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学期1、写出最基本的2种天体,由低到高写出4类天体系统的名称答:最基本天体——恒星、星云2、写出太阳外部结构的名称及各层太阳活动的标志、主要标志内→外太阳活动 平均周期光球层 黑子 主要标志11 年色球层 耀斑 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3、写出太阳外部结构的亮度、厚度与温度的比较内→外 亮度 厚度 温度 光球层 递减递增递增色球层 日冕层4、写出太阳活动的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4个)对地球环境的影响1影响 无线电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3使地球的 天气或气候异常 4两极地区产生 极光 现象 5、写出行星的3大分类、特点、及各自包括的行星 类型 包括行星 特点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体积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巨行星 木、土 体积质量大、密度小、氢、氦等构成 远日行星 天、海/6、写出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的原因(不少于6点) 1)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①气温适中 ②有液态水2)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吸引大气和水:③大气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④适合生物呼吸 3)地球自传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⑤昼夜、四季更替的节奏适度 4)⑥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总星系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 河外星系7、写出月球表面的特征(不少于6点)①环形山密布②万籁俱寂③白天漆黑一片,星星格外明亮④无天气变化⑤昼夜温差大⑥走路轻飘飘8、写出地球上的人始终只能看到同一个月球表面的原因(不少于2点)答:因为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方向相同。
9、写出4种基本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条件(不少于2点),大潮小潮的农历日期、成因答: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超低温11、写出朔望月、恒星月的时间;恒星日、太阳日的时间;地球公转周期的两个名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纬度数①朔望月:29.53日恒星月:27.32日②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③地球公转周期: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④黄赤交角:23°26′⑤南/北回归线:23°26′S/N ;南/北极圈:66°34′S/N12、写出根据经度数求时区的公式。
答:时区数计算公式时区数=经度÷15(四舍五入)13、写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经线名称以及变更时间的规律答:180°经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14、写出北京时间的2种含义答:东八区的区时、东八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20°E的地方时15、写出地转偏向力对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规律答: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16、写出震级、烈度的含义;写出影响烈度的因素(不少于5个)震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①震源深度②震中距③震级④地质构造稳定与否⑤建筑物的牢固程度17、写出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名称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18、写出三大岩石的名称、分类、特征、代表性的岩石举例(不少于1个)、山体举例(不少于1个)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8种元素;大气中含量最多的2种元素地壳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大气中:氮、氧20、写出五种地貌的名称、分类(分布)、举例、成因22、画出六种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要求写出名称和等高线地形图特征①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②盆地:中间低,四周高③山脊:向低处凸④山谷:向高处凸⑤鞍部:两组山峰等高线之间⑥陡崖:等高线重叠23、写出五种大气垂直分层的名称、前四层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原因、前两层的天气24、画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要求标出各种过程的含义、各种辐射的名称、长短波辐射性质)①太阳暖大地地(地面增温)③大气还大地②大地暖大气(大气增温)短波辐射:太阳辐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5、比较晴天和阴天昼夜温差,并解释原因①晴天:白天云层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补偿地表损失热量少,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②阴天:白天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晚上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地表损失热量多,气温高;所以昼夜温差小。
26、画出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要求标出冷热、近地面高空、4个位置高低气压、4个大气箭头)高压低压低压高压热冷27、画出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图、标上名称、纬度位置、风向、风向名称画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标上各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名称、特征和成因28、写出夏季风强弱对我国的影响夏季风强,我国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我国南涝北旱29、写出夏季风的进退规律(雨带推移的规律)(包括时间、地点)五月,雨带徘徊在华南地区;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在江淮之间徘徊一月左右,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季节;七月,雨带开始向北推进,七、八月份到达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九月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十月退出中国大陆30、描述台风、寒潮、梅雨、伏旱所属的天气系统,气压系统及名称、产生源地、影响我国的范围、影响时间、过境时天气状况30、写出4种温室气体的名称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32、写出全球变暖的原因、结果33、写出全球变暖(不少于3个)、酸雨(不少于2个)、臭氧洞、城市热岛(不少于2个)的对策1)全球变暖:①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③加强国际合作2)酸雨:①优先使用清洁能源②采用新技术(脱硫技术)③加强国际合作3)臭氧洞、城市热岛:①减少氟利昂的使用②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③对城市建设科学规划34、写出4种河水补给的类型,写出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和西北三个地区的河水补给的类型①河水补给类型: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②东部季风区:降水(夏汛)东北地区:降水、积雪融水(冬汛,夏汛)西北地区:冰川积雪融水(夏汛)35、写出水资源的含义,写出衡量水资源数量的指标,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三大地区①水资源含义:广义:水圈内的水量总体狭义: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可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淡水湖泊水,河水,浅层地下水)②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