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桩基工程.
100%方可运输。 • 吊点位置应按起吊后桩的正、负弯矩基本相等的原则,
合理吊点见图1-2-1. • 2.桩的运输 • 根据打桩顺序随打随运,避免二次搬运。 • 运距不大-起重机吊运,运距较大-大平板车或轻便轨道平
台车运输。
§2.1 预制桩施工
• 2.1.3 预制桩的堆放 • 1.桩的堆放场地须平整、坚实、排水畅通。垫木
不宜超过6个 C60
§2.1 预制桩施工
2.钢桩的制作 钢管桩:采用Q235钢制作,常见直径φ406、 φ 609、
φ914,壁厚9~18。 H型桩:采用Q235或Q345钢制作,常见截面
200×200400 ×400,翼缘厚度12~35,腹板厚度 12~20。
§2.1 预制桩施工
• 2.1.2 预制桩的起吊、运输 • 1.桩的起吊 • 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0%方可拆模,70%方可起吊,
第二章 桩基础工程
目录
31
预制桩施工
2
灌注桩施工
教学要求
• 教学目标 • 掌握锤击法施工的全过程和施工要点;掌握泥
浆护壁灌注桩和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熟悉套管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 重难点 • 重点—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灌注桩施工; • 难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桩工艺及质量控制 方法;灌注桩施工工艺、常见质量缺陷及预防处 理。
平受荷桩及复合受荷桩。
概述
3.按施工方法分: 预制桩-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用打桩机沉桩; 灌注桩-现浇桩,现场成孔,在孔内吊放钢筋笼、灌
注混凝土成桩。
§2.1 预制桩施工
• 预制桩有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种。 • 混凝土预制桩-承载较大、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
分实心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 • 钢桩-有钢管桩、H型钢桩及其他异型钢桩。
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 • 1.锤击法 • (1)锤击沉桩机:由桩锤、桩架及动力装置组成。 • 1)桩锤:落锤、蒸汽锤(单动式汽锤和双动
式汽锤)、柴油锤、液压锤等。 • 注:锤击方法-重锤轻击
§2.1 预制桩施工
桩锤种类 落锤
使用范围
优、缺点
小直径的钢筋混凝 (1)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费用低 土桩或小型钢桩 (2)施工速度慢效率低,桩顶易坏
§2.1 预制桩施工
(3)打桩的质量控制 a.质量检查内容:沉桩过程中每米进尺的锤击数、最后1m的
锤击数、最后三阵贯入度、桩尖标高、桩身垂直度以及桩 位。 b.打桩停锤的控制原则 摩擦桩-以控制桩端标高为主,贯入度作参考; 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作参考。 c.桩身垂直度 垂直偏差应控制在1%内,斜桩的倾斜度偏差不得大于倾斜 角正切值的15%
间距应与吊点位置相同,各层垫木应位于同一垂 直线上。 • 2.堆放的层数不宜过多 • 混凝土桩≤4层 • 钢桩φ900 ≤ 3层、φ 600≤ 4层、φ400 ≤5层 • 3.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均向一端。
§2.1 预制桩施工
• 2.1.4 预制桩沉桩 • 沉桩方法有锤击法、静压法、振动法及水冲法等,
概述
• 桩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它由桩和承台 组成。
• 桩的材料:混凝土、钢或组合材料。
• 作用: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 传递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 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
• 桩径:小直径桩d≤250
•
中等直径桩250<d<800
•
大直径桩d≥800
概述
• 分类: • 1.按承载性质分: • 端承型桩-基桩端嵌入坚硬土层,即桩端阻力承载; • 摩擦型桩-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载; • 摩擦端承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 端承摩擦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 2.按使用功能分:竖向抗压桩、竖向抗拔桩、水
§2.1 预制桩施工
• 2.1.1 预制桩的制作 预制桩的混凝土浇筑,应由桩顶 • 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 向桩尖连续进行,不得中断。
种类 方桩
尺寸() 制作工艺
截面边长 工厂制作≤12m, 250~550 现场预制≤30m
管桩
管外径 300~1000, 壁厚 60~100
接头数
混凝土等级
不宜超过2个 ≥C30
走速度;适应性强,施工效率高。
§2.1 预制桩施工
b.桩架的选择 考虑因素: ⅰ.桩的材料、截面形状及尺寸大小,桩长及接桩方
式; ⅱ.桩的数量、桩距及布置方式; ⅲ.桩锤的形式、重量及尺寸; ⅳ.工地现场条件。打桩作业空间及周边环境; ⅴ.投入桩机数量及操作人员的素质; ⅵ.施工工期及打桩速率。
§2.1 预制桩施工
单动式汽锤 各种桩
冲击力大,效率高,落距小
双动式汽锤 各种桩,水下打桩 活塞冲程短,冲击力大,效率高 和拔桩
柴油锤
各类型桩、斜桩
(1)体积小,能量大,锤击速度好, 施工性能好
(2)振动大,噪音高,污染环境
液压锤
软土中桩体、水下 (1)低噪音,无污染,打击能量大,
打桩
能耗省,操作方便
(2)结构复杂,维修费用高
(2)打桩施工 1)打桩顺序
a.逐排打、逐排改变方向; b.自中央向两个方向施打; c.自中央向四周施打; d.分段打。 注:ⅰ.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先深后浅;
ⅱ.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2.1 预制桩施工
2)打桩方法 施工工艺流程:打桩机就位-起吊预制桩-稳桩-打 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机至下一个桩位。 3)接桩方法 焊接-应用最多;法兰接-螺栓连接;硫磺胶泥锚 接-只适用于软弱土层 4)送桩 桩顶标高低于自然土面,需用送桩管将桩送入土 中,且桩与送桩管的纵轴线应在同一直线上,拔 出送桩管后,桩孔应及时回填或加盖。
§2.1 预制桩施工
(4)打桩对周边的影响及其防治 为避免或减小沉桩挤土效应及对邻近环境的影响, 可采取以下措施: a.预钻孔沉桩 b.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 c.挖防振沟 d.采取合理打桩顺序、控制打桩速度 e.设置隔离板桩或地下连续墙
§2.1 预制桩施工
2)桩架 a.桩架的行走方式常有滚管式、轨道式、步履式及履带式四
种。 滚管式-优点: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
缺点:平面转向不灵活,操作复杂。 轨道式-缺点:机动性能差,施工不方便。 步履式-优点:移动就位方便,打桩效率高。 履带式-优点:垂直度调节灵活,稳定性好;装拆方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