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一)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其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同时到达
B.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C.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到达的顺序是甲、乙、丙
2.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在西半球
B.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C.甲、乙位于东半球,丙位于西半球
D.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3~4题。
3.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等,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B.②区域
C.③区域D.④区域
(2018·株洲检测)读我国1991~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轨迹移动示意图,回答5~6题。
4.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
B.在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由我国东北地区移到我国西南地区
C.1994年我国能源消费重心大致在我国华北地区
D.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距离达到200 km
5.下列关于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移动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政策的实施
B.我国中西部地区轻工业比重较大
C.我国中西部地区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较落后
D.我国中西部地区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为主
二、综合题(共56分)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图1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是________。
(8分)
(2)图2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
(6分)
(3)图3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所属的半球是________,所属的纬度带为________,F点在E点的________方向。
(8分)
(4)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2分)
课后练习1 答案
1.B
2.A第1题,纬度越高,两条经线间的纬线长度越短,即图中甲、乙、丙三地与180°经线距离由短到长的顺序是甲、丙、乙,时速相同的情况下,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第2题,甲、乙、丙都位于西半球,丙在乙的东南方向,甲在丙的西北方向。
3.A第3题,纬度越低,相邻经度之间的实际距离越大。
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区域范围为(10°W~50°E,30°N~30°S),②区域范围为(60°W~0°,10°N~70°N),③区域范围为(140°W~110°W,10°S~40°S),④区域范围为(0°~45°E,0~45°N),比较可知,①②两区域经纬度范围最大,但①区域纬度最低,因此面积最大。
4.C
5.B第4题,图示阶段,我国能源消费重心总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方向移动,但并不是持续向西南方向移动,A错;2006年能源消费重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而不是在西南地区,B错;1994年能源消费重心位于35°N,114°E附近,属于华北地区,C对;能源消费重心大致移动了1个纬度的距离,大约为100 km,D错。
第5题,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能源和原材料丰富,但经济、技术水平落后,资金不足,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优惠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再加上土地等成本较低,吸引高能耗产业转移,因此重工业比重会较大。
6、(1)(15°S,15°W)南半球、东半球 1 110 km低纬
(2)(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
(3)(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西北
(4)东北
解析:第(1)题,从图1中经纬度的变化可知A点坐标为(15°S,15°W),属于南半球、东半球。
A、B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相差10个纬度,相距约为1 110 km,属于低纬度。
第(2)题,图2为局部南极点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C点经度为170°E,故C 点经纬度为(60°S,170°E),属于南半球、西半球。
第(3)题,根据图3中的0°和90°E可知该图为北极点投影图,F点的地理坐标为(70°N,180°),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属于高纬度,F点在E点的西北方向。
第(4)题,图1中A点坐标为(15°S,15°W),图2中C点坐标为(60°S,170°E),由此可知A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