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浅析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

论韦伯官僚制理论及其对现实的影响政治与行政学院 2011级行政管理5班马梅 201103340533摘要:马克思·韦伯所倡导的官僚制理论,从整体上可以看作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设计状态。

不得不承认,韦伯提出的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的理论在组织中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他强调的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不管是在发展经济还是在政府机制中都有重大意义;但是他有过分看重的层级节制体制、组织效率、职能权限划分、非人格化的追求等方面使他的理论又成为纸上谈兵。

因此,在今天的组织中,我们不仅要借鉴韦伯官僚制理论中的优秀元素,又要把握好尺度,扬长避短,辩证的看待、辩证的借鉴、辩证的应用、辩证的发扬。

关键词:韦伯;官僚制;理性;现实意义一、官僚制产生的背景(一)社会政治背景现代官僚制源起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19 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扫除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

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的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

统一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但是受到德国容克政权束缚,德国处在以旧的、家族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向资本主义企业制度过渡的阶段。

随着社会发展,行政管理事务变得复杂繁多,工业社会意欲突破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的传统的习俗、伦理及道德的束缚,而追求稳定的和有法律保障的制度形式成为资产阶级的普遍利益要求,行政管理日益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韦伯理性官僚制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得到产生和发展的。

(二)社会经济背景近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促进了官僚制的产生与发展,官僚制作为一种稳定的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极大地迎合并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机械化大生产的需要。

德国在20 世纪初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经济结构受到工业制度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文化价值体系和政治结构却仍然处于传统的封建价值观的控制之下。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随着各种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分工与协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资产阶级追求一种稳定而有效率、受法律保障的组织自然而然被提上了日程。

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官僚制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适时产生的,有其现实需要。

(三)社会文化背景德国是一个崇尚理性思维和法律制度的民族,这是韦伯官僚制理论产生的文化基础。

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工业革命打开了突破口,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在思想文化上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扫平道路,要求对旧的传统和对束缚经济发展的政治予以批判,强调所有人基本权利的平等、强调以知识和技能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正如官僚体制化(根据一般的、历史上可资证明的一般倾向)制造着社会等级拉平化一样,反过来,任何社会的拉平化都促进着官僚化,因为社会拉平化排除了由于行政管理物资和行政管理权力的占有权的等级的统治者,并且为‘平等’之故,也排除了依仗财产而能够担任‘荣誉的’或者说‘群众民主’的不可分离的影子”,官僚制的诞生是现代西方追求理性化过程中必然选择。

综上,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背景,正是德国从世袭管理向专业管理、小规模管理向大规模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德国的经济结构及政治与社会价值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分裂。

当时在德国的教会、国家机构、军队、政府、企业经济组织和其他各种团体中大规模的组织都在飞速增长,而传统型的组织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规模化组织的发展要求。

为此,这些大型组织机构迫切要求建立一种高度理性化、高度稳定化的管理组织,以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管理不断趋向理性和高效,官僚制理论所反映的正是这种理性化的主客观要求。

二、韦伯官僚制的主要内容(一)权威结构理论与组织类型分析韦伯从历史的事实经验中,依据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原则,抽象概括出“合法统治具有三种纯粹的类型”即法理型的统治、传统型的统治、魅力型的统治。

法理型的统治:行使权威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

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利的合法性之上,他们是合法授命进行统治的”。

传统型的统治:行使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

是“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

魅力型的统治: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

是“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

基于三种统治类型的分析,韦伯还得出与之分别对应的三种组织结构类型:合理化——合法化组织、传统组织、神秘化的组织。

合法权威统治是由传统社会过度到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产物,在合法权威统治中,官僚制才是最纯粹的形式,相对其他两种类型的权威,它最为稳定并且最为有效,其他两种权威类型也将最终向合法权威发展。

官僚组织的运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定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支配,祛除个人魅力并排除价值的影响,是一种非人格化的表达。

官僚制本质上来说只是行政管理的工具,是工具理性的最佳体现。

(二)官僚制的内涵及其特征韦伯是现代官僚制之父,但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官僚制的定义,而是通过制度和官僚制的特征呈现官僚制的图像。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是一种理想类型的行政组织,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组织。

