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之艺术手法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视听结合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 典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
4.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虚实结合
5.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以声衬静
四、判断下列诗篇运用的艺术手法(结构技巧)
1.《蒹葭》 2.《次北固山下》
重章叠句 卒章显志
修辞
互文、反复、 手法
借代、通感
艺术手法
侧面描写、化静为动、
表达
以声衬静、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结合
方式 抒情类:直抒胸臆、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用典抒情、
托物抒怀、以乐衬哀、
对比、衬托、 象征、想象、
表现 手法
联想、渲染、
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借古抒怀、以小见大
结构 技巧
移情于物 记叙、议论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重章叠句
古诗词赏析之艺术手法
考情分析
永州市历年中考诗歌鉴赏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
题型
分 值
涉及手法
2017年
选择、简答
7
2018年 2019年
选择、简答
7
选择、简答
7
渡荆门送别 李白
2017年永州中考卷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托物言志,
诗人借赞美秋海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情操,淡泊情怀。
北京中考题
练习2.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中 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和王勃的《送杜 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是表现对 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 怎样抒发内心情感的。(4分)
3.对这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B )(3分)
A.《春夜喜雨》颔联以拟人手法写雨,其中“潜”“润”“细”字生动地写出了雨的“好” B.《春夜喜雨》尾联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所见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C.《春雨》写春雨,但诗人并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写雨后情形。 D.《春雨》这首小诗并不咏春雨也不绘雨景,而是写春雨所带来的“喜”意。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 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 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 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设问
二、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借古抒怀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以小见大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
4.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衬托
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托物言志 象征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
三、判断下列 诗句运用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营造了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渡荆门送别 李白
2017年永州中考卷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最后两句表达了渡诗荆人门对送故别乡的思念之情。 运用拟人手法,写李故白乡水依依不舍送我,衬托我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故月乡下的飞不天镜舍,,云含生蓄结地海表楼。达仍对怜故故乡乡的水思,万念里之送情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
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
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
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
选择题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有提到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
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
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
小试身手
一、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拟人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夸张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比喻
4.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借代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பைடு நூலகம்酒家 互文
6.东边日头西边雨,道似无晴却有晴。 双关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反问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简答题
13.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要用到
知识梳理
描写类:虚实结合、白描、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比喻、拟人、
夸张、双关、 反问、设问、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 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牛刀小试 秋海棠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 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
1.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第三、四句分析。
拟人手法,寓情 于景,借明月寄托对朋友的思念、关切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友谊不受 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感。
春夜喜雨
春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耒lěi)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真题演练
例题: 折杨柳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歌的最后两句情感动人,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方法归纳
答题格式:手法+内容+效果、情感
1.准确找出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或词语)阐释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3.运用这种手法 如何,表达了怎样的 怎样的 ,包含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