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地理知识体系梳理

海洋地理知识体系梳理

第一单元 探索海洋奥秘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一、世界大洋1.陆半球的极点为① ,水半球的极点为② ,两者关于③ 对称,称为对跖点。

不论如何划分,任一半球的海洋都比陆地面积④ 。

2.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⑤ 。

.第一岛链由○12 等组成,第二岛链由○13 等组成。

5.南大洋是指○14 的水域。

二、复杂的海底地形三、海底地形的成因(1)海底扩张学说认为,炽热熔岩不断地从○25 涌升,当熔岩冷却后,便形成○26 ;○27 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逐渐向两侧推挤,导致○28 不断扩张。

(2)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29 ,由图1-1-10可知:○30 对应于地幔对流的涌升区,○31 对应于对流水平运动区,○32 对应于对流的下降汇聚区。

(3)海底扩张是海底岩石圈自○33 向两侧的扩张运动。

由图1-1-11可知:洋底岩石的年龄,以○34 为中轴对称分布,○35 处最新,离它越远年龄越老,最老不超过○36 。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可分为○37 等而板块边界为○39 。

【答案】①0°,38°N ②180°,38°S ③地心 ④大 ⑤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⑥陆间海 ⑦地中海、加勒比海 ⑧内海 ⑨渤海、红海、波罗的海、黑海 ⑩边缘海 ○11东海、黄海、南海、日本海、孟加拉湾 ○12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13小笠原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 ○14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靠近南极洲 ○15大陆架 ○16200米以内 ○17大陆坡 ○18大于200米 ○19海沟 ○206000米以上○21大洋盆地○223000~6000米○23大洋中脊○242000~3000米○25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26新洋底○27新洋底○28洋底○29地幔物质的对流○30中央裂谷带○31大洋盆地○32海沟○33大洋中脊的轴部○34大洋中脊○35大洋中脊○362亿年○37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38稳定○39地壳活动带○40大洋中脊○41大陆裂谷○42海沟○43褶皱山脉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有①。

(2)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②,全年最高水温出现在③左右。

(3)同一海区,一天中,④水温最高,⑤最低;一年中,北半球,⑥水温最高,⑦水温最低。

在同一纬度带,⑧流经的海区水温偏高,⑨流经的海区水温偏低。

(4)从海面到水深1000米处,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⑩,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11。

但在某些海沟会出现水温○12的逆温现象,这主要是地热作用的结果。

(5)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有○13。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14。

(6)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15。

二、海水运动1.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有○16等。

2.海浪通常是指海洋中○17。

3.海浪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185.潮汐是指在○19作用下发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现象。

引潮力是指天体引力与地球自转时产生的○20的合力。

古人将○21出现的海面涨落称为“潮”,将○22出现的海面涨落称为“汐”。

6.对于地球而言,○23的引潮力最大,其次为○24。

当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的位置大致在○25时,出现大潮,当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大致○26时,便产生小潮。

7.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278.○28指海洋表层海水常年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的现象。

9.根据与流经水域水温的差异,洋流可分为○29。

根据驱动力可分为三类:○30。

10.洋流的流向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31。

11.洋流的形成受○32等因素的影响,洋流的分布受○33等方面的影响。

13.洋流的地理意义有○34。

三、海—气相互作用(1)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不停地进行○35交换,共同组成了“海洋-大气系统”2.○36是大气运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3.海洋是地球上○37的总源地。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的○38等气体交换,对大气温室效应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4.大气主要以○39的形式向海洋输送巨大的能量。

○40对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5.南美洲秘鲁沿海圣诞节前后海水异常增温现象称为○41,它会导致全球天气○42。

6.与厄尔尼诺相反的海-气异常现象是○43,它是由于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造成的。

在拉尼娜发生期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44,水温偏○45,海面气压偏○46,云量○47,降水○48。

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水温比常年偏○49,海面气压偏○50,对流活动○51,云量和降水○52。

【答案】①热量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②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③7°N ④午后(14—15时)⑤日出前后⑥8月⑦2月⑧暖流⑨寒流⑩递减○11很小○12随深度增加而缓升○13降水与蒸发的关系、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1435‰○15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16海浪、潮汐、洋流○17由风引起的一种复杂的表层海水的波动现象○18掀翻船只,摧毁海上和海岸的建筑物、海上石油平台、港口航道及海堤建设○19天体引潮力○20惯性离心力○21白天○22夜晚○23月球○24太阳○25同一条直线上○26垂直○27对海港与海岸工程建设、海上航运与海上军事活动、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海水制盐、近海环境污染治理有影响○28洋流○29寒流和暖流○30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31一致○32大气环流、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地球自转偏向力○33海陆分布、洋面大小和形状○34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扩大了污染的范围,降低了污染的程度;顺流速度快、逆流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带影响海上航运,冰山顺流漂浮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的威胁○35物质和能量○36海洋○37水分○38二氧化碳○39风○40洋流○41厄尔尼诺○42异常○43拉尼娜○44强○45低○46高○47减少○48减少○49高○50低○51加强○52偏多第三节海岸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一、海岸的基本类型二、海岸带及其利用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13三、水平面变化对海岸带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冷时,海平面○14,海岸线○15;当全球气候变暖时,雪线○16,海平面○17,海岸线○18。