③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三大地区: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36、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要求:标出洋流运动的箭头、赤道),写出北印度洋洋流夏季流向及成因答:北印度洋夏季洋流:顺时针;原因:夏季,北印度洋海区盛行西南风37、写出水资源危机的原因(自然和人为、不少于4点)及对策(不少于4点)原因:①气候干旱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③随着人口激增和产业发展,用水量成倍增加④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浪费⑤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对策: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农业:滴灌技术;工业:循环利用水资源)②节约用水③治理水污染④保护水资源⑤跨流域调水(空间分布不均)⑥修建水库(时间分布不均)38、写出世界四大渔场的名称及成因39、写出厄尔尼诺现象的含义、成因以及对太平洋东部的影响(从渔业、灾害角度讲)答:厄尔尼诺现象:圣诞节前后,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比常年偏高,并由此引发全球气候的异常现象。
原因: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秘鲁寒流涌升流减弱→热带太平洋东部表层水温比常年偏高答:太平洋东部地区(南美洲西部等地)——降水增加,暴雨洪涝等;涌升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鱼类死亡40、写出世界石油资源的8个产地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瑞内拉马拉开波湖、东南亚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沿海、我国近海41、写出三种海洋政治地理空间的名称、范围及享有的权利第二学期专161、写出四个历史进程的名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特点2、写出人口金字塔的3种类型的名称、判断依据、代表性国家3、写出人口性别比的含义每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数4、写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社会问题5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严重老龄化: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10%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处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阶段专177、写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名称,分析东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不少于4点,写具体)黑河-腾冲线。
气候湿润,适宜居住。
平原较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
水资源丰富。
8、写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包括的国家范围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
南亚,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
西欧,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
北美东部,包括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9、写出人口迁移的原因农村有剩余劳动力、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10、写出人口迁移的形式(5点)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迁移。
11、写出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4点)答:自然资源和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专1912、城市的基本特征(3点)(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2)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13、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的特征同心圆结构。
从市中心向外围依次是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14、影响地价的因素(2点)(1)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2)交通是否便捷15、城市功能分区的种类(5点)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16、举例说明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4点)沿江城市(兰州、宜昌):沿江狭长布局。
山区城市(十堰):沿山谷绵延扩展;沿海城市(大连):以港口为中心向腹地扩展。
平原地区(保定):中心城区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展。
专2017、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名称和中心城市①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②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③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④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⑥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8、中国四大城市群的名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19、城市群的区位条件(3点)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③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专2120、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郊区化: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郊区化:①居民为改善居住环境好条件②城市中心区的改造逆城市化:①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提高;②城乡差距缩小;③家车的高度普及和交通网络发达。
专2224、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9点)答: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25、分析美国乳畜带的农业区位条件(8点)自然因素:气候——温度低的湿润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地形——河湖众多,地形破碎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水资源—有河流,水资源丰富社会经济:市场——城市众多,市场广阔科技——机械化程度高,科技水平高交通——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交通便利劳动力——来自西欧的移民,有丰富的畜牧业的经验26、世界7大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点27、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6点)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水热:水分热量充足土壤:土壤肥沃地形:有较大面积的平原和丘陵低山,适合水稻生长劳动者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者素质: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28、城郊农业的布局特点及原因(2点)布局特点:呈环状结构原因:近郊以生产附加值高、不宜储藏的新鲜蔬菜为主,兼产乳、肉、禽、蛋、鱼等远郊以生产季节性强、耐储藏,便于运输的蔬菜为主29、现代农业的含义现代农业不仅应该是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和商品率高的农业,而且还应该是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和产品质量高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