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课堂提问方式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苏荟芳王发成
来源:《天津教育·下》2019年第05期
教师课堂提问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训练的结果,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自身提问技能的训练。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从学生应答中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
一、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一问齐答”现象严重
在“教师问,学生齐答”过程中,听着整齐嘹亮的应答声,虽让人感觉全体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得很好,但实际上存在较多弊端。
首先,容易助长优秀生的学习懈怠心理。
一般地,教师设置的“一问齐答”问题比较浅显且缺乏挑战性,这对优秀生而言是索然无味的,容易产生骄傲心理,对学习有所松懈。
试想稍难些的问题,一两句话难以说清,是无法齐声回答的。
其次,容易助长学困生的学习随意性格。
学困生思维水平较慢,解决问题能力较弱且速度较慢,这种“简单的集体应答”方式正适合其“口味”,正好“滥竽充数”“随声附和”,长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随意心理,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现象。
最后,容易助长多数学生的消极情绪。
事实上,问题提出后,当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知半解状态时,如果让学生齐答,答案知道的太容易,这些学生会逐渐养成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
另外,“一问齐答”不利于信息反馈,教师因不了解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无法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二)课堂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多数教师乐意采用“一问一答”方式,部分教师采用“先点名后回答”方式,总是和一些优秀且活跃的学生进行对话,关注面较小,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好地融入问题情境中,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一问一答”提问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营造一个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但是不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思考问题的视角容易被教师或个别学生框定,从而使学生考虑问题的空间变狭窄,得到的结论缺乏深度和全面性。
其次,“一问一答”提问方式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被动状态,容易养成等待教师提出问题的习惯,自己不再尝试着去设计或提出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先点名后回答”的课堂提问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侥幸心理。
先点某生起立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提问,其他同学会认为与己无关,因而不再深入思考,一味地等待教师公布“标准答案”,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与拓展。
(三)课堂提问存在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