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 。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诵读恒心缺一不可二、1.勤勉以……为耻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四、1. song 决2.B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第八单元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岂(qǐ)斩(zhǎn)浒(hǔ)煞(shà)寇(kòu)琐(suǒ)栩(xǔ)瘾(yǐn)籍(jí)偿(chánɡ)馈(kuì)酵(jiào)鉴(jiàn)(.2.).难写的字....诵:左小右大,右边部分不要少点。
舅:上下结构,上部较扁,下部是“男”字。
凯:左右结构,左部“岂”下面的“己”要变形,右部不要写成反文旁。
衰:注意与“哀”区别开来。
岂:下部是“己”字,竖弯钩的弯伸展。
篇:“户”略扁,撇要写舒展。
(.3.).多音字...识默而识之知识传水浒传传说煞地煞煞尾卷万卷卷成差出差差别差不多参差不齐似如饥似渴似的2.词(.1.).必须掌握的词......津津有味豪杰无限消遣索然无味自作多情风花雪月篇章刊物(.2.).近义词...好~爱谓~说自足~自满居然~竟然着力~用力厌烦~讨厌消遣~游玩质朴~朴实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愉悦~喜悦特别~特殊馈赠~赠送领悟~领会增强~加强赞誉~赞美模仿~借鉴遭遇~遭受悲惨~凄惨(.3.).反义词...耻→荣仔细→马虎急→缓居然→果然厌烦→喜爱消遣→工作浅显→深奥津津有味→索然无味一知半解→心领神会特别→普通悲惨→幸福丰富→贫乏赞誉→谴责千篇一律→与众不同(.4.).词语归类....①AABC式词语:津津有味类似的词语:侃侃而谈高高在上赫赫有名格格不入朗朗上口②AABB式词语:勉勉强强哭哭啼啼朦朦胧胧类似的词语:欢欢乐乐轰轰烈烈摇摇摆摆密密麻麻嘻嘻哈哈③“如×似×”式词语:如饥似渴类似的词语:如狼似虎如胶似漆如花似锦如痴似醉如花似玉④四种事物并列的词语:风花雪月类似的词语:镜花水月豺狼虎豹风雨雷电牛鬼蛇神琴棋书画柴米油盐江河湖海⑤量词:一幅画页一阕乐章几百册图书一段范文一次委屈一轮玉盘⑥动词:飞过花丛流经山谷涌起愉悦之情撒给大地挡着风寒捧起果实奉献人间发挥作用⑦修饰词:生动的性格风花雪月的文字质朴浅显的篇章流光溢彩的画页欢快音符的乐章卖力地呐喊助威宽大的衣衫沉甸甸的果实呕心沥血的创造⑧有关读书的词语专心致志凿壁偷光好学不倦学富五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卷有益学而不厌博览群书韦编三绝悬梁刺股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把书比喻成“长生果”,形象地说明了书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把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比作画页和乐章,是为了说明自己对少年读书生活的怀念,可见那样的生活给了她十分美好的回忆。
(3)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把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比作“绿洲”,说明了作者当时的惊喜。
可见作者当时对书籍是多么的喜爱。
2.排比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这是一个排比句,这样的句式增强了语势,更具有说服力,强调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
3.精彩句(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是好学者对于学习的正确态度。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这句话讲出了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是宋代朱熹的读书心得,对我们读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读书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导。
三、考试热点1.《古人谈读书》一课中,是一些古人对于读书的名言。
常以填空形式考查对名句的积累。
2.《忆读书》中常考查作者冰心的两句话的含义,多以填空题或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或以选择形式考查。
3.《我的“长生果”》多考查句子的仿写,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名著的认识。
阅读时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是考试的一个热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阅读文章,说说文章讲了哪几件事,简要写出来,或是文章从哪几方面讲了这件事?四、“1+X”阅读推荐篇目:莫言《童年读书》推荐理由:文章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而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被书吸引的程度是多么强烈,简直达到了身不由己的程度。
文章生动地写出了作者读书时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如饥似渴地迷恋读书的情景,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阅读方法:文章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我们在阅读时,要动脑筋想一想,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