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高考新题汇编分类解析》01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读四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区域发育的四条河段中,最适宜发展水上漂流运动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 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河段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 B 2. D【解析】考查等高线判读。
1. 发展水上漂流运动要求河段落差较大,从等高线数值可知①落差小,A不符合,河道较平直,③河道弯曲,C不符合,河道上不能有陡崖瀑布,④河道有陡崖,D不符合;所以②符合发展水上漂流,选B正确。
2. 白练垂空是形容峡谷中的溪流瀑布的,④河道峡谷中有陡崖,有水流就会形成瀑布,D正确。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虚线是黄土底面(基岩表面)等高线(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甲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A. 26B. 34C. 36D. 444 3月21日傍晚,假如天气晴朗,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的地点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3. A 4. C【解析】试题分析:3.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分析,甲地黄土表面高度800-805米,底面高度830-835米,根据高差计算,最大厚度不超过35米,最小厚度大于25米,所以厚度最大值是35米以下的数字最大值,C对。
A、B、D错。
4. 3月21日傍晚,日落正西,向西望没有障碍的位置最有可能看到日落,结合图示信息,只有丙地无障碍,故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地图的基础知识。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某乡村,该地民居建筑受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
图中乙地为该区域最高点,等高距为25米。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示区域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是A. 80米B. 100米C. 120米D. 150米6. 夏至日前后,站在甲处背门而立能看到A. 太阳从右前方山谷处升起B. 太阳从正后方山头处升起C. 太阳从左后方山头处落下D. 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落下【答案】5. C 6. C【解析】5.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该区域的海拔最低处位于图示的西北部,最高处是乙处,相隔35条等高线。
图中等高距为25米,根据公式(n-1).d<H<(n+1).d,可以计算出相对高差范围是100-125之间,故选C。
6. 本题考查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材料可知,海南岛乡村建筑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坐北朝南的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图中甲处西南应是河流分布位置,甲处房门朝向西南方向。
站在甲处面朝正屋的房门口,即面朝东北方向。
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位于海南岛的北面,夏至日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
所以太阳从右前方山头处升起,左后方山头处落下,ABD均错误,C正确,故选C。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山药是缠绕性藤本喜光植物,幼苗期不耐寒,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
读华北地区某山药种植基地的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最容易遭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8. 甲、乙、丙、丁四地中,种植山药的自然条件最好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7. C 8. D【解析】7.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以判断甲、乙、丁为山脊,丙为山谷,泥石流在山谷容易发生,C项正确。
8.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图示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根据指向标判断甲、乙为阴坡,光照少,不适合种植;丙、丁为阳坡,光照好,丙处坡度较大,且易受泥石流影响,不利于种植,丁处坡度缓和,位于山脊排水较好,适宜种植,D项正确。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测风塔基与湖面最大高差可达A. 599B. 499C. 399D. 29910. 下列有关甲~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适合观赏日出B. 乙地宜作露营场地C. 丙地可赏湖光山色D. 丁地易受山洪威胁【答案】9. B 10. D【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两地的海拔高度可由图中读出,根据相对高度可算出两地相对高度,取其中大值即可。
日出是在东边,应选择在东边较高的地形观测;谷地不宜作露营地,易受洪水危害;站在湖边附近的高地可观湖,丙地太远了,且与湖之间还有一小山遮挡视线;丁处在山谷地带,易受山洪威胁。
9. 图示等高距是100米,由图可知测风塔的海拔是2500-2600米,湖南的海拔低于2200米,测风塔与湖面的高差可达300-500米,最大高差可达接近500米。
选B正确。
10. 甲处的东侧有一山脊,遮挡了东边的日出,A错;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是一谷地,不宜作露营场地,B错;丙处被湖东侧的山东遮挡视线,不可观赏湖光,C错;丁处在山谷地带,易受山洪威胁。
选D正确。
(江苏省百校2019届高三12月大联考)下图为亚洲某区域图,K河段河水流向随季节而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势最陡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2. 金边至K河段水文特征是A. 8月水量大,自K河段流向金边B. 2月水量大,自金边向流K河段C. 2月水量小,自K河段流向金边D. 8月水量小,自金边流向K河段【答案】11. B 12. C【解析】11. 同一时期的水位线相当于等高线,丰水期水位与枯水期水位相间距离小的地方相当于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密陡疏缓。
②地两期水位间距最小,所以地势最陡。
故B正确。
【点睛】同一时期的水位线相当于等高线,密陡舒缓。
12. 金边至K河段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一年分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
K河段连接湄公河与湖泊,雨季河水补给湖水,旱季湖水补给河水。
8月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水补给湖水,K河段水流向湖泊;2月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湖水补给河水,K河段水流向金边。
故C正确。
【点睛】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雨季为6--9月。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表1为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A. L1线B. L2线C. L3线D. L4线14. 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B. 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 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D. 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答案】13. D 14. A【解析】13.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主要根据海拔高度来判断考察路线。
据图可知,起点①海拔531米,排除L1和L2线;沿途海拔最高④处达到600米以上,可排除L3线,L4线符合。
故选D。
14.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N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部位,是良好的储油构造,M处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部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误;M处顶部受挤压力,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A正确;N处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被侵蚀,N处地貌形成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C错误;据图看不出N处多断层,D错误。
故选A。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中四个箭头方向表示自然带更替方向,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四个箭头方向中,出现地方性分异现象的是A. aB. bC. cD. d14. 上述地方性分异现象出现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海陆分布C. 洋流D. 岩石性质【答案】13. D 14. A【解析】13.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据图可知,ac均为随纬度不同而导致的热量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为亚欧大陆东西方向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导致的水分差异,由此出现不同自然带的更替,遵循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为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由于北美洲西海岸南北纵列分布的山脉,则会出现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
14. 本题考查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据上题分析可知,d即北美洲东西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北美洲西海岸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即地形因素,A正确;与海陆分布、洋流、岩石性质等无关,BCD均错误。
故选A。
(江苏省如皋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读图,完成下列各。
15. 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16. 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甲河谷北侧地表径流流速快于南侧B. 乙地基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丙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D. 河流从丁地流向甲地【答案】15. A 16. B【解析】15. 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因此等坡度线上的数值越大,说明坡度越陡,即图中甲河段坡度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16.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除了坡度因素外,还有植被覆盖程度、土壤状况等,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因而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丙位于南坡,为迎风坡;图中呈现的是坡度,因而D项无法判断。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图2(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连云港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图2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 关于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盆地地形为主,南部多低缓丘陵B. 夏季降水集中,甲地降水量最多C. 河流水量充足,自西北流向东南D. 地表起伏较大,以常绿树种为主18.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实地考察后,得出的错误结论是( )A. 甲聚落与山峰之间的高差为1 000 m左右B. 站在山峰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聚落C. 四个聚落中,乙聚落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D. 建坝顶等高的水坝,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17. 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地形有山地、丘陵及盆地,但南部多为海拔500 m以上的山地,故A错误;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但甲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较少,故B错误;因该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较低,故河流流向应该是南北汇集后,自西向东流,故C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D正确。
18. C 解析:甲聚落海拔300500 m之间,山峰的海拔为1 3001 500 m,则它们之间的高差为8001 200 m,A 正确;若站在山峰,山峰与丙村落之间有高达900 m以上的山脊,而丙村落位于山脊的山麓,故不可能观察到丙聚落,B正确;因南部的盆地面积较大,如果建坝顶等高的水坝,①比②造成淹没面积大,D正确; 四个聚落中,丙聚落位于陡坡下,故受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故C结论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