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纤维国家标准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纤维国家标准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纤维国家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经轧棉机加工过的原棉。

本标准中的要求是强制性的,并适用于认证。

2引用标准
本标准参考引用下列标准:
RST Uz 614―94棉纤维抽样方法
RST Uz 618―94棉纤维成熟度试验方法
RST Uz 619―94棉纤维断裂强力试验方法
RST Uz 620―94棉纤维线密度和马克隆值试验方法
RST Uz 629―95棉纤维颜色和外观试验方法
RST Uz 632―95棉纤维疵点和杂质含量试验方法
RST Uz 633―95棉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RST Uz 634―95棉纤维回潮率试验方法
RST Uz 841―97棉纤维、棉短绒、带有灰尘和短绒的轧花厂废棉、包装、标识、运输和储存
3定义、术语和缩写词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分级员法――分级员根据外观实物标准和手扯法分别
对棉纤维的等级和纤维长度进行感官评定,马克隆值使用仪器测试获得。

该方法适用于10%抽包检验,也适用于逐包检验。

HVI――大容量测试仪器名称的缩写词,它是一个大容量测试系统,可检测棉纤维的长度、长度整齐度,强力、伸长率、马克隆值、颜色和杂质含量等指标。

外观实物标准――批准发布的能全面表征棉纤维表面
质量特性的标准。

确定棉纤维等级的因素包括色征,点污程度,轧工质量和杂质含量。

分别制作有细绒棉和长绒棉实物标准。

特殊试验方法――传统仪器测试棉纤维样品的方法。

试验样品从不同棉包,及样品的不同部位抽取,测试时将几个样品合样,或分析采用多个数据平均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劳动强度高,费时,试验指标重现性差,不能用于棉纤维质量证明。

这些方法在轧花厂和纺织厂中可用于原棉质量评价,配棉和工艺过程控制。

马克隆值(Mic)――用气流仪法测试棉纤维的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指标。

上半部平均长度(UHML)――测试样品中占重量一半、较长的各组纤维的平均长度,用毫米(mm)或英寸(inch)表示。

32进制手扯长度(staple)――一种纤维长度。

该长度由分级员对他手工制成的一束平直纤维进行目测获得,用I/32英寸来表示(如1-l/32),或者用代码来表示,该代码为1/32隔距的数量,例如,例中1―1/32英寸的代码是33。

平均长度(ML)――样品中所有纤维的长度平均值。

整齐度指数(Unf)――纤维平均长度与上半部平均长度
的百分比。

短纤维指数(SFI)――样品中长度短于0.5英寸(12.7毫米)的那部分纤维的百分比。

反射率(Rd)――测试样品表面反射的光亮程度,用百分率来表示。

黄度(+b)――测试样品的黄色色调的饱和度。

杂质代码(T)――含有非纤维物质的程度,用混合物面积乘以10来表示。

如混合物面积百分比是0.4%,则杂质代码就是4。

杂质面积――HVI测试仪在样品表面扫描测所得的所有杂质的累计面积,占观察窗口面积的百分比。

杂质粒数(cnt)――样品中直径在0.01英寸(0.25毫米)及以上的杂质的个数。

束纤维强度(Str)――由HVI校准棉样校准后的棉纤维的强度,用gf/tex(或cN/tex)表示。

伸长率(E1g)――HVI系统测力部分在断裂时测得的棉纤维伸长变化百分率。

4主要指标
棉纤维分级时所依据的质量指标见表1。

5技术要求
5.1棉纤维类型
5.1.1依照标准中表2给出的长度指标,棉纤维被分为1a、1b、1、2、3、4,5、6,7九种类型。

当用不同的质量指标确定棉纤维类型有分歧时,优先考虑上半部平均长度(uHML),单位为毫米。

5.1.21a、lb、l、2和3类为长绒棉类型,4、5、6、7类为细绒棉类型。

5.1.3由特殊方法测量的棉纤维类型指标见附录B表B,1。

5.2棉纤维定等
5.2.1根据外观质量、颜色和点污的程度,按照表3文字要求结合实物标准将每种类型的棉纤维初步划分为
1(Birinchi)、2(Ikkinchi)、3(Uchinchi)、4(Turtinchi)、5(Beshinchi)五等。