首先,在韦伯看来,官僚制作为一种制度,具有以下八种特征:1.官员的职务是连续的,并受规则的约束;2每一职位均有特定的权责范围,拥有固定的职务权限,在权限范围内进行职务的运作;3.职位分等,官员们处于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之中,上级对下级行使控制或指令,下级接受上级指挥并有申诉权利;4.根据专业资格任命官员,组织成员都具备各项专业技术资格;5.职务资源与私人资源必须明确分割以及职务运作场所与私人处所的分离;6.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职位的占有是公共的;7.行政管理档案制度的原则,以书面文件为基础;8.合法型统治,最纯粹的类型是官僚制。

其次,韦伯认为在官僚制体制下的官员具有以下十种特征:1.官员个人是自由的,仅仅具有服从官职的义务;2.官员处于固定官位的等级体制中;3.官员拥有固定的职责权限;4.官员是在契约的基础上被任命的;5.官员须通过相关考试,根据专业业务资格得到任命;6.官员领取固定的薪俸,薪金依据官阶及职位划分,并可领取退休金,既有辞职也有被解雇的可能;7.官员的职务是其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8.官员根据年资、政绩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进行职务升迁及奖惩,这些都取决于上司的评判;9.官员在工作中须将私人财产与公共物资须分开,个人不得把职位占为己有;10.官员必接受严格的、统一的职务纪律和监督。

韦伯所建构的官僚制体制的八种特征和官员的十种特征,体现的是合理的官僚制结构特征。

韦伯认为,“行政管理就是在法律规则限制之内,并且根据一些得到团体制度许可的、甚至是没有违逆团体制度的、可以普遍标明的原则,合理地维护团体制度所规定的利益”。

韦伯认为官僚制是一种理想形态的组织,它是高度理性化的、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并且广泛适用于政府军队、宗教团体及商业机构中。

三、对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评价(一)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优点官僚组织建立在法理权威之上,它的合理性来源于这三个方面: 1.组织的劳动分工体系; 2.调节成员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秩序; 3.对个人自利追求的激励和制裁体制。

这种组织的形式、结构和运行机制,表现为高度理性化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体系。

它的理性是一种工具理性,具体表现为它仿佛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具有精密的结构设计,从而具有特定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依靠所有部件的紧密咬合和秩序协作而完成。

官僚组织充分地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它所的追求是通过稳定的、有秩序的、分工合作且运作协调的组织体制来谋求效率。

所以,效率是官僚制的核心,法治是官僚制的灵魂。

韦伯认为,从纯粹技术的角度看,官僚组织能够取得最大效率。

而从工具理性角度上来说,这种组织是进行社会管理最合理的手段。

官僚组织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组织形式都要优越。

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规模社会组织迅速成长起来,官僚组织是人类迄今发现的管理大型组织的最好模式。

相对于传统组织和个人崇拜组织来说,官僚组织的实质,就是抛弃人治,实现法治,屏蔽情感,崇尚科学。

(二)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缺点:即使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对学术、社会政治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官僚制作为行政组织的一种“经典组织范式”在管理机构也得到了广泛的推行,但这些影响并不能说明韦伯的理论是完美无缺的。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官僚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理论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脱离现实、偏重制度化、过分强调组织礼仪等等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过分强调了层级节制体制,要求下级对上级在职务上绝对服从,忽视了下级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民主精神。

2.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难以应付社会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难以应付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3.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忽视了宏观协调以及消除本位主义的问题。

4.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无过失便终身任职的制度,最终造就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管理人员,造成管理人员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

四、韦伯官僚制理论对现实产生的影响(一)从学术角度看,韦伯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1.韦伯对各种社会组织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个不同组织的兴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三中组织形态的划分有重要理论价值。

2.韦伯把组织形态与权威性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既是对历史上权利问题研究的重要发展,又为后人研究组织问题指出了一个总要的方向。

(二)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韦伯官僚制的积极意义在于: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性的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它迎合并极大地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程。

一方面,官僚制满足了工业大生产的生产模式和管理复杂化的需要。

其在精确性、快捷性、可预期性等方面是其他社会组织形式所无与伦比的。

另一方面,它以非人格化、制度化的特征而得到科学理性时代的文化认同。

而这些都是对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任人唯亲、下级对上级的人身依附、官员决策的任意性与不可预测性等弊端的纠正,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三)站在中国的现实角度来看,韦伯官僚制的指导作用在于:中国虽然有很长的官僚制历史渊源,但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传统权力和超凡权力比法定权力更具有影响力,在中国传统政治中实行的往往是人治而非法治,提倡人情而不是理性,这违背了官僚制最基本的理性特征。

发展中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他们尽管政治制度不同,行政体制和运作方式不同,但共同面对的是官僚制发展不足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