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可能性-面试-说课稿

小学数学-可能性-面试-说课稿

可能性一、说教材首先,我来谈一下对教材的理解。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可能性,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比较可能性的大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现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时间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二、说学情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的词汇的意思。

学习经验: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

认知思维/性格特点: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引导启发式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首先我会放一枚硬币在手中,并提问学生“如果我把这枚硬币抛出去,落下来时哪面朝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不难得数“可能花朵朝上,可能国徽朝上。

”我顺势揭题:可能性。

通过抛硬币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课未始、兴乙浓”的效果。

(二)新授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不确定性首先,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41页的教学主题图,简单介绍图意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同时,我会明确小组合作要求,请学生组内分工,记录员做好记录,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

然后,进行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操作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汇报结果,我会根据学生回答给出针对性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每名同学表演什么节目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2、模拟操作,理解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此时、我会将写有唱歌、跳舞、朗诵的三张卡片放到纸箱内,首先请1号同学抽取,请学生猜想“他可能抽到什么节目?”,学生不难说出他可能抽到唱歌、跳舞和朗诵中的任意一种。

帮助学生明确,这里的可能是不确定事件。

然后请1号同学展示抽取结果(假设教学中抽到的是跳舞)。

然后,请2号同学上台抽取,并设问“他可能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请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可能是唱歌或朗诵,不可能是跳舞”,我会及时表扬学生分析能力强,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可能”是确定性事件。

紧接着,请3号同学上台抽取,设问“他会抽到什么?”,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因为只剩下最后一张卡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及年龄特点定会用到“一定”的词汇进行汇报,我便抓住关键,帮助学生明确,这里的一定就是确定性事件。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可能是不确定事件,不可能和一定都是确定性事件。

3、联系生活,畅所欲言此时,我会请学生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事件。

(三)巩固练习当然,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的原则,设计了基础题:请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完成多媒体呈现题目的填空。

提高题:根据“可能、不可能和一定”的不同要求往箱子内放球。

发展学生逆向思维。

(四)小结此时我会请同学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疑问,学生谈完之后我会进行适当的总结、补充、点评,并回答学生的疑问,同时,根据学生在这节课中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数量的学习币奖励,帮助学生简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一下两项作业:1.完成书本上做一做习题;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时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

五、说板书设计可能性可能——不确定不可能——确定一定——确定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6号考生。

我说课的课题是《可能性》。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可能性,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比较可能性的大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现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初步体验有些时间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理解掌握可能性。

难点为正确判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育要影响全体学生,下面我来谈谈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今天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认识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的词汇的意思。

而且具备了一定表达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这些都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而是教学生学,接下来,我将具体的说一说我的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动手操作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将从导入、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五个环节来展开。

课堂伊始,我会放一枚硬币在手中,并提问学生“如果我把这枚硬币抛出去,落下来时哪面朝上呢?”,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不难得出“可能花朵朝上,也可能国徽朝上。

”我便顺势揭出课题:可能性。

通过抛硬币的形式,师生互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达到“课未始、兴乙浓”的效果。

顺势进入下一环节,交流讨论,探究新知。

首先,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教学主题图,简单介绍图意后,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同时,我会明确小组合作要求,请学生组内分工,记录员做好记录,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

讨论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操作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阐述他们的想法,我会根据学生回答给出针对性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每名同学表演什么节目是不确定的,因为有些事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

接下来是模拟操作活动,我会带领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可能性、确定和不确定。

我会将写有唱歌、跳舞、朗诵的三张卡片放到纸箱内,请一位同学上台抽取,其他学生进行猜想“他可能抽到什么节目?”,学生不难说出他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会抽到跳舞,也可能会抽到朗诵,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我会帮助学生明确,这里的可能是不确定的事件。

如果第一名学生抽到的是跳舞,我会请第二名学生继续上台抽取。

并且提问“他可能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请学生根据这个问题同桌交流后阐述结果,学生不难得出:第二名学生可能会抽到唱歌或朗诵,而由于第一名的同学已经把跳舞的卡片抽走了,所以他不可能抽到跳舞。

我会及时表扬学生分析能力强,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可能”是确定性事件。

紧接,如果前两位学生抽走的是跳舞和唱歌两张卡片,我将请第三位同学继续上台抽取,并且提问:他会抽到什么。

学生很容易就能都得到,只剩下最后一张卡片,一定会抽到的是朗诵。

我会抓住学生的关键,帮助学生明确,这里的一定或者肯定也是确定性事件。

通过这样的过程,师生一起总结出来:可能是不确定事件,不可能和一定都是确定性事件。

有了这个基础,我会请学生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来描述生活中遇到的事件。

这个小活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回答一定会趣味横生,这样不仅能够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将数学知识从课堂引向课外,体现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课堂理念。

以上过程我觉得是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模拟操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和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的原则,设计了基础题:请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完成一些事件的填空。

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以提高后,我会出示拔高题:学生根据“可能、不可能和一定”的不同要求往箱子内放球。

这样设计是为了发展学生逆向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课堂进入尾声,我会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学生谈完之后,我会进行适当的总结、补充和点评。

课上学习,课下复习,为了密切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我将布置以下两项作业:1.完成书本上做一做习题;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时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最后,我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如图所示,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总之,我将在充分理解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呈现一堂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的数学课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可能性可能——不确定不可能——确定一定——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