5.2.2一、二等的细绒棉马克隆值的基础范围应该在3.5-4.9之间,如果马克隆值大干4.9或小于3.5,就会产生价格折扣。

5.2.3用特殊试验方法测定的棉纤维的定等指标见附
录B表B.2。

5.3棉纤维的分级
根据实物标准确定的等级按照一定的程序和附录B表B,3的规定,以及疵点和杂质含量,每等棉纤维又细分为( oliy,最好的)、2(Yakshi,好的)、3(una,中等的)、4(Oddiy,一般的),5(Iflos,杂质多的)五级。

5.4棉纤维中不允许出现棉籽、油污,特杂及霉变。

5.5不允许长绒棉、细绒棉混杂。

5.6棉纤维粘性不允许超出试验方法的规定。

5.7棉纤维的包装和标识按照RST Uz84l规定执行。

6验收规则
6.1棉纤维按批成交
相同类型、相同品种和相同等级棉包组成一个批次,每批棉纤维附一份质量证明。

最大批量不能超过一个车皮。

6.2计算公定重量的标准回潮率为8.5%,最低回潮率为5%。

6.3公定重量Mc(千克),用下列公式计算:
Me=MA(100+Ws,)/(100+WA)
这里MA――表示成交时一批棉纤维的实际重量,单位为千克。

Ws――表示标准回潮率,等于8.5%。

WA――表示一批棉纤维的实际回潮率,用%表示。

计算到第一位小数,修约为整数。

6.4在所附证书中应包含以下信息:
――轧花厂厂名和产地;
――整批棉包的数量;
――包号:
――每包毛重;
――整批棉包的毛重和净重;
――整批棉包的公定重量,
――棉纤维的品种,加工方式,类型和等级;
――按表1方法检测的试验结果;
――生产日期。

6.5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棉纤维必须附有用HVI 系统按表1指标100%棉包检验的质量证明。

允许采用分级员法按照表1来出具棉纤维的质量证明。

6.6应核查所有棉包的包装和标识。

6.7当买卖双方对棉纤维的重量产生分歧时,应重新称重所有棉包。

7试验方法
7.1棉纤维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
取样――RSTUz 614。

成熟度试验――RST Uz 618。

断裂强力试验――RST Uz 619。

线密度和马克隆值试验――RST Uz 620。

颜色和外观检gSTUz 629。

疵点和杂质含量试验RST Uz 632。

重量平均长度试验――RST Uz 633。

回潮率试RSTUz 634。

用HVI系统测定棉纤维的质量指标――附录C。

棉纤维黏性试验――按照程序建立的方法。

7.2买卖双方对同批试验结果有分歧时,允许差异在试验方法标准规定范围内。

7.3一批棉纤维的类型是由HVI系统测试的所有棉包纤维长度的平均值来确定的。

同批棉纤维包与包之间纤维长度的差值与平均值相比应不大于±0.03英寸(0.762mm)。

当纤维长度的差值超过允差时,需重新测试这些棉包的样品,而纤维长度由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来确定。

8运输和储存
8.1棉纤维的储运按照RST Uz 841进行。

附录A
(参考性目录)
美国通用标准对陆地棉的分级
根据色征和杂质含量棉纤维可初步划分为若干等级,见表A.1。

分级盒中特制的品级实物标准对棉花等级和轧工质量作了要求,每盒6块代表一个颜色和杂质等级并且反映出可能出现的外观和颜色变化,这些实物标准被称做美国农业部(USDA)通用实物标准,有时也被称做国际标准,这些品级实物标准被分成不同的等级见表A.1。

陆地棉通常是白棉,棉纤维根据黄度可分为以下颜色类型:白棉、淡点污棉,点污棉、淡黄染棉和黄染棉。

每个类型的不同等级取决于杂质含量和明暗度,明暗度是由不同的气候条件造成的。

用反射率表示(从亮白色到乳白色)。

棉花样品的杂质含量由分级员评定,是通过感官将样品与白棉7个等级(从11至71)的实物标准相比较来确定,用另外l至7代码表征。

如果棉纤维杂质含量高于7级,用代码8表示。

这些代码被称为叶屑等级。

棉纤维的品级通过样品与实物标准的外观相比较来确定。

没有实物标准的棉纤维等级,可在实物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它们的文字描述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