚组织成员是职业化的, 具有职业的稳定性。个人的资格条件及工作性质的要 求是选拔任用组织成员的标准,要做到人尽其才,必 须给与组织合适的职位。
安东尼· 唐斯:《官僚制内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8页
其特征有:
1合理的专业分工:根据组织目标将组织的全部任 务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职位,确定职责权限,并 由法律严格限定 2等级制:由上而下的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形成 指挥统一的控制链。组织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知道 命令由何发出,再向谁发出。 3管理的非人格化:强调组织的管理应摒弃非理性 因素的影响,必须基于严格的法律、规则等正式 的规范性文件。对事不对人,公务活动中不掺有 个人的偏好、情感,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韦伯之后出现的对官僚制组织模式的批判 集中在三个焦点上。 对把这种干预看作是对经济效率的损害。 官僚制组织模式批判的第一个焦点是这种 组织模式的低效率的特征。这方面的批判 来自于几个不同的学科阵营,批判的侧重 点也各不相同。市场型经济学家们主要反 对政府官僚制机构对私人市场的干预,他 们他们根本不相信公有制、政府垄断和建 立在需求动机之上而非个人利益最大化之 上的激励机制。同时,他们认为政府的税 收和开支是在削弱私人资本构成,因此降 低了生产力。
官僚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 官僚制模式组织可以提供稳定、精细、严格的 管理,正好可以满足组织合理化的需求。 个人与组织之间是通过契约联系的,个人除非 犯有法定的重大过失,不能被免职。而个人却可 以自由离开组织。 组织一般采用固定的薪金、退休金制度。薪资 标准是根据级别、职位、年资等因素来确定。组 织成员的职业生涯从最基层做起,逐步向上升迁, 并依靠工作成绩来进行。这就使得组织成员对自 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明晰的心理预期,一定程度上 可以保证组织成员照章办事
韦伯认为官僚制组织的形成有四种形式: 1 魅力型组织演变而来 2 社会中的一个或多个群体有意创立 3 新的官僚组织从现存的老化的官僚组织中 产生 4 通过 “企业精神”的设立来建立官僚组织
官僚制组织形成的特点 1 最初总是由倡导者和狂热者所支持 2 通常要经历一个迅速发展的早期阶段 3 在持续成长中必须寻找外在资源的支持
官僚制组织兴起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工业 化的进程,使得国家、军队、企业等众多组织必 须应对新的社会环境,力求组织合理化成为时代 需求。 官僚制组织模式所具有的严密性、合理性、稳定 性和普适性等优点确实在那个年代得到了彰显。 官僚制组织模式之所以被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西 方各国采纳,就是因为它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根据组织目标合理地分解组 织权力,提供了组织内部有效合作的基础,在一 定程度上克服了组织管理的不稳定性,有助于提 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但这同时也孕育了为后来者 所批判的弊端。
“公共选择学派”中的某些经济学家们则认为: 政府官僚制机构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对市场进行 适当的干预,而在于他们依赖于单独的“赞助商” 或者能够得到的预算拨款。政府中的官僚制组织 追求的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预算的最大化。他 们主动要求有更多的钱,而不管其是否真的需要。 他们提高了成本,在“提倡消费支出”中制造了 不真实的需求。其结果就是在公共部门中造成了 无限制的预算膨胀和低效的资源分配。
对官僚制的批判: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官僚制组织模式就一直 受到学者们的批评。 韦伯本人在称颂官僚制组织模式的同时,他 也意识到了这种组织模式的弊端。他认为,官僚 制犹如一个巨大的笼子,使得固定在其中的人失 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失 去了自我,似乎变成了组织这台机器上的一个零 部件。对此韦伯感到苦恼和无能为力。他寄希望 于通过直接选举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人来解决这 一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