(2)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有○19。

(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对策有○20。

【答案】①基岩海岸②陡峭、岸线曲折,多天然深水港湾③港口、旅游④砂质海岸⑤坡缓水清⑥海滨浴场⑦淤泥质海岸⑧坡度平缓⑨滩涂农业、水产养殖、盐场⑩生物海岸○11生态旅游○12广东、广西、海南○13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海水制盐、城市建设、海洋化工、港口建设、海洋旅游、海洋空间利用等○14降低○15后退○16升高○17上升○18前进○19淹没大量土地,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沿海低将成为重灾区;台风、暴雨、风暴潮发生的频率提高、强度增加,使海岸侵蚀加剧,威胁海堤、护岸工程及海滩旅游休闲地的安全;造成沿海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咸化,以及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20加固和提高海岸堤坝的设计标准;有计划地改变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以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尽量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海洋能开发一、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20世纪50年代,①已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

如今②沿岸的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以及一些孤立的③,④已成为当地主要的或唯一的淡水来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⑤作为一种新水源,正在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2.海水直接利用的方式:工业—⑥,生活—⑦,农业—⑧。

二、海水化学资源1.海洋水体被誉为“⑨”。

2.⑩是海水是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

我国海盐主产区分布在○11以北,我国四大盐场是○12。

南方的盐场以○13最为著名。

3.建设盐场需要考虑的条件有○14。

4.海水提○15和海水提○16等海洋化学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5.实行海水○17,将用水量大的企业布局在○18,尽可能○19,并形成○20相结合的大规模联合生产和经营模式,有利于海水资源以及海洋化学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海洋能的特点和开发前景1.海洋能主要包括○21、○22、温差能、潮流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等。

广义海洋和海岸带上空的○23、海洋表面的○24和○25等。

2.海洋能的特点有○26。

3.在各种海洋能中,○27密度相对较大,站址○28,目前最具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4.世界上适合建造大型潮汐电站的地点,主要集中在○29。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是○30,我国○31等地也建有中、小型潮汐电站。

5.○32是海面波动时所蕴藏的能量,目前难以大功率开发,只有一些小型波浪能发电装置在发电,用以○33。

6.目前,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成本较高,实行○34有利于降低成本。

【答案】①海水淡化②波斯湾③海岛④淡化水⑤淡化水⑥冷却水⑦冲洗水⑧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⑨地球上最大的液体矿床⑩海盐○11长江口○12东北盐场、长芦盐场、莱州湾盐场、淮北盐场○13海南莺歌海盐场○14地形平坦,晴天多、蒸发量大,海岸线平直,土质粘重○15碘○16溴○17综合开发○18沿海○19直接利用海水○20海水淡化—制盐—提取卤水—生产盐化工产品○21潮汐能○22波浪能○23风能○24太阳能○25海洋生物能○26总蕴藏量大,属可再生能源;清洁,不污染环境,可综合利用;能量密度低且时空变化大,但有规律可循;开发环境严酷,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27潮汐能○28离海岸近○29潮差大,封闭好的海湾、峡湾及河口处○30法国朗斯电站○31山东乳山口、浙江乐清湾○32波浪能○33海上航标和灯塔○34综合开发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一、滨海砂矿1.从图2-2-1中可知,地壳有①的特点。

2.海底矿产资源包括②。

其中分布在大陆架浅海区的是③,分布在近岸地区的是④,分布在大洋盆地中的是⑤,分布在大洋中脊中央裂谷中的是⑥。

3.滨海砂矿是经⑦作用形成的,它具有⑧、开采方便和易于选矿等特点,开发投资相对较⑨。

4.滨海砂矿中储量最大是⑩;种类多、用途广的是○11;被誉为“金红石之乡”的是○12;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刚石砂矿带分布在○13地带;○14等东南亚国家盛产滨海锡砂矿。

二、石油和天然气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15上,○16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

海底油气产量目前已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17以上,其开发从○18向○19延伸。

三、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1.多金属结核又称○20,四大洋中以○21最为丰富,尤以○22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

它属○23矿产资源。

预计多金属结核将成为未来○24的稳定来源。

2.海底热液矿多分布于海底○25之中,有○26两种,被称为多金属软泥的是○2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